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桂枝香》為什麼會成為金陵懷古的絕唱?連蘇軾讀完都佩服

《桂枝香》詞調首見於王安石,他的

《桂枝香·金陵懷古》

在詞史上地位很高,尤其是在懷古詞中,甚至被譽為是“

第一首成熟的懷古詞

”,後世更有賞析家將其譽為“

兩宋名家竟無二手

”。

《古今詞話》中也曾記載這樣一樁本事,“

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餘家,唯王介甫為絕唱。東坡見之,嘆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當時有三十多個文人同時寫了“金陵懷古”詞,但只有王安石這首卓爾不群,匠心獨運而成為“絕唱”,甚至連詞中聖手蘇軾,讀完之後也驚佩不已,讚歎為“野狐精”。

由此可見,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後世之中,大家對王安石的這首詞,評價都非常之高。

王安石的《桂枝香》為什麼會成為金陵懷古的絕唱?連蘇軾讀完都佩服

王安石這首詞,大致作於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秋季,其時王安石出任江寧知府,但是,當時的北宋王朝並非一片太平,朝廷內外均存在著不小的矛盾,國家之外,西夏和遼國虎視眈眈,對北宋構成極大的威脅,但是國內統治者卻願意向他們輸送大量歲幣以求得一時安穩;國家之內,統治者驕奢淫逸,人民生活在沉重的賦稅剝削之下。在這種內憂外患的背景下,王安石登高遠眺,俯仰古今,不覺觸發了的無限情懷,於是寫下了這首作品。

然而《桂枝香·金陵懷古》初看起來,和一般登臨懷古之作類似,整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懷古抒情,似乎並無出奇之處,那麼這首詞為什麼會成為金陵懷古的絕唱呢?不妨先將此詞的五點妙處總結如下,然後我們再來賞析全詞,或許就能明白,為何王安石的這首《桂枝香》,得到的讚譽如此之高。

第一,

這首詞寫景壯麗宏偉,氣象開闊,詞人將那種登高壯觀、胸襟開闊的情懷錶現地淋漓盡致,所展現的景象,有實有虛,有濃有淡,且曠遠雄健,非“小園落紅”之類可比,堪稱一幅絕妙的金陵風景畫卷,讓人一讀之下,印象深刻;

王安石的《桂枝香》為什麼會成為金陵懷古的絕唱?連蘇軾讀完都佩服

第二,

整首詞章法井然有序,起承轉合,有文章的妙處,讀來酣暢淋漓;

第三,

用典貼切自然,絲毫沒有停滯之感,化典故於無形,為己所用,讓全詞內涵更為豐富;

第四,

在藝術風格上擺脫了五代花間的纖細濃豔詞風,沉鬱蒼茫,有著極大的獨創性,影響了後世蘇軾等人的豪放之作;

第五,

在思想感情上一掃五代時只在詞中展現個人情趣和哀愁的“小資情調”,而是立足於國家民族的前途,抒發了一位以天下為己任計程車大夫,那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情懷,有著改革者的大擔當和愛國者的熱情。

我們來看全詞。

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小注:“征帆”,一作“歸帆”;“衰草”一作“芳草”。

開頭三句便見氣象之不凡,“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登高望遠以抒情,本就是中國文人經常使用的方式,王安石此處,亦是以此為開篇,將我們置身於一個廣闊的視野中,而且詞人明確表示正逢晚秋時節,要知道秋天本就蕭索,而晚秋之時,更是一片肅殺了,這樣的景象,本就有滿目滄桑之感,而此處的地點,又是在金陵這個古韻悠長的地方,金陵是東吳、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四國的古都,這樣的地點,本身便有懷古的味道。

王安石的《桂枝香》為什麼會成為金陵懷古的絕唱?連蘇軾讀完都佩服

那麼詞人看到了什麼呢?

首先展現的是“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因為站得高,所以能夠縱目千里,滾滾長江猶如一條綢帶,向東流去,兩岸峰巒重重,相映成趣。“簇”本是箭頭,這裡用來形容兩岸青山相對而出,挺拔險峻,頗為新穎形象。

接著又看到“

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長江中來往的船隻,穿梭於夕陽之中,一陣西風吹來,只見岸邊酒樓上高懸的酒幡隨風搖擺。在這一個鏡頭中,詞人為我們描繪了幾種典型的事物,既有自然風光,又有人文景觀,如征帆、殘陽、西風、酒旗,北宋商業發達,長江作為航運樞紐,來往船隻眾多,自然是實寫,而兩岸多酒樓,也可見商業的興旺,然而,詞人將這種典型事物置於西風、落日之中,便自帶一種淒冷之感,李白寫“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有著很深的歷史滄桑感,王安石此處,多少也讓人感到惆悵。

王安石的《桂枝香》為什麼會成為金陵懷古的絕唱?連蘇軾讀完都佩服

之後說詞人又說,“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彩舟”無疑是供人遊玩的船隻,難道江面上既有商船,又有遊船嗎?其實只要我們細細思考一下,或許就能在詞人簡練的語句中,找到答案,那便是:彩舟眾多的水面並非是在長江,而是在秦淮河上,而此時已經由傍晚進入到了夜晚中。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是“星河”了,秦淮河畔的繁榮,亦是象徵商業及城市生活的昌盛。而王安石在上片結尾用了“畫圖難足”四個字來總結,可見詞人登臨所見之景,是多麼繁榮和興盛,即便是圖畫,也有難以表達的地方。而我們看王安石,卻用這樣凝練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勒出了金陵登高所見的景象,可見其如椽的妙筆,的確令人佩服。

上片以寫景為主,下片就轉而為抒情了,這也是迴應了題目“金陵懷古”的主題。詞人在下片開頭寫道,“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金陵是六朝古都,可就是在這個地方,當時的統治者們,過著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所以最終他們國破家亡,被其他統治者所替代,而不久之後,這一歷史悲劇,又再次上演,這樣繁華又衰落,迴圈往復的規律,足以令人發出長長地一嘆!

王安石的《桂枝香》為什麼會成為金陵懷古的絕唱?連蘇軾讀完都佩服

在這思接千古的背景下,詞人又感慨道:“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千古”二字,具有遙遠的時間感,“憑高”二字,又具有廣闊的空間感,在這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中,詞人思考著六朝興衰往復的歷史,不禁多了幾分沉重,亦多了幾分超然,因此帶給人的,是可以榮辱皆忘的情懷。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更是兩句幽渺沉鬱的感嘆,六朝的歷史,已經隨著那滾滾長江一去不復返了,如今展現在眼前的,只有那幽冷的煙霧,那衰老的枯草,在朦朧中呈現出一派沒有絲毫生機的綠色。從這兩句中,我們是能夠看到詞人沉重的憂慮之情的,因此才有最後三句那沉痛的長嘆。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杜牧在《泊秦淮》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王安石此處便是化用詩意。相傳《玉樹後庭花》是陳朝的亡國之君陳叔寶和張貴妃所創,極盡奢靡之能事,陳叔寶更是一位驕奢淫逸的昏君,所以《玉樹後庭花》之曲,往往與亡國和奢靡掛鉤,詞人在這裡提起此曲,其實隱含著無比的擔憂和焦慮之情,他知道,一旦統治者驕奢淫逸起來,那麼,國家傾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這就顯得非常沉重了,詞人以此結尾,無疑也能引起讀者的一聲慨嘆。

王安石的《桂枝香》為什麼會成為金陵懷古的絕唱?連蘇軾讀完都佩服

後來果然,北宋末年,內憂外患達到極致,發生了恥辱之極的靖康之變,北宋也在金人的馬蹄下,滅亡了。倘若王安石看到這樣的一番景象,一定也會無語凝噎,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吧!

《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的妙處,不僅是在藝術上的成就,更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深邃和幽深,詞人將寫景、抒情、懷古、借古諷今融於一詞,凝練深刻,的確是一首難以超越的絕唱之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