《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開播,迅速躥紅了一位“小神童”。這個孩子的名字叫王恆屹,6歲認識超過3000字,能背580多首古詩。

他的出場也非常特別,上來就用一串詩詞把每一位評委全都捧了一遍。逗得評委、主持人和現場觀眾個個稱讚。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其實,這還不是王恆屹第1次引起廣泛關注。在撒貝南主持的《挑戰不可能》節目上,5歲的王恆屹就已經能夠認識3000字,並背誦300多首唐詩,100多首宋詞。

在詩詞挑戰的時候,僅憑4個字提示,“_ _ 明無 _ _,_ _ _ 處亦_ _。”

王恆屹馬上就回答上來了“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而在正式挑戰的時候,從場上300卷詩詞中,身為評委的董卿隨機挑出10聯,然後再隨機挑選3個字保留,透過3個字的提示,由王恆屹背出完整的詩句來。

結果,王恆屹又一舉挑戰成功。

在中國古詩詞的浸潤下,能養出如此了不起的孩子,讓不少父母家長再次關注到古詩詞的力量。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給孩子讀古詩可以刺激大腦發育

如果家長覺得讓孩子讀古詩只是可以增長知識並提升記憶力,那就錯了。讀古詩“天生”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英國班戈大學2017年2月釋出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按照詩的格式造了兩組句子,其中一組符合古詩格式,另一組不符合。然後,他們找到一些人來朗讀這兩組句子,並向他們提問覺得哪些屬於古詩,哪些不屬於。結果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到底哪些屬於古詩。可是,當研究人員測量他們在讀這些句子的腦電波活動時發現,在朗讀真正的古詩時,這些人會發出一種特定的腦電波。而讀不符合格式的句子時,就不會發出這種腦電波。也就是說,雖然這些人自己意識不到讀的是不是詩,但是他們的大腦卻已經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寶寶很小時,不識字,給他讀古詩,依然對智力發育有幫助。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就像王恆屹,他的父母是一般的智商,他也沒有上過早教班,而且還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

但正因為奶奶在恆屹不到1歲的時候,就天天給他念唐詩,還有一些簡單的宋詞,就已經讓孩子的大腦受到了良好的刺激,促進了智力的發育。

所以,不管孩子認不認識字,能不能讀得懂古詩,給孩子念古詩,都是對孩子大腦有益的。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古詩的好處首先在於韻律和節奏

人類的大腦對於古詩詞有天然的反應,其主要原因並不在於文字的作用,而在於古詩詞自帶的韻律和節奏。

1、美妙的節奏

我們來看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4句詩都是5個字,又都是“嗒嗒~嗒嗒嗒”的結構,這就是詩的節奏感。而孩子的大腦特別喜歡有節奏感的東西,同時,就是這種節奏感能讓孩子產生特定的大腦電波,促進大腦的發展。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2、提高認知能力的押韻

很多人小時候都讀過《聲律啟蒙》,“雲對雨,雪對風,晚稻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讀起來是不是朗朗上口,特別押韻。

而在古詩詞當中,押韻是能夠協助人的語言處理和認知的。首先,押韻它本身就是一種高效的資訊組塊策略。

組塊策略就是將零散的構件組成有意義的單元。從資訊加工的角度來看,組塊是人對資訊進行組織或再編碼。要想增加閱讀的容量,提高閱讀的資訊加工效率,組塊是關鍵。

比如,禾、下、土本身是3個字,分別去記憶會比較慢。但組成“禾下土”,將內容和聲音關聯到一起,吟誦的過程中,透過聲音來記憶,我們就很容易記住了這個詞。

在詩詞中,句尾與句尾的押韻,組成一個個高效的資訊組塊,讓記憶和學習變得簡單、有趣。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其次,押韻不僅有利於孩子當時的記憶,還對孩子未來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有研究發現:4歲的孩子中,用音韻來記憶的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到了8歲的時候,小學裡的閱讀考試得分要明顯更高。

當然,這並不是說文字就不重要。但要等孩子大一點,認識比較多的字時,理解詩詞中的含義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像王恆屹小的時候,奶奶只是自己喜歡在家裡面播放一些名家的朗誦,然後跟著有感情的朗讀。小恆屹耳濡目染下,才開始有了興趣。後來認識字了,奶奶才給他註釋講解,讓他理解後,再背誦。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巧讀”古詩

有不少家長看到像小恆屹這樣的孩子能夠背誦幾百首古詩,就著急忙慌地逼著自家孩子去背,把學古詩這樣一件美好的事變成了一個功利行為,不僅沒有培養出“神童”,還把孩子逼得不愛學習。這真的是大寫的“錯”。

其實,學習古詩要用“巧勁兒”,而不能夠機械地填鴨。

1、利用詩歌的音樂性

我國著名的古典詩詞專家-90多歲的葉嘉瑩先生,從事詩詞教學70多年。她特別提倡讓孩子們把詩“唱”出來,如果您聽過她的現場教學或者影片,會覺得她在吟誦詩的時候有一種特殊的樂感。這就非常符合詩的音樂性。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2013年,英國埃克賽特大學的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人在朗誦詩的時候,除了會啟用與閱讀相關的腦區,還會啟用與音樂相關的腦區。而同樣是朗讀,散文就只能夠啟用與閱讀相關的腦區,與音樂相關的腦區沒有反應。這就說明,我們的大腦認為詩歌是自帶音樂屬性的。

而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天生喜歡節奏感。我們會發現,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在聽到音樂後,都會自動地跟著節奏晃動身體。

所以,在讓孩子學詩歌的時候,我們要鼓勵他們利用身體動作來讀詩。

比如,

我們可以讓孩子打著節拍唸詩。只是加上了打節拍這樣一個動作,卻可以大大提升效果。在以往的研究中就發現,跟著音樂打節拍本身就是能夠提升孩子智商的。而詩歌具備音樂的屬性。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另外,我們也可以把詩跟音樂直接結合起來,變成唱詩。

央視《經典詠流傳》中就有很多歌曲非常好,家長可以從中選擇一些適合兒童吟唱的。

我家大寶小的時候學習《水調歌頭》,我就是放了王菲的歌曲,加上自己也會唱,沒事就陪著孩子唱一唱,學習效果很好。

將古詩詞與音樂結合自古有之,以前的很多文人墨客就是把詩拿來唱的,只不過,現在這種方法已經幾乎失傳。這也是葉嘉瑩先生特別強調唱詩的原因。

充分重視詩的音樂性,這是一種巧方法,孩子聽著音樂,唱著唱著就把詩背下來了。讀詩也變成享受的事情。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2、利用好節奏和押韻,組塊學習

經常有人會問,孩子學古詩的時候,有沒有必要把每一個字都給孩子解釋清楚。這就類似於問外國孩子學英語時,是不是要把每一個單詞都認識了。

答案是:不用。

字和詞可以有很多種用法,要結合在語境中去認識。孩子不必要知道每個字每個詞的意思,但卻可以理解一句話的意思。

前面說的組塊學習策略的好處在於減少了資訊的單位,可以減少記憶時的壓力。據美國心理學家米勒的研究,人的短時記憶容量是有限的,一般容量為7,並在5~9之間波動。而組塊可以是一個詞,一個片語,甚至可以是一個句子。詩歌透過節奏和押韻,把一些字詞重新組合成組塊,可以大大提高記憶的效率。

這就告訴我們,

在家長教孩子學習詩歌時,不要去摳字眼,而是要按照節奏和押韻帶著孩子去體會文字之美。

像“禾下土”和“盤中餐”作為資訊組塊,會很容易被孩子記住,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3、學詩歌要從簡單的開始。

為什麼駱賓王寫出來的《詠鵝》,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是學習詩歌的入門經典?這是因為他寫這首詩的時候才7歲,這首詩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所以,孩子們學這首詩非常容易上手,這叫順應自然規律。

相反,非要讓五六歲的孩子背下《楚辭》就是強人所難。即使勉強背下來了,也只能說明孩子記憶力還不錯,對於孩子的腦力發展,並未見多大益處。強逼之下,還可能讓孩子覺得學習詩詞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心生厭煩。

現在我們已經明白:

詩詞之於孩子的好處,首先是來自於它的節奏與韻律。所以,家長們也不要再糾結於非得讓孩子背下晦澀難懂的詩,不如從一些簡單的、朗朗上口的詩詞開始。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樣的詩,當孩子讀起來時,同樣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還能讓孩子心生喜悅呢。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評論、點贊、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本文圖片部分來源於網路,侵立刪】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多平臺簽約作者。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煙火氣的倆娃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