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曾認為蘇軾的詞只是長短不一的詩

李清照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位女詞人,而她對於詞的珍愛和認真,常人少及。故而以文學批判的方式寫出了《詞論》,論及前輩十餘人,指摘其過。在這裡面,她就指責蘇軾填詞的水平不足。

在《詞論》中,李清照從柳永開始,逐一批判。而談到蘇軾的部分說道:“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齊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何邪?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又押上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也就是說,在李清照眼裡,蘇軾的詞大多隻能算是句讀不齊的詩而已。

並且這些人的詞又往往不合音律,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詩的音節只分平仄,而歌詞的音節分五音,又分五聲,還分六律,還分輕重緩急清濁升降的節奏感。比如近世所流行的《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等詞牌,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又比如《玉樓春》既押平聲韻,又押上去聲,又押入聲韻。如果本來押仄聲韻的,再押上聲韻則諧和,如果押入聲韻,就沒辦法唱出來了。

李清照曾認為蘇軾的詞只是長短不一的詩

李清照

從這裡對於蘇軾等人的批判,可以看出,首先李清照是尊重前輩們的文學修養的,否則不至於誇他們學際天人。但是她又有一股子認真和執著,認為術業有專攻,談到詞的專業程度,她從唐開元天寶年間有詞的雛形開始,一直論及宋朝前一百年的大家們,認為真正理解詞與詩的邊界的人少之又少,因為律詩只講平仄韻,而詞因為必須要唱出來,所以有更多的音律上的要求,還有去入韻,五音諧洽的多種聲韻上的要求。

所以,這就好比李清照這個精通音律的人,以音樂的觀念去對待歌詞的時候,發現這些文學家寫的詞都不合音樂應有的原則,各有偏差,所以才提出批判,卻被後世許多人譏諷為狂妄。但陸游卻說,李清照批判前輩,多中其弊,她雖然是指摘前輩,但有理有據,並非妄議。

這實在是一種進步,是詞趨於成熟時期的理論完善的表現。不能因為她批評的都是大文豪大作家,就忽略她的觀點,而僅僅著眼於她批評前輩上面。她是個女詞人,但對於詞的熱愛,可能常人無法理解,這並非所謂女人的小氣,而是對待專業的認真態度。

我們如果去讀蘇軾等人的詞,有許多確實只是長短不一的詩,只是從文字形式上接近詞,但從聲律角度,多有不協音聲者。也就是隻能讀,沒辦法唱出來。但蘇軾像李白一樣,勝在意氣風發,規矩往往圈不住他。

李清照曾認為蘇軾的詞只是長短不一的詩

蘇軾

但其實早期的蘇軾,寫詞也有許多毛病,比如好用典故,一首詞裡用好多個典故,而妨礙了詞的意境,所以又被批判說“以學養而害性靈”。到了晚年,返璞歸真,雖然也用典,但是不那麼刻意造作傷害意境了。可見大文豪也是逐漸發展的,那麼被人挑出問題來,也並非什麼不可饒恕的事。

所以李清照對於蘇軾的批判是積極的。這是一個詞人為她所珍視的事劃定標準,建立專業性的一種舉措,正因為她愛詞,所以才如此嚴格地要求,生怕詞人都不知詩詞的分別,而流於濫觴,以加速詞的消亡。

有這樣一位女性,在那樣的時代敢於提出這樣的見解,敢於挑戰前輩的權威,無怪乎她能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樣的句子來了。我們實在應該覺得慶幸,她是文學領地幾千年來少有的女性光輝,獨立而熠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