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二代敗光家裡4套房:有多少父母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蛀蟲”

拆二代敗光家裡4套房:有多少父母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蛀蟲”

作者:小樓老師

01

曾經大規模的城市改造,造就了大批的“拆二代”,面對一夜暴富,他們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

這其中不乏利用手中財富創造更好生活的人,但我們聽到更多的似乎是他們在“暴富”之後隨之而來的“暴慘”。

最近看到一個“拆二代”敗家的新聞:

不久前,杭州的葉先生家門上被貼了一張法院通告,說自己現在住的這套房子因為涉及債務糾紛,已經被法院查封,60天之內將要被拍賣。

葉先生當時就懵了,自己根本沒和誰發生過債務糾紛,是不是法院搞錯了?

葉先生急忙去找法院理論,工作人員卻告訴葉先生,他的兒子去年拿了他的房子去做抵押,借了140萬,現在到期還不上,債主便把他的兒子告上法院,最後法院查封了葉先生現在住的這套房子。

拆二代敗光家裡4套房:有多少父母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蛀蟲”

葉先生又憤怒又絕望,

這已經是被兒子敗掉的第4套房子了

幾年前,葉先生家裡透過拆遷分到了4套房和一筆補償金,經濟變得很寬裕。

這時,兒子提出要開公司做生意,葉先生便資助給兒子一筆錢作為啟動資金。

開公司後兒子兒媳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對兩個孩子也是不管不顧,

葉先生不清楚兒子平時在忙什麼,只知道他的生意不僅賠了錢,還四處舉債,卻無力還錢。

雖然不情願,葉先生還是賣掉了其中一套房子給兒子還了債,只是希望兒子以後能痛改前非。沒想到兒子依然不知悔改,葉先生很無奈,只得同意賣掉另外2套房子。

拆二代敗光家裡4套房:有多少父母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蛀蟲”

如今房子只剩下一套,想到房子還住著年過九旬的母親和兩個年幼的孫子,葉先生捂緊了房產證,說什麼也不讓兒子動這套房的歪心思。

前陣子,兒子突然回家說要影印房產證,影印完就把原件還給葉先生,當時葉先生兩口子想著原件還在,房子就不會被抵押,所以也沒太在意。

後來接到法院的查封通知,葉先生才知道,自己手上的房產證是偽造的,真的房產證早就被兒子調包了。

現在,一家老小很快就要無家可歸,葉先生不知道該怎麼辦。

出了這麼大的事,兒子兒媳始終不見蹤影,好不容易聯絡上了,兒子一開口還是借錢:

我想回來了,但是連買火車票的錢都沒了……

拆二代敗光家裡4套房:有多少父母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蛀蟲”

拆二代的悲劇並不是個例,下面這位阿榮,不僅逼得父母流離失所,還把自己送進了監獄。

阿榮是上海本地人,本來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和妻子貸款買了間小房子,生活談不上富有,但也算安穩幸福。

2008年,父母的廠房拆遷,阿榮因此分到了兩套房子和一大筆補償金。

阿榮一夜暴富,他的心態也發生了改變。

他嫌上班掙錢太慢,於是辭去工作,把手上的錢都用去炒股、賭球,幻想著自己能夠年入百萬。

拆二代敗光家裡4套房:有多少父母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蛀蟲”

結果炒股虧了,賭球輸了,阿榮不僅把拆遷分的錢全賠了進去,他的父母還不得不將自己的房子抵押,四處籌錢為阿榮還債,可即便這樣,阿榮還有幾百萬的債務還不上。

妻子再也無法忍受,和他離了婚,阿榮自己也因為還不上債務進了監獄。

02

“一夜暴富”本來是天大的幸運,可為什麼這些財富卻使拆二代走向了悲劇,甚至殃及父母?

這其中除了自身因素,還與父母有關。

這些父母與孩子在金錢問題上往往缺乏清晰界限。

比如擔心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母親,本身控制慾較強,凡事都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設定的去做。

這時母親擔憂背後的潛臺詞是:

你這樣花錢我以後可無法掌控、無法承擔……

而那些家庭條件很好,擔心孩子為了省錢餓到肚子的母親,她的擔憂背後的潛臺詞則是:

爸媽有錢,你放心花錢就是了,別委屈了自己……

這些看起來截然不同的擔憂,其實表達的都是同一種暗示:

我的就是你的,連你也是我的……

實際上,很多父母也是這麼做的,他們擔心孩子以後生活不易,因此想方設法給孩子買房買車,為孩子的未來鋪路。

可長期這麼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會形成這樣一個觀念:

我爸媽的錢是我的錢,我需要錢的時候找他們拿就行了,我不用努力掙錢。

這種模糊不清的界限反映到實際生活中,很容易就養出不思進取,只知道索取的“蛀蟲”。

03

如果父母有足夠多的財富供孩子一輩子揮霍,這沒問題。可如果家庭條件普通,那麼孩子可能將父母拖入財務黑洞中。

百度上有一個貼吧叫“啃老吧”,裡面的各種言論,形象詮釋了什麼是“人形蛀蟲”,讓我驚掉下巴。

“啃老吧”裡除了有剛畢業的小青年,還有不少臨近30歲,甚至40歲的人,在本應該撐起整個家庭的年紀,他們卻在家啃老。

一直以來,外界對啃老族都是充滿質疑,有的人將啃老歸咎為性格問題、事業受挫,知道啃老不好,卻從未想過重新振作。

有的人直接把錯推給了父母,認為自己啃老的現狀是可悲的父母造成的。

拆二代敗光家裡4套房:有多少父母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蛀蟲”

更多的啃老族卻認為啃老沒什麼不對:

花自己爸媽的錢,又沒吃你家糧食,管那麼多幹嘛?

這些錢早花晚花都是我的。

我家有錢,讓我啃,你們看不上,就是妒忌,想啃還啃不了吧。

其實“啃老吧”裡大部分成員的家庭並不富裕,一個吧友說,自己一個月的生活費只要1000元,隨便哪個家庭,只要是養小孩的,這筆生活費都拿得出手。

這種把自己當巨嬰看的人,內心竟然還升起一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優越感。

就算啃老的生活條件艱苦,也不想著出去找工作,而是靠著精打細算、省吃儉用把日子勉強維持下去。

有的甚至在貼吧裡徵婚,聲稱要找物件一起過啃老生活。

別看貼吧裡的人啃老啃出了“正義感”,背後卻是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父母。

曾經看到一條新聞:80歲的阿婆,把自己48歲的海歸碩士兒子告上法庭,原因令人震驚。

兒子本科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留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拿到工程碩士學位。名校+海歸,簡直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拆二代敗光家裡4套房:有多少父母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蛀蟲”

可自從6年前他畢業回國後,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靠母親給一點生活費苟活。

拆二代敗光家裡4套房:有多少父母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蛀蟲”

阿婆哭著說,自己患有尿毒症,3500元的退休工資實在無法在治病的同時負擔48歲兒子的生活。

法庭上,阿婆也十分懊悔:

是我毀了他的前途,我教育方式不對,讓他依賴慣了……

拆二代敗光家裡4套房:有多少父母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蛀蟲”

父母對孩子沒有界限的愛,不僅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孩子成年後,已經完全具備經濟獨立的能力,偶爾有急需用錢的時候,父母酌情給孩子提供資助是可以的。

但如果孩子把救急當成習慣和藉口,一直向父母要錢,可能父母要反思自己:

過去是在哪裡表現出自我界限模糊的,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在親子之間嘗試劃清自我界限。

這樣,

不僅可以免去許多經濟紛爭,還可以讓自己的晚年生活少一些依賴,多一些獨立自主。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

把孩子的責任,交還給他們,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