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月夜,短短4句,美到了心坎裡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以春和月為題材的不在少數。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如白居易《憶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總之,對於絕大多數詩人來說,詠春離不開桃紅柳綠,望月離不開澄澈清明。

唐詩中的月夜,短短4句,美到了心坎裡

不過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出自唐代詩人劉方平的《月夜》,卻是詠春不寫桃紅柳綠,望月不寫澄澈清明。反而是藉助於夜幕將最具有春意的景物遮掩了起來,以及夜幕中的月色也只有半片。但《月夜》給人的感受,是新穎獨到和清新和諧的,更是洋溢著詩人對春天、對生命的讚頌。

唐詩中的月夜,短短4句,美到了心坎裡

因此這首短短四句,共二十八字的小詩,可謂美到了心坎裡。另外,這首詩中詩人對季節、時間、空間的敏銳感受,也是一大特色。其中“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與蘇軾的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具有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的道理。

唐詩中的月夜,短短4句,美到了心坎裡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詩的前兩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即夜深人靜的時候,北斗南斗的星辰逐漸橫斜,一半的月光照耀著地上的人家。“更深”和“北斗闌干”,其實在意思上互相照應,且共同營造出了春夜的靜謐意境。我們說北斗和南鬥都發生了傾斜變化,便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夜深人靜了。

唐詩中的月夜,短短4句,美到了心坎裡

除此之外,北斗和南斗的傾斜變化,也說明了月輪從東照到西斜的轉變。而此時月色下的人家農舍,自然會出現一種一邊有光,一邊黑暗的情景。從藝術角度來看,詩人如此著色,便能夠讓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其主體農舍也就更為突出。並且此景也是春夜的獨特景色,因此還可以說是暗中關合了春意。

唐詩中的月夜,短短4句,美到了心坎裡

詩的後兩句“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即今天夜裡我才感覺到春天的暖意,清脆的蟲鳴聲第一次透過了綠色的窗紗。其實我們都知道,春天的來臨向來是悄無聲息的。倘若沒有一顆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的心,以及對春天的一種喜愛之情,勢必是難以發現的。

唐詩中的月夜,短短4句,美到了心坎裡

所以這兩句詩便體現了劉方平熱衷於觀察大自然的情懷,以及洋溢著劉方平對春天、對生命的讚頌。因為詩人選擇的春天景象,是能夠發出清脆悅耳聲音的蟲鳴聲。並且其聲音還能透過詩人所居住農舍的綠窗紗,這就和白晝中能夠看到的大片桃花柳綠一樣,都是春意盎然的體現。

而其新穎獨特之處,便在於桃紅柳綠是入目就可及的,而在恬謐的春夜,萬物都在悄無聲息的生長,非得全身心地去觀察大自然才能有此感受。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可與“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總的來說,《月夜》自然流暢,生趣橫溢,短短4句,美到了心坎裡。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