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脫口秀丨時代姐妹花的新問題

當年過七旬的梅麗爾·斯特里普在泳池中暢遊時,讓人記起的居然是斯琴高娃在《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裡的類似情景。雖然這不是一個臨老入花叢的夕陽紅故事,索德伯格的新片《讓他們說吧》所說的,倒也是一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電影裡的梅姨是一位知名作家,她搭乘郵輪前往英國領一個文學獎,同行的還有大學時代的兩位密友,加起來超過兩百歲的這群時代姐妹花,在海上的密閉空間裡抖落一段陳年舊怨——該不該拿身邊人的隱私來當素材寫小說?

因為梅姨把其中一個密友的故事寫進了小說,因此聲名鵲起,而那位密友現在還在商場做內衣導購,走形的身材與倉皇的神情無不透露著她晚景潦倒,兩相對比自然心態不平衡,認為被好友利用了。密友上船是來索債的,還包括販賣自己後半生的故事,讓梅姨續寫小說,她可以參與利潤分紅

——相當於小說裡的主人公從書裡跳出來,跟小說家開始談判了。

小說家會就範嗎?

梅姨從熟悉的姐妹寫起,也不稀奇。雖然虛構是作家的特權,但如你所知,他們總是從生活中獲取靈感,《巴黎評論》採訪作家時,經常會出現“你會用多少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來塑造人物”“你小說中的人物都有真實人物的映照嗎”這類問題。作家大多喜歡否認借用了真實的人物,但他們確實是這麼做的,比如小說大師E·M·福斯特回答:“我每一本小說的人物都不外乎我喜歡的人、我所認識的自己和惹怒我的人。”

換那些被書寫者的角度,他們則往往深感被冒犯與背叛,甚至是傷害。類似案例不勝列舉,就像在“那不勒斯四部曲”裡,莉拉曾經讓已是作家的密友萊農放過自己,不要寫她的故事,“我是一筆糊塗賬,錯了又改,改了又錯,根本不值得寫下來。”簡直是哀求的語氣,因為被寫進白紙黑字的書裡,等於把自己的命運交予世界褒貶,再無翻案的機會。

電影中破碎的姐妹情誼並未在這趟旅途中得以修復。臨近故事結束時,梅姨突然去世,未完成的續作戛然而止。導購阿姨偷去她的草稿筆記,準備向出版社兜售,甚至提議續寫這部作品:用真人真名真事,書迷一定會買單!她可能永遠沒法搞懂,故事原型與小說主人公不能混淆一談。梅姨逝去,一同帶走了她筆下王國裡的一草一石,沒有作者的妙筆,主人公的生命也等於宣告徹底死亡。作為小說家的價值與榮光,在這一刻彰顯。

凡俗人等從這個故事領會的無非是,把密友當樹洞傾訴秘密時很爽,一旦被寫出來昭告天下,可就悔之晚矣。除非,你自己也成為一個小說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