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濃縮版的蘇州”,這裡藏著江南吳中地區最動人的往事

一個“濃縮版的蘇州”,這裡藏著江南吳中地區最動人的往事

蘇州澹臺湖畔,蘇州吳文化博物館|吳中博物館徐徐立於一側。遠觀它的造型,灰白錯落,如同流淌在江南墨色中的遠山,流露著不動聲色的優雅。

6月28日,長三角地區又添一座博物館——蘇州吳文化博物館|吳中博物館正式開館,吳中地區千百年來歷史的煙雲和這個館一起“走”入公眾視野。

博物館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蘇州的街巷和院落,灰白相間的牆面攜刻著蘇式古典的記憶,而別出心裁的玻璃幕牆又為博物館增添著新的活力。從高處俯瞰,不同單元的組合連線,使整個建築空間好像一個“吳”字。

一個“濃縮版的蘇州”,這裡藏著江南吳中地區最動人的往事

展廳的中央設有一個寬闊的中庭空間,將各個不同的展廳連線在一起,類似於中國的庭院。設計師王幼芬希望觀眾在這個博物館觀展的同時,也能夠體驗到在蘇州園林、街巷同樣能體驗到的東西。吳中博物館將是一個“濃縮版的蘇州”。6800件套吳地珍貴文物、4000平方米展覽面積、55件一級館藏,這裡藏著吳中最動人的往事。

一個“濃縮版的蘇州”,這裡藏著江南吳中地區最動人的往事

黑衣陶刻符貫耳罐

館藏的黑衣陶刻符貫耳罐,出土於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期的澄湖遺址,高12釐米,口徑8。8釐米。這件黑衣陶溜肩鼓腹、平底,頸部的下半部分裝飾著一圈凸弦紋,兩側有對稱的一對貫耳,器物表面打磨光滑。貫耳壺的外腹部有四個刻畫符號,左高右低,橫向排列,是在陶器燒成之後再用鋒利的刃器在表面刻畫出來的。關於這四個刻畫符號的考釋,學術界眾說紛紜,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漢字的先行形態,足以證明太湖地區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一個“濃縮版的蘇州”,這裡藏著江南吳中地區最動人的往事

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銀槎杯

館藏的元代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銀槎杯,以仙人乘槎凌空飛越到達銀河的神話故事為題材,將銀酒杯巧製成樹楂形的一葉扁舟,上有一老翁背靠槎尾而坐。槎背部有細瘦陰刻銘文“至正乙酉朱碧山造”,為元代銀工朱碧山所制。

一個“濃縮版的蘇州”,這裡藏著江南吳中地區最動人的往事

6月28日開館當日,蘇州吳文化博物館/吳中博物館館長陳曾路作為串講嘉賓,以“起”、“承”、“轉”、“合”四個關鍵詞,釋出“學術講座”“傳習”“課程”“演繹”“文創”“特別展覽”“青年策展人計劃”等未來工作計劃與品牌活動。

其中,“文哉”系列講座將從“吳文化”“地域文化”“文化遺產”“新美育”等幾個專題入手,邀請國內相關領域著名學者開展學術講座,著眼於人,落腳於人文精神;而博物館的教育課程是基於館藏文物以及吳地文化遺產開發而成,旨在普及博物館藏品及相關文博知識、向普通市民推廣吳文化、認識與博物館相關的交叉學科、增強文化藝術素養。據悉,該博物館現已搭建起完整的課程體系,針對親子、青少年與成人不同年齡段觀眾的不同需求,將逐布開設超過500門豐富課程。

“傳習”與“造物”同樣是博物館未來工作的重點,“傳習”將在本地學術機構既有成就的基礎上,開展蘇州傳統手工藝的深入保護、申辦手藝傳習基地,與相關研究機構展開交流合作,聯合學者深入梳理蘇州手藝的學術脈絡。“造物”計劃攜手蘇州的非遺大師以及新一代青年手藝人,以“造物者”的姿態開展更具創造力、國際範的手工藝的創新工作,並在此過程中提供“學術研究的智力支援”“展覽展示的平臺支援”與“文創售賣的市場支援”。

一個“濃縮版的蘇州”,這裡藏著江南吳中地區最動人的往事

此外,蘇州吳文化博物館/吳中博物館希望吸收國內外著名博物館“跨界藝術活動”的有益經驗,開啟“Museum Show博物館演繹”專案,專案一方面服務於“人”,它將透過跨界融合的藝術形式,幫助觀眾深入淺出地理解文物與歷史,在寓教於樂中獲得智慧與啟迪;另一方面又專注於“物”,它將透過系列活動深入挖掘文物的歷史文化資訊,找到靜態文物與動態表演形式的契合點,透過音樂、詩歌、戲劇、舞蹈、曲藝等多種動態的形式為藏品“賦能”。

“核心文物IP共享計劃”與“青策計劃”在開館日當天啟動。“核心文物IP共享計劃”將館藏30件核心文物IP免費向社會公眾分享,為時半年,邀請有創作能力的團隊進行文創產品的合作開發。此外,年輕的吳中博物館希望能為更多青年策展人群體搭建一座精神堡壘,在博物館的二樓專門設有臨時展覽空間,為青年策展人施展個人設計理念提供了嶄新的藝術實踐基地,以及其進入公共視野的全新途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