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近代著名史學家梁啟超先生曾在其書中定出了中國六大政治家分別是: 管仲 、商鞅 、諸葛亮 、李德裕 、王安石 、張居正。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就這些政治家而言,銳意改革者不在少數,而其中有兩個人的改革卻頗有意思,那就是 王安石與 張居正。

01

改革措施——動靜越大,效果越差

王安石變法,一開始就著手整頓財政,而忽略了吏治改革。

“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役、保馬、方田諸役,相繼並興,號為新法,頒行天下”。

這表明王安石為改革“積貧積弱”局面,一開始就把改革重點放在整頓財政上,以儉財為先。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由於新法在推行過程中用人不當,一些地方官使新法成為擾民、困民之舉,遭到百姓反對,且變法對官僚地主及大商人的利益觸犯頗多,故又遭到這部分勢力的反對。

可見,在吏治沒有澄清、官僚地主的阻力沒有打破之前,改革是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的。

張居正在改革鋪開之前,第一步就是整飭吏治,然後以“考成法”提高了官僚機構的行政效率,有了這個得心應手的工具後,張居正才推出了他的 “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並未對社會進行全方位的干預,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與王安石各種大刀闊斧、事無鉅細的措施比,張居正更像是解開了明朝稅制的死結,事情雖小,效果卻很好。

所以,王安石變法引起了宋朝新舊兩黨的黨爭,激化了內部矛盾,為北宋滅亡埋下了伏筆。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張居正改革卻成功給大明朝續命,雖然死後被清算,但在晚明風雨飄搖的時候,朝野一致感嘆:“世間再無張居正。”

02

拗相公與活太師——道同術不同的改革家

一提到改革,就會扯到儒與法的論爭。

其實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這兩種鬥爭與其說不同陣營,不如說同一陣營的兩種聲音: 法先王還是法后王。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法先王就是以先王的道德標準為規範,比較注重以往經驗;法后王就是以後世君王的做法為規範,比較講究實際,不泥古。

在兩個觀點上,王安石與張居正這兩位性格同樣張揚的政治家,卻採取了不同的策略。

王安石任相之後,亮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主張徹底改變宋太祖以來的“祖宗之法”。

此舉雖然給沉悶的大宋王朝注入了一針興奮劑,但是全盤改變祖宗之法,遇到的阻力很大,勢必也會造成諸多反對。

偏偏王安石是個強勢宰相,在為政上缺少柔和的手腕,連自己的好友司馬光都與之決裂。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張居正在這點上,就比王安石聰明很多。

在“法先王”還是“法后王”的問題上,張居正認為,改革當然要法后王。

因為對於唐宗宋祖時代的人而言,明太祖毫無疑問是后王;

可對於當代的人而言,明太祖又是先王。

所以,張居正說他的改革自然是要革除弊政,但目的卻是要恢復明太祖之制中本來面貌,至於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到底是什麼樣子,完全看張居正自由發揮了。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對祖制的不同觀點,讓王安石變法一開始就遭到了抵制,張居正改革卻少了很多阻力。

03

如何變革才是王道

如果說張居正改革達到了預設的想法,王安石變法則造成了一片狼藉。

大到國家,小到企業,一個組織總會面臨瞬息萬變的環境,如何變革,使得組織適應環境,並且能讓組織形成良性變革的生態環境,是每個管理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提到組織創新,人們往往會想到西方的 熊彼特、德魯克等人,但是這些基於西方價值的觀點。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用來分析中國,有“水土不服”的可能。

周宏橋教授,就以大家所期待的學貫古今中外、文理工科全才的身份,給我們提供了新穎的視角。

他認為,創新之“法”,就是 “一命二正三出奇。”

所謂“一命”是企業的DNA,就是圍繞創始人或首腦而形成的生產關係場,任何創新無一不是由組織創新(觀念創新與利益創新)開始。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無論張居正還是王安石,都是整個上層建築有了變革的想法後,兩人才實施的。

所謂“二正三出奇”,“有正無奇,雖整不烈,無以致勝也;有奇無正,雖銳無侍,難以控御也”,即守正出奇是創新創造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

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周宏橋提出了他獨創的 “半面創新”模型。

在形式上,出奇的創新部分作成了“半”字,代表創新的五大思考維度—— 行業鏈、行差鏈、產融鏈、混搭鏈、屬性鏈;而守正部分作成了“面”字,代表價值創造的常態思維框架。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在內容上,指半面守正半出奇,就是揚棄,而非全盤否定一刀切的“全面創新”。

比較王安石和張居正,毫無疑問張居正的改革和周宏橋的“半面創新”更為契合。

04

創新永“半”無止境

周宏橋之所以能夠獨創出符合中國社會一般規律的“半面創新”理論,除了他出自書香門第,又有理工科背景,知識體量充足之外,還在於他 “惟精惟一”的人生態度。

“惟一”就是陶行知先生說過的“一生只為一件事而來,一生只為一件事而去。”也就是一個人要有一個大的志向,然後全身心貫徹始終去專精在這個“一”上,不斷地“惟精”去逼近“惟一”。

在他的新作《半面創新:創新的可計算學說》中,周宏橋總結了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了 天道半缺惡圓滿的觀點。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天道的本質不是“滿”,不是“圓”,不是“全”,而是“半”,是“缺”,是“憾”。

宇宙人生的本質是半缺、是不圓滿、是不全面,而“半面”則是一個常相常態。

中華傳統文化講天人合一,所以創新創造如同宇宙人生,也是永無止境、虛半為上,永遠在“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路上,不可能達到一個圓滿的狀態。

這就是他舍變求常的本質直觀,也說明,“半面創新”的理論是基於中國傳統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般規律之上的,在現實中也是最具備可實現性的。

所以, “半面創新”既能詮釋過往創新,更能預判未來創新。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他們的改革為何沒有成功起來?

很多企業並不缺少創新的培養,也沒少做創新的嘗試,之所以效果不明顯,就是因為對市場和行業的創新理解並不透徹。

周宏橋的“半面創新”,就是點亮企業創新之路的理論體系。

德魯克此前有過預言,中國在21世紀初將為世界提供管理理論, 周宏橋的“半面創新”理論就是一個佐證,具備里程碑的意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