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詩仙”李太白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詩3000餘首,雖然因諸多原因其詩作多有遺失,但留存後世的詩歌也高達990多首。這些熠熠生輝的詩歌作品,不僅詳盡記述了李白的心路歷程,同時也是盛唐社會現實,以及精神面貌的真實藝術寫照。

李白作為盛唐詩壇上的泰斗級人物,其豪放不羈的性格和瀟灑飄逸的詩文,不僅在唐朝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也在整個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兩行深深的足跡。

李白愛酒但更愛詩,正所謂“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正因為他愛飲酒所以才會經常呼朋喚友,作為盛唐詩壇上的領軍人物,不管身居翰林還是拾遺,只有美酒可以成為李白的朋友。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作為封建社會中的高階知識分子,以及封建制度中的上層官僚,李白這位“詩仙”和“酒仙”,在與人交往時從來都不看身份,而且也不以詩文高低作為衡量朋友的標準。“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這兩句詩文深刻地體現出了,“詩仙”李白的交友知道。

當時唐朝很多著名詩人都與李白有過交集,他們要麼是李白的仰慕者,要不就是李白所仰慕的人。杜甫、白居易、孟浩然、賀知章等,唐朝赫赫有名的文學家,都曾是李太白的“詩友”和摯友。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俊逸人生

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五歲誦六甲,好劍術,喜任俠,愛遊歷”。自幼就形成了一種狂傲不羈的性格,以及飄逸、靈動、灑脫的氣質。也正是因為他的性格和才學,才鑄就了一代“詩仙”的俊逸人生。

筆者認為李白的一生都活成了傳奇,從他在公元725年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始,就註定了不平凡的一生。

公元726年26歲的李白結識孟浩然,這位比他大12歲的著名詩人,在李白一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1. “詩仙”李白與“詩星”孟浩然的深厚友誼

從《送孟浩然之廣陵》開始,李白曾為孟浩然寫下了五首經典詩歌。《贈孟浩然》、《春日歸山寄孟浩然》、《淮南對雪贈孟浩然》、《遊溧陽北湖亭瓦屋山懷古贈孟浩然》。一代文學巨匠惺惺相惜之情躍然紙上。

公元730年李白得知摯友孟浩然要去廣陵,於是託人帶信約孟浩然於江夏相會,藉此表達對孟浩然的送別之情。二人在黃鶴樓飲酒敘舊,一派依依不捨之情。在這之後李白親自送孟浩然上船,望著遠去的孤帆惆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名詩。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把送別的感情藏於景物之中,但越發使人體會到離別之意。孟浩然在三月時去廣陵,李白雖然有不捨之情但卻認為,這其實也是一次十分愉快的旅行。

殊不知孟浩然在與李白分別之後就因病去世了。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但李白想要去探望孟浩然之時,這位“詩星”早已悵然辭世。於是李白又寫下了《贈孟浩然》一詩,此詩寫於公元736年,此時的李白已經人到中年,正是躊躇滿志之時。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這首詩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表達除了詩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慕之情。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2.“謫仙人”李白與“四明狂客”賀知章的“忘年交”

公元735年24歲的李白來到長安,透過張卿向玉真公主獻詩,一步步地向上層統治階級邁進。但筆者認為如果沒有伯樂賀知章,相比李白要想成為玄宗身邊的御用詩人,至少還需要等待十年以上。

李白之所以能夠在盛唐詩壇名揚四海,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賀知章。這位曾寫下《詠柳》的著名詩人,比李白整整大了42歲。賀知章雖身居要職但卻求才若渴,其人寬厚溫和有提攜後人之德。

這一年李白因詩作而小有名氣,賀知章在讀罷李白詩歌之後,不僅生出了一種想要見一見李白的想法。

受到賀知章的邀請李白興沖沖地前往紫極宮,見面後馬上呈上自己的詩作。“金龜換酒”就是李白與賀知章飲酒作詩所留下的典故。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賀知章看過李白的《蜀道難》後,不禁頷首稱讚此詩只有“滴仙人”才能創作出來。藉著酒性李白又寫下了《烏棲曲》。“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

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這首詩不僅行為精妙而且意境也十分高遠,可以說完全可以彰顯出李太白的才華。賀知章見狀不僅大讚李白文如泉湧,而且嘆曰“此詩可以撼天帝,泣鬼神也。”在此之後李白就有了“滴仙人”和“詩仙”的稱謂。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正所謂“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李白就是千里馬而賀知章則是伯樂。如果不是這位心胸寬廣的大詩人舉薦,李白怎麼能受到玄宗的接見,又如何能做翰林和拾遺。

來而不往非禮也,投桃報李使應當。李白也曾為賀知章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第一首瞭解了李白與賀知章見面,把酒言歡吟詩作樂時的場景。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而第二首則是在賀知章辭官歸鄉之後,李白路過其家鄉時想要探望這位伯樂。但得知賀知章在歸鄉當年就已經駕鶴西遊。也是在隱含、悲痛的情感基調之下,李白寫下了這首經典詩歌。

“狂客歸四明,山陽道士迎。賴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實際上這首詩的主要基調就是懷念與悲悽之情。“四明狂客”是孟浩然的號,在其辭世之後李白在此詩中,表達了深切的哀痛和惋惜。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3.青蓮居士與桃花潭主汪倫的友誼

李白一生交友無數,既有達官貴人也有普通百姓。《贈汪倫》一詩中的汪倫,雖然曾經是唐朝時期的涇縣令,但是在其卸任後就只是一個普通的詩人了,李白不但沒有嫌貧愛富,而且只是為了喝一頓酒,就隻身來到桃花潭與汪倫一敘。

汪倫是著名詩人李白的好友,他退隱於桃花潭之後,特別思念自己的好友李白。所以託人捎信給李白,讓他來桃花潭賞花飲酒。李白到來後汪倫以美酒待客,二人飲酒賦詩好一派濃情蜜意。

但是人生終有聚散,在李白臨別時汪倫依依不捨而李白也不捨離去。於是就創作出了這首“贈別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詩人李白剛要乘船離開桃花潭,突然聽見岸上的汪倫載歌載舞為其送行。李白雖有不忍但終究還是要走,所以他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比喻自己與汪倫的友情之深厚。其實二人都明白這一離去就將是永別。

4.李太白的仰慕者“詩魔”白樂天

“詩魔”白樂天足足比李白小了71歲,白居易出生時李白已經去世十年之久。但由於其仰慕李白的為人和詩歌,所以曾多次寫詩歌頌李白。尤其是對李白仙風道骨詩情的崇拜,更是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李白墓》一詩約作於公元799年,此時的白居易二十八歲。當他來到李白墓前,不禁追古思今想到了李白的一生,再想一想自己的遭遇其實大有感同身受的意味。作為一首“悼亡詩”,無疑是唐朝詩史上的佳作。

“詩仙”李白的交友之道,“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驚天動地文”五個字,既表達出了對李白才學過人的感嘆,同時也體現出了白居易崇拜李白的感情。

大詩人李白的墳塋就在採石江邊上,墓地周遭的野草廣袤無垠的蔓延著。可悲的是曾經一代文豪,就這樣葬於荒郊野外的墳地這種。他曾經創作出了多少驚天動地的詩文?但是再傑出的詩人,也無法抵擋命運多舛的悲劇。

從《贈友人三首》中再看李白的交友之道

1.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出自李白長篇詩歌《贈友人三首》。此詩一共52句合計260字。從首段四句“蘭生不當戶,別是閒庭草。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中,就可以看出李白壯志難酬的人生態度。

但即使在人生不得志之時,他依然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所以他才能夠在第十三和十四句時,寫下“廉夫唯重義,駿馬不勞鞭。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廉潔公正的人才能重義,駿馬不需要加鞭就可以奔跑。

人生貴在相知,交朋友的時候何必談什麼金錢?李白一生揮金如土,但絕對多數金錢都沽酒而飲了。他的朋友只要會喝酒、能吟詩即可。因為誰也沒有他有錢,誰又能比他會吟詩呢?

筆者認為李白一生成也瀟灑敗也俊逸,他活著時是一個傳奇,死後更是一個無人可及的高峰。

2。狂放不羈的背後是浪漫與達觀

李白一生狂傲不羈、飄逸灑脫,無論是性格還是他創作的詩歌作品,都能夠完全體現出這兩種風格。由於李白“好劍術,喜任俠”,所以在眾多唐朝詩人中,只有李白的詩學思想才敢於面對現實。

雖然李白通道並將道家思想融於詩歌之中。但他的那種仙風道骨,卻是很多唐朝詩人無法模仿的重要特色。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後,雖然李白也有過抑鬱和悲憤的情緒,但是他灑脫的性格又讓他,擺脫世俗煩惱並重歸自然。

筆者認為在讀李白詩歌之時,不難發現在思想上他有“兼善天下”, “濟蒼生”、“安社稷”的重要理念。

這與其“喜任俠”的人生有很大關係。他雖然外表看起來狂放不羈,其實內心深處的浪漫和達觀才是真實的李白。

結 語

李白一生都在追求功名,但是最後卻值得了翰林和拾遺二職。作為玄宗朝的御用詩人,他雖然寫出了很多讓人拍手叫絕的詩歌,但是這些詩歌的主題和思想,卻與李白的人生理想大相徑庭。所以他才寄情於酒,因為喝醉之後的他才是真實的自己。

他漫遊各地、結交朋友,這些朋友既他的“詩友”也是“酒友”。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的交友態度,不僅體現出了李白豪爽性格,同時也體現了李白其人的善良和豪俠義氣。他將思想抱負、生活情趣與性格氣質融於“詩、酒”,無愧於“詩仙”之名號。

【參考文獻】

袁行霈《李白詩歌與盛唐文化》

楊義《李白詩歌用典的詩學謀略》

高洋《李白詩歌中植物意象探微》

王運熙《李白詩歌的兩種思想傾向和後人評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