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罵醒女兒”的英國公夫人:真正彪悍的媽,都“狠”

《知否》原著“罵醒女兒”的英國公夫人:真正彪悍的媽,都“狠”

文|公子逸

英國公府,也是開國輔臣。

原著裡的太祖高皇帝是個風流醜男,喜歡賜臣子美姬。當時的英國公夫人拎了兩把菜刀站在門前,揚言那女人若敢進門就讓她血濺當場,然後,她以命相償。

當時的英國公嚇得魂飛魄散,趴在金殿的階石上苦苦哀求了三日,高皇帝才收回成命。

英國公府,雖不是河東府,但“女子彪悍”的歷史還是源遠流長的。

為什麼提這一段。

實在是因為古代家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直接決定了一個府邸的發展方向。

現任的英國公夫人承襲了老祖宗的彪悍,敢綁人,敢拿刀,男人在外守邊關,女人在內,也無賊寇敢招惹。不僅如此,彪悍的媽,大多都會教出彪悍的女兒,即使女兒不彪悍,她也有辦法把女兒逼的很彪悍。

《知否》原著“罵醒女兒”的英國公夫人:真正彪悍的媽,都“狠”

對女兒狠。

現任的英國公夫婦情感深厚,英國公在外邊打仗,寫家書,都會寫“一日不見,思之如狂”這類的詞句。

因為夫妻感情深厚,於是英國公夫人老蚌懷珠,歲數很大了還生下了一個孩子,張氏。

因為是老來得女,英國公夫婦對這個女兒千嬌百寵著長大,留到了十七八還挑不下婆家。好不容易定下了連公主都想嫁的鄭家,誰知一朝兵變,皇帝一個賜婚,英國公就把這嫡出的愛女,嫁進了沈家當後媽。而英國公夫人如此寵愛幼女,卻沒有反對。

其實,當時英國公夫婦完全可以找一個旁支的女兒來嫁。可他們偏偏沒有,而是把最尊貴的嫡幼女推了出去。

說實話,此番作為,怎一個狠字了得。

可也恰恰看出了英國公夫婦的明理和擔當。他們的女兒,享得起榮寵,也擔得起責任。

張氏作為張家最尊貴的姑娘,到了需要張家出力的時候,她責無旁貸。就像盛明蘭說的,她作為張家的女兒沒有選擇。

張氏的前半輩子在整個京城都是數一數二的貴女,可到了結婚的時候,卻成了全京城的笑話。因為,她不僅要當繼母后媽,還要容忍一個有誥命的妾。

《知否》原著“罵醒女兒”的英國公夫人:真正彪悍的媽,都“狠”

對自己狠。

張氏嫁到沈家後,日子非常不好過。

沈從興寵妾滅妻,而張氏又完全消沉,顧影自憐。可英國公夫人作為親孃,並沒有第一時間找上門。並且,在小鄒氏犯了錯之後,依舊讓女兒隱忍。

她不心疼女兒嗎?

她心疼。

可她必須對自己狠。她要的是量變到質變,要的是一擊即中,而非小打小鬧。

她沒有到沈府為女兒撐腰。其實,以張家的權勢,以鄒家的落魄,張家收拾鄒家,何其輕而易舉,可偏偏英國公夫人就忍著,讓女兒忍著,自己也忍著。

她只是不斷地找人去勸女兒張氏不要顧影自憐,而並沒有直接出手收拾鄒家。

有些當媽的容不得女兒受一點點委屈,可試想人這一生哪裡能不受委屈的。我們當媽的,更該做的不是一味地為孩子遮風擋雨,而該是讓孩子自己有應對風雨的能力。

張氏受委屈,英國公夫人心疼,可是她再心疼,也不得不狠心一點,因為如果張氏連這點委屈,這點事情都處理不好,以後要如何過自己的這一生。

《知否》原著“罵醒女兒”的英國公夫人:真正彪悍的媽,都“狠”

對“敵”人更狠。

原著裡,並沒有盛明蘭救張氏這一段。原著裡,完全是英國公夫人操縱了全域性。

鄒家的人推搡了大著肚子的張氏,導致了張氏的難產。其實,張氏並無大的風險,但是英國公夫人故意讓人說張氏不行了。她還讓人去叫了英國公。

而張氏想到自己的艱難,再加上生孩子的恐懼,以為自己命不久矣,大喊了一聲:“爹,女兒盡孝了”。

因為這句話,英國公肝膽俱裂,大病一場,一下子老了十幾歲。

張氏生產後,英國公夫婦馬上出擊,把女兒帶回了孃家。他們並不是真的要和離,而是要把沈國舅、鄒家甚至是皇后都置於火爐上烤。

張家,開國功勳,多少兒郎為了江山社稷,浴血奮戰,死於沙場。

沈家,外戚,把一個妾室寵到了天上去,敢直接對妻室和妻室的孩子下手。

鄒家,外戚的外戚,於國無利,還搶佔民田,禍害百姓。

可張家嫡出的小姐,愣是被沈家的妾室小鄒氏禍害的九死一生。而張家的嫡女受了這樣的委屈,英國公夫婦還強自忍耐,要對皇帝盡忠。

於是最後的結果是,皇后被冷落,皇子被斥責,沈國舅被關了起來,小鄒氏被打破了臉,而鄒家流放的流放,杖責的杖責。

有時候對自己狠,並不是真的對自己狠,而是為了把最大的狠留給敵人。

《知否》原著“罵醒女兒”的英國公夫人:真正彪悍的媽,都“狠”

來自一個老母親的彪悍。

電視劇裡對英國公夫人的塑造並不好。原著裡,對這個人物的解讀,才叫精彩。

張氏被接回了孃家後,英國公夫人並未計劃護她一輩子,讓她和離,而是面對她的軟弱,憤怒地大罵了她一頓。

“這回連你爹都病倒了,你若再不清楚明白些,也妄為張家的女兒了。你是我們張家的女兒,侯府的正房太太,府裡的奴才居然也敢動手,可見姓鄒的已經把手伸到哪裡了。今日,他們敢推搡你,明日就敢要了這孩子的命。”

張氏堂堂的將門虎女,高門顯貴,正房太太,懷著身孕的時候,不僅鄒家敢出手,連奴才都敢不把主子放在眼裡。英國公夫人彪悍了一輩子,連賊人都沒怕過,自己的女兒竟然軟弱到這個地步,她如何不氣。

如果女兒如此軟弱,她還不罵,那才真的是害了自己的孩子。於是,她狠狠地罵了張氏,並告訴張氏,她如此軟弱,就不配當張家的女兒。

透過罵,激起女兒的好勝之心。

要知道,張氏如此軟弱,丟的不是她自己的臉,還有張家的臉,並且還會害了自己的孩子。

《知否》原著“罵醒女兒”的英國公夫人:真正彪悍的媽,都“狠”

“你放明白些,你到底是嫁出去了,孃家能幫你多少。再怎麼使力氣,還得看你自己的。如今我和你爹尚在,倘將來我們去了,你哥哥嫂嫂當家,那又隔了一層,這孩子的前程該如何?”

英國公夫人對著女兒張氏說這話的時候,是冷笑著的。要知道,古代女人很難和離的,更何況是皇帝的賜婚。即使和離,若無孃家依仗,那張氏和孩子要如此生存。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早於孩子去世的。英國公夫人明確地指出了事實和關鍵:父母護不了你一輩子,哥嫂隔了一層。你要是自己不爭氣,就會連自己的孩子都護不住。

這些話,不可謂不狠。

可英國公夫人不得不逼自己的女兒一把。

透過逼,讓自己的女兒認清現實,你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其實,父母真的護不了孩子一輩子,與其給她過分的庇護,真的不如讓她堅韌成長。

《知否》原著“罵醒女兒”的英國公夫人:真正彪悍的媽,都“狠”

“我要留著鄒家,讓那幾個舅爺不停惹事,時時牽連侯府,一件件叫侯爺收拾爛攤子,你還得勸侯爺相助。哼,我倒要看看,姑爺的深情厚意能被磨到幾時。”

與其殺人,不如誅心。

何其狠。

有這樣殺伐果斷的娘,張氏想不彪悍,也是不行的。

在英國公夫人罵了女兒,定了計策之後,便要自己的女兒張氏去實施,可張氏卻說自己不成。

英國公夫人提高嗓門怒道:“不成也得成”。

張氏被震住了,孩子也被嚇哭了。

她告訴自己的女兒:“世上哪有事事如意的,好日子要過,壞日子也得過下去,還得過好了。”

真的,我特別喜歡這句話。

壞日子,也要過下去,還得過好了。

張氏被自己的母親罵醒了,她回到沈府之後,徹底改了性子,成了真正的將門虎女,敢動刀,敢殺人,威風凜凜了半輩子,妾室不敢頂嘴,繼子女不敢囉嗦。

《知否》原著“罵醒女兒”的英國公夫人:真正彪悍的媽,都“狠”

為人母,最忌把孩子養得太“嬌氣”。

餘嫣然是嬌養的孩子,但是,這樣的孩子養出來,是經不起風雨的。餘嫣然幸好是低嫁,丈夫不用擔什麼責任,她也不必共什麼患難。

可一旦家族裡有點難,餘嫣然就會像她的祖母,又糊塗又拎不清,只知道哭,要是不能遇到一個彪悍的男人,那這日子真的沒法好好過了。

我始終以為女兒不該養成餘嫣然的樣子。

為人母,養女兒就該養成張氏這樣。

該嬌寵的時候,嬌寵。

可不該嬌寵的時候,也要該罵了罵,該逼了逼,該教訓了教訓。

不是不愛她,而是更愛她,還會愛她。

張氏被英國公夫人罵醒了。

盛明蘭也沒少挨盛家老太太的罵,甚至盛家老太太氣急了,還打過她的板子。

可愛之深,責之切,才更見這愛的長遠。

《知否》原著“罵醒女兒”的英國公夫人:真正彪悍的媽,都“狠”

如果我們要養孩子,千萬別盲目相信什麼富養。

什麼是真正的富養?

真正的富養,是我們當父母的獨立自強,足夠彪悍,能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榜樣。

真正的富養,是讓孩子多見見世面,讓她從小見過善,也從小能看清惡。

真正的富養,是讓她懂得享受好日子,更該懂得世事艱難,要想得開,放得開,從容面對那些苦日子。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當孩子的後盾,但永遠不要代替孩子去飛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