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學會示弱

“示弱”在詞典中的解釋是:表示比對方軟弱,不敢較量。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立足於世,常常“逞強”,甚至顯擺,有的咬牙堅持,有的虛張聲勢。殊不知,這種劍拔弩張的狀態,非但無法嚇唬到競爭對手,還極有可能讓自己陷入難堪的境地。

人到中年,學會示弱,才能事半功倍,才能隨方就圓,求得圓滿。

人到中年,學會示弱

01

學會在職場中“示弱”,才能讓自己從繁重的工作中掙脫出來。

人們常說:拿多少錢,做多少事。但現實情況卻是,能說會道的,往往不幹活也照樣拿工資,只會埋頭苦幹的,幹再多活也不會多得一分錢。

之所以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有人懂得“示弱”,有人只會“死扛”。

職場上的示弱,說白了,就是另類的拒絕。

還未等領導開口,就將自己包裝成一個勞苦功高卻再也幹不動地“老黃牛”形象。

比如,在體制內,有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論資排輩,很多人到了五十歲,不管是哪個崗位,都開始當起了“甩手掌櫃”:

對於安排的工作,要麼直接以“年齡大幹不了”為由頭,直接拒絕;要麼拖著不辦,只要有一次耽誤了事,領導就再也不敢將這項工作安排給他們了。

再者,就是直接跑到領導辦公室,哭訴自己身體不好,家庭負擔重,要求工作減量,甚至只點卯,不幹活。

原本以為,這種假惺惺地“示弱”,應當是被深惡痛絕和絕對禁止的,但有的領導,就是喜歡那種被吹捧、被當作“救世主”的感覺,下屬越是強調自己這不行、那不行,但還是想要稍微盡點力,就極大地滿足了領導的虛榮心,他們的“無理要求”也會被允許。

如此一來,越是會“示弱”的人,越是不需要挑重擔,難乾的活都被推給了老實人。越是會“示弱”,越是得領導歡心,做丁點小事,領導還會大會小會還要表揚他們,稱讚他們能克服自身困難,積極工作。

因此,人到中年,當你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不如學會“示弱”吧,哪怕把自己說是抑鬱症患者,都行。你越是“病態”,領導越是怕你,若是因為工作導致“疾病”加重,這樣的麻煩沒有哪個領導惹得起。

人到中年,學會示弱

02

學會對子女示弱,放手讓他們犯錯,才能更好地成長。

很多家長哭訴,自己費盡全力,卻將兒女養成了“白眼狼”。他們只管問父母要吃要穿要錢花,卻絲毫不體會父母賺錢的艱辛,不懂得感恩父母養育的艱辛。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善於“示弱”的父母,他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裝可憐”:要求小男孩幫助提重物、分擔家務、照顧老人和更小的孩子,尤其是在自己生病時,將整個“家”都交給孩子去打理。

還曾在網路影片中看到過,一個考入知名高校的男生,在總結自己從小到大都是“學霸”的原因時,歸結為有個“不靠譜”的媽媽:媽媽總是以自己學過的知識都忘記了為理由,要求孩子給她講每天的學習收穫,還不時記筆記,提問題。為了讓媽媽能“聽懂”,他不得不認真聽課,還要反覆練習,以便回家之後,講給媽媽聽。

看起來,這樣父母有點“殘忍”,甚至有點“做作”,但他們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拿捏好了“示弱”的尺度和時機,放手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在不斷的試錯和挫折中,獲得經驗教訓,實現自立自強。

人到中年,學會示弱

03

學會對父母“示弱”,順從父母的意願,才能讓“孝”被接納。

村裡的養路工老張夫婦倆,在這個山區養護盤山公路已經三十來年了,他們的孩子在大山裡出生,又走出了大山,在省城安家落戶,還開了個公司,一直想接他們去養老,但都被拒絕了。

老張夫妻倆的心結在於,他們捨不得放下“養路”這個活,雖然又苦又累,賺錢也不多,可幾十年了,和沿路的鄉親們都結成了朋友,養路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對此,老張的兒子表示理解,他不再強求父母跟自己走,而是幫老張備齊了養路的裝備:小貨車、清除路障的工具等,還補貼油費。用他的話說,只要父親樂意幹、還能幹得動,就盡力幫他實現願望。

對此,老張夫妻很是開心,逢人就誇兒子真是孝順,能理解他。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很多老人,都不差養老錢,他們最渴望的,不再是兒女管他們的衣食住行,而是懂得他們的喜樂哀愁,遵從他們的意願,理解支援他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此時,若兒女懂得“示弱”,不再與父母“抬槓”,也許,“孝順”這件事,就變得容易了許多。

人到中年,學會示弱

04

結束語:

人到中年,學會“示弱”,是一種高階的活法。

示弱不是軟弱,不是推卸責任,不是放棄奮鬥,而是學會用“柔軟”的外衣將自己包裹起來,贏得周圍人的同情和認可。

這樣的做法,同樣是“善假於物”,往往能出奇制勝,事半功倍。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