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可以帶來「真實改變」的啟發

兩點可以帶來「真實改變」的啟發

這周讀到兩段話,給了自己很大的啟發,印證了自己之前的一些領會。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兩點感受。

第一,記住"啊哈"那一刻的體驗。

埃克哈特。託利在《與萬物合一》寫的一段話,就是自己之前突然領會到的一個轉變:

For some, the awakening happens as they suddenly become aware of the kinds of thoughts they habitually think, especially persistent negative thoughts that they may have been identified with all of their lives。

Suddenly there is an awareness that is aware of thought but is not part of it。

可以這樣理解這段話:

對有的人來說,覺醒發生於他們突然覺知到了自己「習慣性思考的各種念頭」時。

特別是那些他們已經認同了一生的,持續不斷的負面想法。

突然,有一個覺知在了,這個覺知意識到了念頭,但它並不是這個念頭的一部分。

自己在2019年曾經就體驗過這樣的時刻。

大概情形就就是突然你會想,是誰在想這個想?

是不是有一個「超過現在這個的想法的存在」。

這個存在,只能透過經歷大量的

「失戀、失業、失敗」

之後,百轉千回後,偶然體會。

體會到了,你會

「啊哈」

一聲,原來是這樣……

如果你去和沒有這樣體會的人去分享,大機率別人會覺得“你有病吧!”

關於這個

「啊哈」時刻體驗到的「存在」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命名。

比如,老子說的

「道」

、理學所說的

「一團元氣」

、禪家講的

「即心即佛」

「菩提」

、王陽明的

「良知」

、弗洛伊德的

「超我

」;雅思貝爾斯的

「自我存在(being - oneself)」

、埃克哈特。託利在《當下的力量》的「本體」。

……

不管用什麼樣的標籤, 本質上這都是一個東西。

它有兩個特點:

1、在(being)。就是說,這個東西本來就在那裡。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形影不離。

2、足(enough)。它本來就已經完備、完美、完滿,具足圓成。

你可以理解成,這是一件早已經在哪裡,“大於自己的事情。”

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找到它,認出它,成為它。這個過程也就是王陽明致良知的“致”。

第二,主動成為“大於自己的事情”的一部分。

上個月自己有一個頓悟——「自信與專注,本質上是一種特質。」

恰好在《新世界》中,讀到了類似的表達

在任何情況下,做好你需要做的事,但是

不要讓它成為你所認同的一個角色

。如果你的行動都是為了行動本身,而不是用來保護、加強或是順從你角色的身份認同的話,那麼無論你做什麼,你的力量都會非常地強大。

這段話可以順著第一點來理解。

體會「啊哈」時刻,你就能感受到那個「大於自己的事情。」

你選擇去成為這件「大於自己的事情」的一部分。

而且,沉浸其中。

所以,我們不會去關注這件「大於自己的事情」之外的事情,不會各種「認可」和「身份認同」。

這種專注的狀態會進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之中。

你可能還是需要得到或要求一些東西,因為這是一個有形有相的、有得有失的世界。

只不過,無論是你的快樂或價值感都不取決於事情的結果,不會去幻想未來有任何事情或任何人將會拯救你或使你開心。

不會要求情境、狀況、地點或人物讓你快樂,然後如果它們未能達到你的要求你就痛苦。

你尊重每一件事,卻又不在乎這一切。

專注、沉浸、輕鬆、決斷。

就像,站在那道光下。

▇翼之說:

我是王翼之。

在實踐和分享坦誠、清晰、開放的

「翼之生產方式」

相信這些分享,可以帶給你一些

「真實改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