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大湖坪遺址:古代造紙曾大量銷往長沙

為配合平江福壽山抽水蓄能電站工程的建設,受湖南省文物局的委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這一工程所涉及的範圍內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和勘探,抽水蓄能電站工程由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及地下廠房等四部分組成,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正好位於上水庫範圍內,在這一遺址的調查中,湖南省考古所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大湖坪遺址存在有相當規模的石擋牆、神像、柱礎、舂臼、房屋、儲水石槽等不同型別的遺蹟和遺物,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遺址內發現存在著製作竹紙及家族宗教建築等不同性質的遺存,年代大體為明清時期。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從2019年8月開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平江縣文物管理所等單位組成考古隊,對大湖坪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本次發掘最可圈可點之處是發掘出來的福壽山大湖坪造紙工坊。

平江大湖坪遺址:古代造紙曾大量銷往長沙

考古發掘出的漚竹池組合。

圖片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

據悉,造紙是平江在明清時期僅次於製茶的重要手工業,平江生產的石鼓、漂貢等文化用紙曾經聞名三湘。明清乃至民國時期,平江縣境南鄉山區,包括平江福壽山在內,多竹林,竹麻造紙始於南宋,清光緒年間,平江縣共有紙槽1000多隻,每年三四月間,槽戶僱工採伐嫩竹,浸入石灰池,發酵後成為竹麻,最初平江人利用竹麻製造火紙、黃表紙,產品除銷往長沙外,更遠銷至鄂、豫、冀等省。民國初年,平江縣有紙業2000餘戶,年產土紙20萬餘擔,產品增加花箋紙、毛邊紙等。但經歷歲月變遷,福壽山的產紙史已幾乎不為人知,此次湖南省文物考古所正在進行的考古發掘,竟發現原福壽寺旁存在一批造紙的遺蹟,這讓當年平江輝煌的造紙業露出一角崢嶸。

平江大湖坪遺址:古代造紙曾大量銷往長沙

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考古發掘出的儲水石槽和寺廟明代臺基上的雕花。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湖坪遺址發掘專案負責人楊寧波稱,本次考古發掘出一組建築除造紙作坊如相關的漚竹池,根據房屋內的遺蹟和遺物,這個造紙作坊可以大致區分出舂屋、天井、儲藏屋、廚房、廁所以及用於生活起居的房屋等。

楊寧波稱:“結合我們對福壽山周圍傳統工藝的初步調查走訪,得知漚竹池是當時造紙的相關遺蹟,俗稱“漚竹麻池”,當地村民所說的紙,實際上是竹紙。平江竹紙最開始是粗紙,主要用作包裝紙和迷信紙,後來,平江紙才成為著名的文化紙。

平江大湖坪遺址:古代造紙曾大量銷往長沙

寺廟遺址的神像。

平江大湖坪遺址:古代造紙曾大量銷往長沙

大湖坪遺址正好位於上水庫範圍內,調查中發現了石擋牆、神像、柱礎、舂臼、房屋、儲水石槽等不同型別的遺蹟和遺物。

據悉,平江造竹紙始於南宋,而與此同時,南宋有江西修水的陳姓以平江福壽山作為祖山,從宋元時期開始,他們就在福壽山大湖湖坪村建起家廟,這個家廟在“江西大移民”湖廣的明代初年得到重修,同時陳姓將祖像等供奉於家廟中。清代初年,這個被陳姓供養的寺廟被毀,北面高地成為流竄過來的土民佔據並以此作亂,晚清及民國時期,譭棄的家廟南面成為造紙作坊,由此在遺址中再現了平江造紙手工業的輝煌。

平江大湖坪遺址:古代造紙曾大量銷往長沙

工作人員正在仔細的考古發掘。

平江大湖坪遺址:古代造紙曾大量銷往長沙

工作人員正在仔細的考古發掘。

大湖坪之所以有家廟和造紙作坊或者是因為大湖坪這片遺址的前面,即它的東方有九龍溪流過,人們乘舟筏可以由此進入陳有姓家廟,後來,人們又利用溪水的水力舂碓嫩竹,製作紙張。

大湖坪文化遺址的發掘,梳理了平江南部山區的手工業遺址及家族信仰的源流,而平江陳氏家族的流徙變遷也由此可見一斑,具有重要的意義。

平江大湖坪遺址:古代造紙曾大量銷往長沙

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考古發掘出的陶瓷殘片。

平江大湖坪遺址:古代造紙曾大量銷往長沙

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考古發掘出的帶有全字和正字的陶瓷殘片。

平江大湖坪遺址:古代造紙曾大量銷往長沙

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考古發掘出的帶有寺字的殘片。

平江大湖坪遺址:古代造紙曾大量銷往長沙

大湖坪遺址正好位於上水庫範圍內,調查中發現了石擋牆、神像、柱礎、舂臼、房屋、儲水石槽等不同型別的遺蹟和遺物。(長沙晚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