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風語】第一篇:雨的故事,讓你讀懂雨的意義和意義

【寄風語】第一篇:雨的故事,讓你讀懂雨的意義和意義

fēng

風花陪雪月,似水襯流年

三月月末,清明將至。

每逢清明時節,綿綿的春雨就挽著清風的手臂,一同飄進了牡丹待放的洛城。

【寄風語】第一篇:雨的故事,讓你讀懂雨的意義和意義

雨,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樂於藉以抒情、潑墨揮毫的寄託。既有宋代文士秦觀“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裡的淡淡愁緒,亦有唐代詩人杜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的輕快之喜。

自【在洛陽】公眾號“寄風語”欄目徵文開啟後,公眾號收到了許多讀者的來稿,其中就有不少關於“雨”的文章。

且聽雨落,隨夢飄去。

【寄風語】第一篇:雨的故事,讓你讀懂雨的意義和意義

今天向大家分享的第一個片段

節選自粉絲“五塊錢的涼白開”來稿作品《雨中游》

我和科大的正式見面,便是在雨中。感覺像是為了慶祝相遇,雨都開始變得溫柔了。它輕吻玉簾的花瓣,依偎在某條柳枝上。走在一座橋上,扭頭看向另一側的琴湖,有霧氣升起,朦朧了一片,剎那間我竟有種再次來到蘇州的錯覺。我無言的站在那裡,看琴湖擁雨入懷中,像是在擁抱著自己的孩子。

又下雨了,我仍是一人在外。獨坐階前,看著點點滴滴,聽著點點滴滴,憶著點點滴滴,直到天明。

人有多少個孤獨的雨夜?悲歡離合,總是無情。無人問他粥的冷暖,無人勸他夜已深。來時伴著雨,歸去時亦伴著雨。雨沖刷了來時的腳印,洗淨了明日的歸途。像梅勒斯那樣在雨中奔跑,去途亦是歸途。無論看過了多少景,淋過了多少雨,聽過了多少故事,人總會想回去的。想家裡新生的葡萄藤,想因風而動的絲瓜葉,想會問我粥可暖的人們。所以回去吧,回家吧,趁月未圓,趁雨仍在下。既然來的時候伴著雨,那回去時候也要伴著雨。

遠方燈火闌珊,那正是我的歸處。

《雨中游》 五塊錢的涼白開

【寄風語】第一篇:雨的故事,讓你讀懂雨的意義和意義

落雨總能引人思緒,從雨中相逢,到雨中離別,中間夾雜的感慨與嗟嘆,也伴著雨來,隨著雨去。一句“遠方燈火闌珊,那正是我的歸處。”,也讓這份期待,心有所屬。

第二段文字,來自粉絲“喚雨者”的短篇來稿。

我喜歡看雨,但我討厭雨天。

在江南讀書的幾年裡,連綿的小雨經常光臨校園。撐傘走在路上的時候,我曾幻想過自己能夠控制下雨的場景,我可以讓雨下在讓我跑神的教室外;也可以讓雨淋在我討厭的高數老師回家的路上;甚至可以讓雨替我擋掉一定要我跑步的體育課。

可惜我並沒有這種能力,也很慶幸我沒有這種能力。

雨和我的生活近乎可怕的相似,都不會因為我的喜厭而改變。在這樣的認知下,我和很多人一樣,選擇改變自己,讓自己接受環境和現實,我開始適應雨天出門,也同樣逼自己去修滿高數課所需要的學分。

不能改變環境,就要適應環境,這是初中時班主任老師教給我的道理,我花了10年時間才明白這句話的分量。我大學畢業時的憧憬隨著無數次的面試落空,最終沉寂在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公司做著千篇一律的工作,我接受了現實,也習慣了這樣的日子。

可我還有不甘心的執著。

我可以適應環境,但我也有資格追求更好的環境。我慢慢試著從工作裡發現有價值的經驗和知識,減少休息時間遊戲看劇的比重來提升自己,我對現狀的想法從“將就著過”變成了“厚積薄發的前夕”。

我是不能控制雨,但當我需要的那一場雨到來的時候,我應該做好準備迎接才行。

喚雨者

【寄風語】第一篇:雨的故事,讓你讀懂雨的意義和意義

從對雨的幻想,到雨和生活的共同點,再到自我認知的昇華,這段文字讓人看到了這位粉絲思考的全過程。

新雨將至,這些隨風飄散的文字,會不會隨著雨滴,落到能讀懂它們的人眼前呢?

【在洛陽】誠向各位讀者開放徵稿,你的靈感、想法、心情、抱怨,甚至碎碎念,都可以向我們投稿,向更多人分享你的想法。記述內心的情感片段,無論隻言片語,或是記敘成篇,我們來者不拒。

出品丨鴿   子

文字丨李卓然

圖片丨張夢蕊

編輯丨李卓然

所有圖片、文字未經許可禁止商用、二傳二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