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法國作曲家,卻與妻子離婚,最終成為一代作曲家,卻被妻子拋棄

他是法國作曲家,卻與妻子離婚,最終成為一代作曲家,卻被妻子拋棄

(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侵刪)

喬治·比才,法國作曲家,1838年10月25日出生於巴黎,他的父親原是一名理髮師,後來成了聲樂教師,母親是出身於音樂世家的鋼琴家。

他是法國作曲家,卻與妻子離婚,最終成為一代作曲家,卻被妻子拋棄

比才9歲時便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師從古諾、馬蒙泰爾等人,雖然後來他與古諾的關係變得有些複雜,但是比才的風格確實是深受他的老師們的影響。同時他也與另一位天才少年,聖桑成為了朋友。

一開始的比才受家庭的影響,主要是學習鋼琴,直到1850年的比才開始學習作曲,五年後便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首交響曲,兩年後又獲得羅馬作曲大獎,得以至羅馬與德國進修三年的機會和資金。

他是法國作曲家,卻與妻子離婚,最終成為一代作曲家,卻被妻子拋棄

1861年,在聽過了瓦格納歌劇《湯豪舍》的法國首演後,比才得出了“

瓦格納是當代最好的作曲家

”的結論,自己也對歌劇無比嚮往。

之後的一次聚會上,比才在眾人面前表演了自己的鋼琴視奏本領,甚至連在場的鋼琴大師李斯特也為這位青年的鋼琴技巧而驚訝。但是相比去做風光無限的鋼琴家,比才似乎更願意做退居幕後的作曲家。

1863年,他的第一部歌劇《採珠者》上演,不過這部歌劇除了柏遼茲大加讚賞外,大眾反響平平。在比才羅馬大獎的資金獎勵結束後,比才發現他無法依靠作曲養活自己,於是他做起了鋼琴老師和音樂評論家。

他是法國作曲家,卻與妻子離婚,最終成為一代作曲家,卻被妻子拋棄

1870年,比才新婚不久便參加了國民自衛軍,退役後在塞納河畔的布日瓦勒從事作曲,1873年他創作了在今天的世界上最熱門的歌劇代表作《卡門》。

卡門是他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並寄予厚望的作品,一部其自我評價“寫

了一部清晰直接而有活力的、充滿了色彩與旋律的作品

”。

但是首演雖然得到了聖桑與馬斯奈的肯定,卻遭到大多數音樂評論家們的否定,據說比才曾為此整夜痛苦地在巴黎的街道上游蕩。而當時他已經是有病在身。

雙重打擊導致比才最終一病不起,於卡門首演3個月後鬱鬱而終,死時年僅37歲。比才的突然去世震驚了法國音樂界,超過4000人參加了他的葬禮,而帶頭批評《卡門》的評論家則羞愧難當沒有參加。古諾在唸悼詞時泣不成聲,甚至無法將其唸完。當晚在巴黎喜歌劇院特別舉行了《卡門》的演出。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3個月前的批評聲竟然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已逝的比才被評論家們一邊倒地尊稱為大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