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馬思純和張哲軒在英國被拍了。

從幾個月前被爆懷孕到現在,馬思純方還沒有正面迴應過這個問題,而這次被拍,再結合她在照片中的狀態,很快又有新的言論被推到大眾面前:

馬思純正在英國待產。

至於是真的有料還是添油加醋,誰也說不好。

總之最後的結果就是,

她又被罵了…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童年與人格

在圈裡吃瓜這麼多年,羊其實沒見過哪個女星能被吐槽得這麼慘且範圍寬廣:從長相到到性格到身材,再從擇偶標準到擇偶態度到戀愛觀,馬思純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是吐槽陣地。

而張哲軒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風向。

對張哲軒的討厭,使大家忽略了馬思純身上的其他特質,從此以後,她的槽點幾乎只剩下了一個:戀愛腦。

有背景的美貌富家女X油膩的滾圈“萬人嫌”?

流量密碼的背後,其實是馬思純自己的戀愛博弈。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在某種程度上,羊其實是理解馬思純的,因為我們誰也不能否認戀愛的美妙,這是一種精神狀態,更是一種生理本能。

科學家很早之前就證實過,我們的大腦底部其實有一個很微小的活躍區域,它與欲求、動機,以及渴望有關。

這個區域的細胞可以製造多巴胺,通俗點說就是一種天然的興奮劑,

特別是在戀愛時,這些細胞會比往常更加活躍。

而這些多巴胺不受情緒控制,並且會對我們的意志及記憶產生一種抑制效果,模糊我們的正常判斷,所以,熱戀中的情侶總是會給旁人一種“失去理智”的感覺。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具備戀愛腦的潛質。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人人都能成為戀愛腦,但並不是人人都是戀愛腦,怎麼這麼巧被馬思純趕上了?

學術界對戀愛腦的定義是

痴迷型依戀。

但關於我們會愛上誰,選擇和怎樣的人共度一生,其實沒有明確的路徑,專門研究人類情感的心理學專家給出了幾個要素:

社會因素,經濟水平,以及最關鍵的童年經歷。

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們,家庭諮詢師DR。MLLAN就曾說,每個人愛人的方式是由個人幼年時期的行為而斷定的。

而戀愛腦人群普遍有一個共同特徵:自卑導致的安全感缺失。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從本質上來說,安全感來源於兩個方面:

金錢和愛。

在馬思純之前,圈裡也有幾個比較出名的戀愛腦。

羊拿不到20歲就跟著馮軻最後還在粉絲面前“逼婚”的張靚穎舉例,她就是童年經歷受害者的典型——

父親重男輕女,疏遠她,母親又沒錢,她迫不得已要為了每月100元的生活費求父親“施捨”。

父愛的喪失以及生活的困窘不斷侵蝕著她,她的內心被焦慮和脆弱籠罩,缺乏一種能讓她安心下來的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她很容易對比自己大十幾歲的馮軻產生依賴,她要的不僅是愛情,還有超出愛情之外的安定感。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馬思純是個特殊情況,她家庭美滿,不缺錢不缺愛,

卻同樣自卑渴望救贖。

在心理學者KAYE YORKOVICH提到的愛人方式中,馬思純屬於

祈求者人格。

“祈求者”通常成長於一個過分保護或過分偏激的家庭中,從孩童時代起,他們就會在父母面前做乖乖仔,從而避免與父母的矛盾產生。

而馬思純的媽媽,恰巧有很強的掌控欲。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馬思純的家庭教育帶著某些偏執性,她的少年時代完全是在順從中度過。

家人要求她必須聽話懂事,做事之前要為別人考慮,來到北京後,媽媽又給她立下了很多規矩,其中就包括了

門禁時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回家甚至比在學校還要拘謹,在家裡,她連吃飯都要先等長輩動筷。

這是非常極致的中國式教育模式:父母不僅想“照顧”你的現在,更想“掌握”你的未來。

馬思純的媽媽,甚至一度把自己當主持人的夢想寄託到了女兒身上。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在叛逆的青春期,馬思純一直是順從長輩意志的乖乖女。

而這種人格的小孩不喜歡衝突矛盾,比起處理糾紛,她們更擅長於說服自己或低頭認錯。

在自我和個人需求的被否定中,逐漸形成了懦弱、自卑的人格。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戀愛腦”馬思純

周冬雨在接《少年的你》時曾和馬思純討論過劇本,當女主被同學校園霸凌,用籃球砸了後腦的那一幕,周冬雨問:她為什麼不回頭?馬思純說:不敢。

馬思純經歷過真實的校暴。

家庭帶給她的軟弱性格,再加上本就偏胖的身材,使她很容易成為校園暴力的物件。

初中時,班裡有個女孩格外針對她,那個女孩每次路過都要擠兌她的身材,運動時也要嘲諷“胖子”的跑步能力。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青春期的馬思純,是在打壓聲中長大的,一部分來源家庭,一部分來自校園,但歸根結底,是過於霸道的家庭教育模式讓她不懂如何正確對待自我。

從小到大,她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聽話懂事,讓父母滿意。

即使面對校園暴力也是如此。

來北京定居後,馬思純偶爾會和老家的好朋友寫信,但是每一次都會被那個女孩提前拿走,一字一句地在班裡大聲朗讀,欺負得最過分時,她甚至往馬思純的杯子裡倒粉筆沫和抹布水。

馬思純在學校被欺負哭了,但媽媽知道這件事後,只是讓她“不要搭理閒人”。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家人總讓馬思純聽話,但聽話到了極致,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人格,變得沒有主見,脆弱,習慣性承受打擊。

如果說在這種家庭模式下成長的馬思純此前一直順風順水,那這個女孩的出現則成了她不自信的開端,就像是有人在她平靜的青春裡砸下一塊巨石,石頭太大太沉卻沒人幫她一起打撈,最終只能任其墜落。

她的戀愛腦不是後天養成,而是在這種年復一年的消磨中日漸沉溺——

她和缺愛家庭裡的小孩一樣,

性格敏感卑微、擅於討好

,她總想讓別人滿意,表現在生活當中就是不想麻煩別人,甚至在高速路上,她可以為了給司機省事兒憋一路的尿。

而這種人格,放在愛情裡會表現得更加強烈。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馬思純和歐豪談了一年多,接《左耳》時,看到女主是馬思純後歐豪的第一反應是:黎吧啦有這麼胖嗎?

歐豪喜歡損馬思純,喜歡叫她胖子,胖吧啦。

雖然本就因為身材自卑,但馬思純從沒真的對歐豪動氣,她總在感謝歐豪,感謝歐豪陪她健身,陪她減肥,陪她成為更好的黎吧啦。

她早已經習慣了放低姿態,而不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前面。

馬思純的好友也說,在戀愛中她總是下意識放低自己。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馬思純是很少感受到被愛的。

家人的愛總是內斂又嚴肅,比起說愛,他們更願意“遵守規則”,這導致馬思純成為了一個矛盾體:她一方面想要叛逆,一方面又不得不恪守傳統。

她的理想型是那種有江湖氣息的人

,哪怕書讀得不多,但那種經歷過人生百態的感覺,恰好能跟她互補,所以不管別人覺得張哲軒如何油膩如何渣,馬思純都不在乎。

這種被大家罵成

眼瞎不聽勸的戀愛腦

,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是馬思純的

主動選擇

:她能在張哲軒身上看到青春期少年該有的影子,她把自己對叛逆的嚮往,投射在了戀愛物件身上。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但同時,她又沒法完全走出家庭帶來的影響。

他們家的價值觀有些

刻板完美主義

,甚至當初馬思純接黎吧啦這個角色時,媽媽和姥姥就曾因角色是壞女孩而提出反對。

在馬思純的家庭模式裡,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所以不管她怎樣渴望叛逆,還是會下意識地保持較為傳統的中國式觀念:

追求圓滿。

於是,你總能看到馬思純說一些魔幻愛情宣言,特別是那句經典的“女人可以用愛改變男人”。

聖母到極致了吧?但很真實。

這種戀愛腦就是“完美教育”和“遲來的叛逆感”夾雜在一起的成果:我要刺激,也相信童話。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放過馬思純吧

馬思純非常想結婚。

十幾歲的時候,她曾寫下自己的人生夢想:寫一本書,導一部電影,開一個火鍋店,嫁一個好人;拿金馬獎的時候,她站在頒獎臺上說,媽媽,你知道的,我特別想結婚。

但人們卻說:馬思純?她比較適合和腦子戀愛。

講真,有點太毒了。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羊之前在寫嬌妻文學的文章裡說過,在不瞭解別人的人生前,其實沒有資格給她下一個絕對的定義。

我們成天罵戀愛腦的人眼瞎,可戀愛腦真的有錯嗎?

阿嬌曾

選擇性無視賴弘國出軌,

大家罵她嘲諷她,可從小寄人籬下的她最渴望的就是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

戀愛腦的人大多是需要被填補的,童年欠缺的東西,長大後會想要從另一個地方得到。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而馬思純的戀愛腦,也是多方面因素下必然的結果。

過於嚴格的家教下,馬思純除了產生自卑討好型人格,更有個人價值感的喪失。

而愛情恰好是這個世界上最刺激的情感,它可以調動起我們所有的精神感官。

研究者也說,愛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力的情感,一個找不到方向的人,通常願意在愛情中尋找自我。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能被叫做戀愛腦的人,對待愛情通常是不理智的,但羊其實蠻佩服馬思純,因為她說過一句話讓羊記了好久——

“我對自己最滿意的一點,就是我不怕受傷。”

聽起來有點莽,可這確實是個很牛X的技能。

在這個人人都重視物質的世界,相信童話的人,你可以笑話她傻,卻不能否定這份勇氣。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簡愛》裡說,在愛情中,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雙方需要心理和能力上的勢均力敵。

這是大部分人認同的觀點。

可羊卻更喜歡羅翔老師說的:愛情其實是沒有技巧的,有的只是珍惜、忍耐和緣分。

愛情不是工作,哪來那麼多的方法論。

同理,戀愛腦也沒有治療手段。

在徹底與自己的童年、性格和解之前,去經歷,去感受,去在現實的摩擦碰撞中成長,才是唯一的解藥。

從戀愛到懷孕,還在罵馬思純幹嘛呢?

罵馬思純幹嘛呢?

就算我們自認為了解別人的品德,但在故事真正完結之前,沒人能真正預測到走向。

畢竟,人生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的人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