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關係再好,也要記得及時溝通

這世上所有的誤會,都是來自於不理解。在任何一段關係中,最怕的就是不溝通。

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沒有及時溝通,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別人,心生猜忌,導致彼此不信任。

有時候, 你不說,我不問,這就是距離。

再親密的關係,沒有溝通,彼此間都會產生距離。

這世上,有很多誤會來自不理解,很多矛盾來自不溝通,很多錯過來自不信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總是揣測對方的想法,最終消耗的是彼此間的感情。

《呂氏春秋》記載著這樣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因兵荒馬亂,三餐以野菜果腹,隨行的人已經很久沒有吃米飯了。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來一些大米,便將它們煮了。

飯快煮熟時,孔子剛好路過,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了些白飯吃著,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沒去質問他。

飯煮好後,顏回請孔子進食。

孔子裝作剛睡醒的樣子說:“我剛剛夢見祖先來找我,所以我想把乾淨的,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

顏回立即慌張地說:“不行,這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用來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紅著臉說:“我不是故意把飯先吃了,而是在煮飯時,有灰不小心落在飯上了,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所以我抓起來吃掉了。”

孔子聽了後,反思到面對自己最信任的顏回,因為沒有及時和他溝通,就以為他嘴饞偷吃,差點還怪罪於他。

很多時候出現誤解時,不去溝通,把事放在心裡,只會梗上加梗,將對對方的怨念堆積起來。

而及時的溝通能夠解除自己心中的疑惑,減少彼此間的誤解。

就算關係再好,也要記得及時溝通

有誤會時,不要害怕衝突,因為爭論也是一種溝通,在爭論的過程中把話說清楚,才能更好理解對方,解決問題。

有句話說:“許多東西都因不發問而喪失。”

一段關係,始於性格,久於溝通

一段關係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彼此懂得溝通商量。若是一段關係常常處於你不說、我不問的狀態,那麼再好的關係,都會慢慢變淡。

在生活中,很多遺憾和錯過,都毀在了缺少溝通上。多少人,因為三觀相同成為好友,但最終卻無法相伴而行;多少人,因為志同道合而無話不談,但最終卻相對無言。其實,這世間,沒有永遠合拍的性格,也沒有永遠契合的三觀。所有關係的開始,或許只是緣分的牽引。但所有關係的維護,靠的是雙方及時溝通和懂得交流。

有問題事前不說清楚,等到事情發生了,才反應過激、言辭激烈或陰陽怪氣去指責彼此,最後不歡而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能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他人的對錯,最好的方式就是溝通

一段關係,透過及時溝通,才能更好地拉近心與心的默契;一段關係,透過及時溝通,才能相處得如沐春風,更加舒服。在網路上聽過這麼一句話,深有感觸:“心,經不起傷害;人,經不起冷落。”沉默,會讓感情慢慢走散,會讓人心逐漸變涼。千萬不要再用沉默,來回應一段關係了。因為世界上任何一段好的關係,都是聊出來的。

與其盲目去猜一個人的心思,不如直接與他對話更加有效。

再好的關係,都要及時溝通。

有人說: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對方是怎麼感受的。我們要永遠記住,溝通在親密關係中是最重要的。

很多夫妻吵架並不是因為很大的事情,往往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便成為矛盾的導火索。

一爭吵就會認為對方不夠愛自己,認為是對方變了。

其實,誰都沒有變,你希望對方按照你的方式來愛你,而對方是按照他的方式來愛著你,這樣也就會產生矛盾。

矛盾不可怕,但一定要在發生矛盾之後,及時和對方溝通,讓對方瞭解自己的想法。

感情是需要溝通的,這樣才能更好了解對方,走進對方的心裡。

不溝通的付出,很難讓人感受到你的心意,有時對方還會覺得你的付出是一種負擔。

在彼此相處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沒有及時溝通,就會埋下矛盾的種子,一旦爆發就很難挽回。

溝通應是兩個人走在一起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後一步,後者都已走到複雜混亂和疲憊於修補關係的地步,有話也說不清,寧願放棄。

所以再好的一段關係,也要保持真誠、及時、有效的溝通,對方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

就算是關係再好的兩人,也要將真實想法表達出來。

因為對方不是你,很難知曉你的想法,更別提所謂的感同身受了。

只有及時溝通,才能更好理解對方、包容對方,增進彼此間的感情。

感恩您,請點個在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