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月中落,唐詩中的桂子和桂花,有何不同?

宋之問的桂子月中落,和柳永的三秋桂子,可不是同一種桂花

桂花是中秋之花,傳說是月中嫦娥拋下的桂子,落入人間,在中秋開出芬芳的花朵,尤其是以中秋節為勝,那天夜晚如果你有緣分,還可以親自體會從天上降落的桂花。

讓我們從詩詞溯源,尋找那月宮桂花最初的存在和芬芳。

桂子月中落,唐詩中的桂子和桂花,有何不同?

宋朝李清照喜歡桂花,她愛桂花,說桂花自是香中第一流,又牢騷了一句“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說這麼芬芳的花,為什麼當年屈原就沒有寫呢?

先秦戰國的屈原沒有寫桂花是真,但是寫了桂枝,

“結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屈原

“辛夷車兮結桂旗。”屈原

拿著桂樹枝,站在水邊去等待,思念是那麼的焦慮。

那木蘭做的豪華的車子,上面插著桂枝旗幟。

按道理誰也無法抵禦桂花的香氣,或者是他不寫之寫。

但是屈原時代的桂枝,或者和李清照的桂花無關,因為桂枝是樟樹科的芬芳藥材,其枝幹樹葉有特殊的辛香,在先秦之前就廣泛用於中醫藥, 降氣、利關節,補中益氣。直到今天,市場上的辛香滷料裡,常有一種桂皮,就是指的這種桂樹。

在上古的秋天,天氣降溫,桂枝香氣,辛溫通脈,可以辟邪。

桂子月中落,唐詩中的桂子和桂花,有何不同?

漢朝的一本《漢武洞冥記》裡,是後漢郭憲寫的關於漢武帝修道的事宜。

彼時,嫦娥是月神成仙的故事,已經定型。但是此時月亮上還沒有桂花樹。

漢武帝在未央宮修建了影蛾池,用以賞月,還招待來自各方高山裡的修道人。其中就談了桂樹,說有一種鳥,常常銜著桂枝飛翔,然後果實落在南山,落地生根,可以長到七八尺,這些神仙道人非常喜歡這棵樹,砍下樹枝釀酒,叫做桂醪,喝一滴,渾身金黃,稱為黃桂之酒。

那麼從這裡看來,至少漢朝用以釀酒的桂樹,是用桂枝釀酒,而不是花。

這種桂樹是枝葉有香,是樟樹科肉桂月桂的枝幹,當然它們也在秋天開花,只是花香遠遠沒有桂花香氣那種天香。

但是也是這之後,月宮中有桂樹,就開始流傳民間。

“俯折蘭英,仰結桂枝。”曹丕《秋胡行》

漢魏時代,還沒有中秋節,但是秋天仍舊會攀折桂枝,以應秋分或者月圓。

桂子月中落,唐詩中的桂子和桂花,有何不同?

“舟子夜離家。開舲望月華。

山明疑有雪。岸白不關沙。

天漢看珠蚌。星橋視桂花。

灰飛重暈闕。蓂落獨輪斜。”南北朝庾信舟中望月詩

南北朝時代仲秋賞月,這是唐朝八月十五和宋朝中秋節的民俗起源。這是一個民族交融交流的大時代,有芬芳香氣的桂花品種,在農曆八月應時而開,以其花香勝,裝點著人間的秋色秋香。

這裡的桂花就是大家熟悉的木樨屬的桂花。

庾信在農曆八月十五舟中看月亮,山明如雪,岸沙如霜,明月如珍珠,仰頭看著月亮中的桂花樹的影子。想必那桂花的芬芳,也在岸上飄來,彷彿天上飄來是一樣。

“桂宮嫋嫋落桂枝。露寒悽悽凝白露。

上林晚葉颯颯鳴。鴈門早鴻離離度。”南北朝沈約八詠詩 登臺望秋月節錄

南北朝時代仲秋登臺望月,正是桂花開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認為人間的桂樹是月宮裡掉落下來。這個嫋嫋,是指的桂花的香氣,也表明那個時候,人們秋天是連花帶葉的欣賞桂花。重在整體,而不單是花香。

或者自古人們按節氣簪花,樹枝更容易固定在頭飾和服飾上頭吧。

桂花開了,露水白了,楓葉紅了,大雁南飛。好一個秋香又清愁的八月十五啊。

隋唐之後,盛大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推動了桂花樹的培植和欣賞,桂花飄斷月中香,木樨科的桂花,以其濃烈馥郁的芬芳,在天上陪著嫦娥,在地上散播著無以倫比的芬芳。

桂花代替了傳統的桂枝,反正這兩種樹長得也差不多。

唐朝的古詩多出現“桂花”,但偶爾也會出現“桂子”。

桂子月中落,唐詩中的桂子和桂花,有何不同?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宋之問《靈隱寺》節錄

當代的很多人,認為這是中秋節寫桂花的佳句,那桂花或者桂樹,本來就是從月宮中落下來的。那香氣如同天香,又飄到了雲外。

開始我也認為是寫芬芳的木樨科的桂花。

但是後來發現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大多數寫浙江寺廟桂樹的,都不用桂花,用桂子。難道是為了詩的押韻?

實際上,這裡有個傳說。

”垂拱四年三月,有月桂子降於台州,十餘日乃止。“新唐書

在唐朝中宗其實也是武則天時代,有一年三月,有月桂的果實從天而降在浙江台州,下了十來天。當時人們覺得不吉利。那麼落下桂子的是哪一帶呢,是浙江台州的山區,以寺廟看到這種景象居多。有人說,這是西方外國的僧人大師,騰雲駕霧,從西天帶來的。

如果這是傳說的話,也是因為中國地廣,總會有怪力亂神的謠言。

但是宋之問這首詩其實應證了這件事的真實。

因為他是武則天時代的寵臣。他是聽說了這件事,專門去浙江靈隱寺,也許是調查,也許是好奇,但是應該證實了有這麼回事。

說靈隱寺是桂子從天而降,應該從月亮上落下的。

證實了大事,未必證實了細節。只要有地理和氣候常識的現代人都知道,颱風和龍旋風是怎麼一回事。山林中已經三月的月桂樹種子,在龍旋風的裹挾下,落在了某些地方。並非特地落在了寺廟,實在是當時寺廟不乏見證者。

木樨科的桂花樹和樟樹科的月桂樹,本來就是兩個品種,然而總會有通曉歷史神話典故的人,加以渲染,說這就是月宮中的桂樹的種子。要知道唐朝尊崇道教,渲染神仙之說,這月桂樹的種子,也就蒙上了高貴迷離的色彩。

那麼三月落的桂子,以訛傳訛,就成了八月十五從月宮掉落的仙果了。

桂子月中落,唐詩中的桂子和桂花,有何不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白居易《憶江南》

白居易五十歲在杭州做刺史,此時杭州靈隱寺桂花和月桂都有名,老百姓是管不了兩者區別,賞月看桂花自然是要在靈山聖地。

八月十五去杭州的寺廟,他是找桂花還是尋找桂子?

桂花常見,而所謂月亮上落下的桂子就是稀罕物了,白居易不能不去特地看看。

這裡他主動尋找的桂子,可不是普通的桂花。

總之作為州長,八月十五看月亮賞桂花,八月十七看浙江錢塘潮,他是熱鬧的參與者也是推動者。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唐朝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霜實常聞秋半夜,天台天竺墮雲岑。

如何兩地無人種,卻是湘漓是桂林。”唐朝陸龜蒙《和襲美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這是兩首晚唐的詩,放在一起,是這對朋友,八月十五一起去天竺寺去看桂花,當然揀到了月桂的種子。月桂開花比桂花早,此時已經是成熟期。

所以這對好友不免想起前朝典故,這應該也是晚唐寺廟一個人文宣傳的亮點。

所以兩個人就談手中的月桂。

皮日休說,我到現在不明白這是什麼緣故,為何這月桂子是從天上忽然掉落的,想來想去,也只有附和嫦娥拋桂枝這個傳說了。

朋友陸龜蒙也是這麼說,都說是西方的高僧從人間灑落的。我就奇怪了,為什麼桂花的原產地沒有這種月桂,比如南方的桂林和貴州呢?

他們兩個是親自看過這種月桂果實的,肯定不是常見的桂花品種。

直到晚唐,桂子和桂花是兩碼事。

桂子月中落,唐詩中的桂子和桂花,有何不同?

桂子和桂花合二為一,是在宋朝,八月桂子飄香,說的是桂花。

尤其是江南一帶,多種桂樹,花朵的價值在盛世更高,可以釀酒,可以製作糕點,化妝品,香水,花朵可以入藥。盛世打造生態環境,桂花成為秋天的城市園林佳樹,提供綠化和芬芳,更有中秋節的味道和情懷。尤其都城杭州,怎麼少得了桂花?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節錄

一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出了杭州山水之美,都城之富庶,園林景色之壯觀。

而且民間口語也有演化,帶子,帶兒的尾音也多了起來。

所以桂花和桂子通用。

正是因為如此,反讀唐詩的時候,我們會模糊桂子和桂花,在唐朝是不同的植物品種。

比如宋之問那句“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就成了詠桂花的名句了。

彷彿無數桂花在八月十五從月亮上紛紛灑脫,伴隨著迷人的天香。

那麼真正的桂子和桂枝又到哪裡去了呢?

桂子月中落,唐詩中的桂子和桂花,有何不同?

主要就是藥用了。

明朝的李時珍非常冷靜,他反駁了月中有桂樹的說法,而且辨別了桂子和桂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品種。認為月亮上的陰影,是山河之影,既然月亮上沒有桂樹,就算是看到桂子從天而降,也絕對不是月宮裡掉落的。他也無法解釋,說,必是妖怪所致。李時珍是個非常現實的人,他的所謂妖怪,肯定不是指神神道道,而是說的是不瞭解緣由的怪力亂神的自然現象。

現代科學應該可以解釋,都是颱風或者龍旋風惹下美麗的禍。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