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不得不說的蘇東坡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蘇軾,正是我所敬佩與熱愛的;

蘇軾的一生,是我所期待的;

成為蘇軾一樣德才兼備的人,

也正是我所追求的。

他是怎樣的人?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宋景祐三年,蘇和仲出生,

1047年,爺爺蘇序去世,

多次落第的父親蘇洵旅行歸來,

這一年,

蘇和仲得到了他的學名——蘇軾。

父親為弟弟取名——蘇轍。

(軾,車上之扶手;轍,車輪壓出的痕跡。)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這伴隨了他們一生的名字,

彷彿早已預知好了他們的命運

正如《左傳莊公十年》中的一句話所印證的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軾,鋒芒畢露;轍,謙虛內斂,

卻與兄長的一生福禍相隨。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蘇軾的家在眉山紗縠行。

蘇軾小的時候,

便不是那種一心只讀聖賢書的

“小鎮做題家”

他也該是個每日嬉鬧的皮猴子。

家有五畝園,麼鳳集桐花。

是時烏與鵲,巢鷇可俯拿

憶我與諸兒,飼食觀群呀。

————《異鵲並序》

有一次,

蘇軾就與他的夥伴們,

在蘇宅的後院挖土玩,

他就挖到了一塊漂亮的石頭,

如魚膚溫瑩,作淺碧色,表裡皆細銀星,扣之鏗然。試以為硯,甚發墨,顧無貯水處。先君曰:“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於形耳。”因以賜軾,曰:“是文字之祥也。”軾寶而用之,且為銘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於德,或全於形。

————《天石硯銘》

蘇軾十分寶貝他的硯臺,

在上面刻字,為自己勵志。

這好像是上天為他特意準備的抓周,

為他決定了一生未改的道路。

從此也與硯臺結下了不解之緣。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蘇軾據記載的第一篇作文是

《卻鼠刀銘》

這篇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

老鄉送我一把小刀,我很喜歡,帶著防身,用來除害。厲害的老鼠把廳堂作為了自己的家,貓也不管,混為一家。我端水磨刀,老鼠卻消失了,真是奇怪。貓可以咬爛老鼠,老鼠卻不怕,我只是磨刀,老鼠卻逃跑了。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兒時的蘇軾,

便能將自己的疑問蘊於文章,

雖未得解但也彷彿蘊藏著一些哲理。

蘇軾總是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發現這世間奔波勞苦中,

所蘊藏的美好與喜悅。

對平常之事物的看法,

永遠不落人窠臼,

發常人所未發。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比如那一首《定風波》中。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他們在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蘇軾獨不覺。

他真的感覺不到嗎,

他只是比旁人

多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多了一顆不斷拯救自己的心靈。

正是他這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正是他這種,接近於無敵,

超脫於人情的灑脫與曠達。

才能讓他在後來,

朝廷無休無盡的貶謫之中,

在痛苦與樂觀之間,

他不斷地拯救著自己,

一遍又一遍的超脫著,

實現了自我的拯救與滿足。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蘇軾小的時候有天石硯,卻鼠刀,

長大後也確與硯臺,刀劍有緣。

他在徐州做太守時

就曾有人送過刀劍給他

於是便稱讚有云。

寶刀匣不見,但見龍雀環。何曾斬蛟蛇,亦未切琅玕。

說起蘇軾對硯臺石頭的喜愛程度

可以稱得上是瘋狂。

赤壁,他以餅易石;

登州,他海邊尋石。

在他心中或許對於石頭的喜愛,

已經成為了貶謫期間,

不可或缺的排解,

與對童年生活的深切懷念了吧。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傳聞他還曾為了一方紫金硯,

差點與米芾鬧翻了友誼的小船。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米芾 ,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

便也真可笑談,我生無田食破硯。

如石般堅韌,如刀般外顯,刀石相伴,

又蘊藏著無盡的豁達,

此般東坡,迷人甚矣。

今為輿地志,不銷萬古刀。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這一階段的蘇軾,

引用南方週末的這一段話總結,

是最為精妙的。

愛的終級實現,

不在於個人的心理體驗,

而在於行動。

犧牲自我的部分甚至全部利益,去幫助和拯救他人。這時的蘇軾早已超脫了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他將自己完完全全地獻給了海南人民。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1093年(元祐九年),

北宋宣仁宗太后高氏(小字滔滔)逝世。

這位高太后可以說是蘇軾的保護神,

她賞識重用蘇軾,

在其攝政時常叫蘇軾進宮問話,

商討國事。

而太后過世,

東坡的厄運開始了。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東坡申請了外放,

做河北軍區司令官兼定州知州。

這位早已厭倦祖母管教的哲宗,

拒絕了蘇軾外放前的當面告別,

繼承父親神宗的改制,

公開與祖母高太后當年的,

“以母改子”

作對,

並重新啟用了以章惇為首的新黨人士,

對舊黨人士展開了瘋狂的報復。

蘇軾首當其衝。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1094年,蘇軾被貶往年惠州。

那裡的白鶴居,

是蘇軾一生中最認真建造的建築,

也是他只居住了三個月的居所。

1097年蘇軾隨性的一首小詩,

再次激起了新黨人士的憤怒。

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縱筆》

為首者章惇瞧他不順,

以一種荒誕的方式,

再一次迫害一干元祐黨人。

蘇軾,字子瞻,換之偏旁,貶往儋州;

蘇轍,字子由,添個雨頭,謫去雷州;

紹聖中貶元祐黨人:蘇子瞻儋州,子由雷州,劉莘老新州,皆戲其字之偏旁也,時相之忍忮如此。

——陸游《老學庵筆記》

迫害的構想很荒誕,與

兩句詩

有關;

迫害的手段很卑鄙,以

偏旁部首戲謔

迫害的目的很明確,

不想讓元祐一干人好過。

他的新職位是瓊州別駕,

昌化軍安置,不得簽署公事。

儋州,是當時最邊緣,

最險惡的蠻荒之地。

蓋地極炎熱,而海風甚寒,山中多雨多霧、林木蔭翳,燥溼之氣鬱不能達,蒸而為雲,停而在水,莫不有毒。

風之寒者,侵入肌竅;氣之濁者,吸入口鼻;水之毒者,灌於胸腹肺腑,其不死者幾稀矣

——《儋州志》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與其說是流放,

不如說這是為折磨舊黨。

而精心設計的一場延緩的死刑,

茂密的原始叢林,溼熱的霧氣,

有毒的瘴氣,遍地的野獸毒蟲,

還有一切一切未知的

無法預料的恐懼。

能居否,淨水否,可食否,

醫藥之有無,溝通可互通否。。。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想必這一切,

都久久地盤桓在蘇軾的心頭。

當耳順之年的蘇軾,

與小兒子蘇過,

踏上前往儋州的一葉扁舟之前,

蘇軾與長子蘇邁交代家事。

他大概是抱了必死的決心與勇氣

才在親友的哭聲中前往儋州的,

他在《答王敏仲》中曾言:

今到海南,首當做棺,其次做墓。

但現實還是遠超他想象的殘酷,一道聖旨下放儋州,一介虛職,無有俸祿。

朝中的三不政策更是嚴苛,

“不得食官糧、不得住官舍、不得籤公事”

無權無財也無人脈的年邁老人,

突然地從一個大陸居民轉變為一員島民,

他將在一片荒原中重新圖謀發展,

這比現代的任何一場荒野求生節目

都要更加殘酷。

父老爭看烏角巾,應緣曾現宰官身。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

————《縱筆》

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初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蛤蟆緣習俗 。

————《聞子由瘦,儋耳至難得肉食》

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遷,風雨睡不知,黃葉滿枕前。

————《和怨詩楚調示龐主簿》

從我來海南,幽絕無四鄰。耿耿如缺月,獨與長庚晨。

————《和陶雜詩十一首》

初到的迷茫,

陌生的面孔以及他們探究的目光;

當地難以適應的獨特飲食;

罕有人跡的檳榔林中簡陋的住宅;

以及無人交流詩文造成的精神上的孤獨。

這一切都令蘇軾無所適從,

這殘酷的現實打擊,

已不是簡單的心態轉換,

就能完成的自我寬慰,

他需要更加現實的方法與手段,

來改變自己的處境,

從而真實的完成自我解救,

實現超脫與闊達。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於是,他悟了,

也開始了他改變儋州命運的大計劃。

蘇東坡發現這世上有誰不是在島上呢?

人人都是島民,他說,

吾始至南海,環視天水無際,悽然傷之,曰:“何時得出此島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四海中之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覆水於地,芥浮於水,蟻附於芥,茫然不知所濟。少焉水涸,蟻即徑去;見其類,出涕曰:幾不復與子相見。”豈知俯仰之間,有方軌八達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試筆自書》

這一刻,從檳榔林中的小草棚開始,

他真正地下了決定,

他用三年真正地改變了儋州。

當地無井無泉,

民世代便飲溝渠中汙水,

水質不潔,病常有之,

蘇軾便運用他在蘇杭工作的經驗,

親自操刀,為海南成功打井出水,

從此,儋州有了第一口井。

儋州無醫藥,

這位中原文人便甘心做一位郎中,

上山採藥,傳授藥方,

將中原學到的一切無償的

獻給海南人民。

當地沒有書堂,軍使張中,

冒著被朝廷各種打擊的風險,

盡心為蘇軾安排前後。

鼓舞當地民眾,

給蘇軾建個像樣點的小房,

本意是讓這位中原學士居有所安,

但蘇軾為之起名載酒堂,

語典取自楊雄的“載酒問字”。

那是蘇軾獻給海南人民

豐富頭腦的基地。

他廣收門生,

儋州出現了第一位舉人,

第一名進士。。。

海外再不是文化的荒野。

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

他在某個夜晚如此感嘆道,

他真正的將海南當作了自己的家,

他打井,教書,親自尋草問藥。

對海南的改造如春風化雨。

點點滴滴滲入當地民眾的生活與心中。

一位文學家,

作詩寫文不過是他浪漫記錄生活,

排遣寂寞的一種方式,而真正的他,

是一位真正的改革家實幹者。

那個樂觀豪邁的詩人,

心中始終藏著一份對人民深沉的熱愛,

即便身處荒野,

仍不滅胸中的萬古之刀。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元符三年(1100年),大赦天下。

六十三歲的蘇軾遇赦北還,

儋州民眾灑淚相送。

他們捨不得這位

幽默風趣、心繫百姓的老者,

那是一位真正的海南人,

是他們的兄弟,親人;

無關血緣,無關官職。

比起他的豁達樂觀,

他永遠是這麼愛民如子,

從未改變,

從生到死,

從他的過去到他的未來

時間回到黃州任職期間。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蘇東坡被貶官到黃州時,

趕上了黃州及鄰近的州郡瘟疫流行,

死人無數。

恰在此時,

他得知自己的老鄉巢谷家,

藏有醫治瘟疫的秘方。

蘇軾苦苦哀求巢谷拿出秘方,

拯救黎民百姓。

他按方抓藥,廣為施捨,

無償為患者提供藥物,

挽救了許多患者,

“所活不可勝數”

“聖散子”是巢谷的秘方,

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捨不得傳與。

巢谷要求蘇軾對江水發誓,

不得外傳。

蘇軾卻並沒有遵守誓言,

為了濟世救人,

他把聖散的藥方,

傳給了當時的湖北名醫龐君安,

希望他能運用此方,

拯救更多的病患。

古人道,一諾千斤重,

可於蘇軾心中:

民,重於泰山,

他將每一方土地當作家鄉建設,

他將每一地民眾當作親人呵護,

他真正實踐了詩文中宇文柔奴之所言

此心安處是吾鄉,

正如曾看到的評價所言。

書影丨不得不說,我愛蘇東坡。

改變自己和世界的,

從來不只是樂觀和豪放的精神,

而是實實在在地去拯救困境中人們,

並在拯救他人之時,

完成對自我的拯救、對世界的改造。

對於蘇東坡的樂觀豪放,

似乎這些是我們更應該去體悟與學習的。

這樣一個偉人,一部史詩,

體悟他,走好我們的一生,

閱讀他,收穫心靈的震撼與滌盪。

仰望星空,蘇子之精神千古。

腳踏實地,樂民之心驅前行。

排版/老菜花

責編/鄭詩萌

—— 鐵嶺高中畢業生聯盟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