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給自己看病(此文無價)

學會給自己看病(此文無價)

作者:武小五

(ID: youshucc)

人最好的醫生,永遠是自己。

很贊同這樣一段話:

“習慣從別人的眼光中尋找自己,結果茫茫然;

從別人的讚揚中放大自己,結果飄飄然;

在別人的議論中扭曲自己,結果昏昏然。”

當下,很多人信奉“多栽花,少種刺”,不敢或不願給他人挑毛病,所以指望外人給自己“看病”往往是徒勞的。

要發現自己的問題,還需眼睛向內,學會自己為自己“看病”。

學會為自己“看病”的人,才會對自己不虛美、不隱惡,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準確的認識。

人生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為自己“看病”的過程,無人替代。

學會給自己看病(此文無價)

01

人要善於發現自己的“毛病”。

古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毛病,重要的不在於此,而是在於你對待它們的態度。

是常常反躬自省,善於發現並改正,還是選擇視而不見,把所有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網友

@老樂

講過他朋友的兒子瀟瀟的事。

前不久,瀟瀟參加了高中同學聚會,回來後情緒很低落。

因為參加聚會的另一位同學在一家外企做投資管理,收入可觀,人緣極好。

他說同學的父親一直從事金融業,自小就受到薰陶,將來定會繼承家業。

接著,就開始抱怨起自己的人生:什麼都要自己去爭取,情商不高、說話不招人待見,都是受媽媽的影響……

其實,瀟瀟是985大學建築本科畢業,從他小學一直到高中,父母的生活就是圍著他轉。

大學畢業後,他找到了一份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平穩、舒適。

八小時之外,他刷劇、打遊戲,一天天日子過得差別不大。

他卻習慣性地羨慕起別人,然後把自己的不滿意怪罪到父母和原生家庭上。

對此,瀟瀟的父親很是鬱悶,悵然地對外人說:“兒子至今不肯對自己負責。”

很顯然,瀟瀟就是一個不善於發現自己毛病的人,他把自身存在的問題歸結於環境,而不懂得自我反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人說:“如果每個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幾十年,至少有一半人可以成為了不起的人。”

這句話,足可以體現反省對於一個人成長、成才、成功的意義。

法國哲學家蒙田說:

“知道自己無知,判斷自己無知,譴責自己無知,這不是完全的無知;

完全的無知,是不知道自己無知的無知。”

同樣道理,一個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自身有毛病,而是不知道自己身上有毛病。

一個人只有善於反躬自省,及時發現毛病,努力去改變,人生才能行穩致遠。

學會給自己看病(此文無價)

02

學會看到自己情緒上的病。

著名產品人梁寧曾說:

“情緒,是一個人的底層作業系統。

驅動一個人的,正是他的情緒,他的底層作業系統。”

成年人的世界裡,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一個人如果看不到自己情緒上的病,不能有意識地去控制情緒,只會讓自己栽跟頭、觸黴頭、吃苦頭。

有一年,微軟在南美有一個價值近一億美元的專案,需要派人去打理。

比爾·蓋茨明白,新招聘的幾位經理都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他只是在考慮交給誰更為妥當。

這時候,帕特里克第一個主動到辦公室來說,他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儘管比爾·蓋茨相信帕特里克的能力,但他還是好奇地問帕特里克:“為什麼上星期專案會議時,你表現的一點都不積極呢?”

帕特里克解釋說:

“上星期正好趕上和妻子鬧矛盾,那幾天,我情緒很糟糕,什麼事都不想做。

但這次不一樣了,一切都處理好了,我有充分的信心,你就放心吧。”

帕特里克以為這個專案非他莫屬了,但比爾·蓋茨認為,這個專案關係著公司未來的發展,交給一個如此情緒不穩定的人,怎麼能放心呢。

最終,比爾·蓋茨把專案交給了另外一個經理。

論能力帕特里克不比別人差,但問題就在於他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情緒智慧”,指的是一種認識、瞭解、管理情緒的能力。

不能認識情緒、控制情緒的人,則是“情緒低能者”。

情緒雖然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但能影響我們的人生走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一輩子什麼最重要?

無非事業、家庭、健康,而壞情緒能輕易摧毀這些重要的事,摧毀整個人生。

正如一句話說得好:“掌控了情緒,也就掌控了行為;掌控了行為,也就掌控了人生。”

穩定的情緒,不僅是一個成年人的標配,更是成大事的格局。

學會給自己看病(此文無價)

03

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病”,是一種修養。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需要窗戶來看外面的世界,需要鏡子來看自己的內心。

窗戶看到外面的明亮,鏡子看到自身的不足。”

有了“自省”這面鏡子,一個人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做到心明眼亮,也才能不斷成就更好的自己。

遇事懂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僅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也是一種頂級的修養。

國學大師傅佩榮先生不僅學問淵博,還是一位口才出眾的演講家。

他曾受央視邀請,在《百家講壇》主講《孟子的智慧》,得到眾多學者、觀眾的認同。

然而,誰能想到,傅佩榮先生曾有過口吃的經歷,並常常被人視為笑柄。

可是他並沒有責怪那些嘲笑他的人,反而是不懈努力克服口吃的毛病,最終成為了眾人敬仰的演說家。

談起曾經被嘲笑的經歷,傅佩榮說:

“你有缺點,別人才會嘲笑你,與其整天提心吊膽地防著別人嘲笑你,不如努力地完善自己。

正是因為有了當初不善表達的經歷,我才更珍惜每一次可以說話的機會。”

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會動輒怪罪他人。

他們不怨天,不尤人,躬身自省,不斷改正自己。

心理學家把人的價值觀分為兩類,一類叫“弱勢價值觀”,一類叫“強勢價值觀”。

兩種價值觀,其實體現的就是兩種不同的修養。

持有“弱勢價值觀”的人,遇到問題習慣問

“憑什麼”

憑什麼別人過得好,瞧不起我?

我本來好好的,憑什麼得病的是我?

條件差不多,憑什麼別人能升職,我原地踏步?

這些人眼光向外,內心只有抱怨、指責、憤懣,他們當然無法體會到成功和幸福。

持有“強勢價值觀”的人,遇到問題會問

“為什麼”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局面,問題出在哪裡?

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

如果是主觀原因,是自己智商不行,還是情商、逆商不行......

這些人眼睛向內,多的是反省、剖析、調整、改進,他們會設法戰勝困難、走出陰霾,最終擁抱幸福和快樂。

能看到自己身上的“毛病”,才是走向優秀的開始。

學會給自己看病(此文無價)

04

人最好的“醫生”,永遠是自己。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個人總是非常苦惱,他聽說佛能滅除一切苦難後,就背上了行囊去找佛。

佛聽完他的訴說後,對他說:“真正能幫助解脫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可那人不解地問:“可是,心中充滿了苦惱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

佛陀笑笑說:“你想一想,你心裡的苦惱和困惑是誰放進去的?”

這個人沉思良久,沒有說話。

佛陀繼續開示:“是誰放進去的,就讓誰拿出來吧。”

看著面帶微笑的佛,苦惱的人終於明白:自己的苦惱不過是自己的一種無謂的執著,要求得解脫最終只能靠自己。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醫生也許能幫我們治癒疾病,卻不能幫我們增強體質;醫生能開導我們走出陰影,卻不能讓我們遠離傷痛。

是啊,不管是身體也好,還是心理也罷,最好的醫生永遠是你自己,真正懂你的人也永遠是你自己。

平凡如你我,誰也無法達到聖人的境界,誰的身上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

但曾子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智慧卻是人生的必修課,值得我們一生去學習、踐行。

點個

在看

,學會給自己“看病”,才能不斷向上向善、遠離煩惱憂愁,讓人生時來運轉。

把人看清,不如把人看輕。

把事看透,不如把事看淡。

點選洞見君影片,人生難得糊塗。

記得關注+點贊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