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爻辭“坎有險,求小得”破解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九二爻辭“坎有險,求小得”破解

釋字(詞)

《說文》:“行有所得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說文》:“險,阻難也。從僉聲。”

實際上,“險”從從僉,“”即“阜”,指大土山;僉,斂也,收縮,收斂的意思。山的收縮處就是山的狹隘處,所以“險”的本義是指山的狹隘處,山的狹隘處往往是通行的關口,利於把守,故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古凡高曰“危”,凡低曰“陷”。隘口利於把守,阻其交通處曰“險”。

釋象

九二爻辭“坎有險,求小得”破解

《習坎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習坎卦》九二原為《觀卦》上九,《觀卦》是訊息卦,根據訊息卦序列,《觀卦》是由《否卦》陽消陰息而生成的,《觀卦》上九曾為《否卦》九五。陽消陰息,時空變遷,《否卦》九五向上推行,遂成《觀卦》上九。《否卦》九五爻辭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就是說隨著陰陽訊息,時光變遷,《否卦》九五會被向上推行,從而離開王位,所以居於王位的《否卦》九五就象系在柔韌的苞桑上,動搖而不穩固。這就是說,在古代父系氏族社會中,王位實行禪讓制,王位既不是終身制也不是世襲制,惟賢而有德者居之,病老或死後透過禪讓的方式傳於賢能者。《觀卦》上九就是這樣一位從王位上退下來的曾經的王者。《觀卦》上九爻辭曰:“觀其生,君子無咎。”其《象傳》釋曰:“觀其生,志未平也。”所謂“志未平”就是指《觀卦》上九雖已從王位上退下來了,但其還有未完成的志向。在當時的父系氏族社會里,雖然人與人的社會地位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事實上階級分化已不斷深化,眾多的部落首領正逐漸轉化為世襲貴族。《觀卦》上九的未平之志就在這裡。

九二爻辭“坎有險,求小得”破解

《觀卦》先變為《萃卦》,然後《萃卦》再變為《習坎卦》。《觀卦》上九先變為《萃卦》九四。然後再變為《習坎卦》九二。《萃卦》九四爻辭曰:“大吉無咎。”其《象傳》釋曰:“大吉無咎,位不當也。”《觀卦》上九變為《萃卦》九四是有所作為的表現,是為實現“未平之志”的表現,雖不當位,卻大吉無咎,這是因為當時處於父系氏族社會,雖有王,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賢能者各顯其能,社會正經歷著傳說中的英雄時代,選賢任能是當時的時代特色,不存在僭越的說法,惟建功立業是英雄本色。

九二爻辭“坎有險,求小得”破解

《萃卦》九四以剛居近君之位,上出則可能再次成為君王,乃為“大得”,不過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萃卦》九四再變而為《習坎卦》九二,《習坎》九二居內卦中位,內卦中位是家位,象徵《習坎》九二建起了家業,轉化為世襲的貴族,成為了父權家長制家庭的家長。這樣,《習坎卦》九二雖未實現王權世襲,退下來後卻建起了屬於自己的家業,轉化為世襲貴族,這叫退而求其次,故曰“求小得”。為天下主是大得,為世襲貴族是小得。《習坎卦》九二最終未成為世襲君王,只成為父權家長制貴族,故《象傳》釋曰:“求小得,未出中也。”“未出中”就是指未成為世襲之王,“出”是進的意思,《說文》:“出,進也,象草木益滋,上出達也。”“中”在這裡指外卦中位,即王位。“出中”就是指進而成為世襲之王。雖言“小得”,小得非小,亦“開國承家”之業也。

九二爻辭“坎有險,求小得”破解

《習坎卦》九二為坎體主爻,“坎為險”,故曰“坎有險”。這裡的“險”不能理解為現代意義的“危險”,而是指“險阻”,即用於扼守交通的關隘。古代國家常以天然險阻,諸如山川河流做為屏障以自守。“設險以守”在這裡暗指國家的形成。“國”字從囗(wéi)從或,“或”又從戈從一從口。“囗”(wéi)即“圍”,表示國之四至範圍。“口”表示人口,“一”表示土地,“戈”表示武裝力量。人口、土地、武裝力量有了以後,還要有確定的四至邊界才能成為一個國家,人口、土地、武裝力量三個因素組成 一個“或”字,“或”的本義就是指國家還沒有確定的四至邊界,所以表示不確定。《習坎卦》九二有“王公設險以守其國”之象,《習坎卦·彖傳》曰:“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義大矣哉。”王公利用山川丘陵,在適當的時候確定自己國家的四至邊界以自守,外族不得侵犯,這就是國家的起源。圈地為家,設險成國,這都是私有制形成的表現。

義理

九二爻辭“坎有險,求小得”破解

在王權世襲制未形成前,部落中的軍事首領都在不同程度地為爭奪權勢而展開鬥爭,他們分佈在各地,各自佔有一定範圍的領土,其中勢力比較強大的,成為一方之霸(伯),部落聯盟首領(王)必須得到這些方伯人物的支援,或者用武為壓服他們,地位才能保持穩固。在對內對外戰爭日益繁劇的情況下,眾多的部落首領逐漸轉化成為世襲貴族,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即使當不了王,也不失為一方伯主。

九二爻辭“坎有險,求小得”破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