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下揚州》真實反映百姓的悲慘生活—泗州詩詞(運河文化)

河道挖好後,隋煬帝乘坐龍舟,攜帶萬艘樓船前後200餘里出遊江都(揚州),兩岸柳蔭龍舟,旌旗招展,水陸照耀,護衛森嚴,正可謂“春風舉國裁宮錦,半

《隋煬帝下揚州》真實反映百姓的悲慘生活—泗州詩詞(運河文化)

作障泥板作帆。”隋煬帝下詔,所過州縣沿河兩岸500裡內的所有官吏都要獻食。當走到枯河頭時,由於河內無水,就徵用民間大量的黍子、穀子、稷子這些外表光滑的糧食拌上香油,代水行舟,由8萬縴夫拉縴前行,才使萬艘樓船得以順利透過枯河。因為這事,民間說書的曲藝藝人就把這段傳說編成《隋煬帝下揚州》唱詞,流傳全國,以解其恨。唱詞是-

手挑龍簾掛金鉤

有一位無道昏君下揚州

有文官上殿去解勸

有武將上殿也把君王留

軍師說

我的主要不去揚州拉倒罷

解勸昏王他不回頭

這昏王

現放著大路他不走

偏偏要通濟渠裡去行舟

河挖三丈沒有水

《隋煬帝下揚州》真實反映百姓的悲慘生活—泗州詩詞(運河文化)

傳聖旨黍、谷、稷子拌香油

挑下了十五六歲的桃花女

十八九歲的少學究

女孩拉著紅綾線

男孩拉著綠絲綢

女孩穿著露玉體

男孩圍著花兜兜

女孩倒著往後退

男孩拉縴往前走

童男童女分左右

男女對面拉一鉤

有昏王伸手就把這寶劍抽

一手割斷紅綾線

一手斬斷綠絲綢

直弄得姑娘小子摔跟頭

男孩趴在女身上

又是恨來又是羞

恨的是那昏君無道民遭難

羞的是男女隱私露外頭

將船拉到揚州去

昏王他臨死之時變成了牛

這頭牛落在莊稼人的手

用他耕種拉車輦

百姓這才報大仇

這老牛時常刀下死

眾百姓吃肉喝湯啃骨頭

掛掛在鐘鼓樓

剩下牛骨無處用

賭博場裡把色子丟

仨一群 倆一夥

圍著色盆樂悠悠

這個叫三那個嚷六

三也不成六也不就

人人都罵壞骨頭

我說這話你不信

你看那

年年春打五九尾來六九頭

為什麼一年一次春牛打

就是怕昏君楊廣再露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