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內在關係模式: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受傷?

作者:胡慎之

有時候,我們走到一個陌生人面前,會忽然之間覺得這個人很面善。面善的意思是好像彼此曾經見過面,感覺待在一起很舒服。

但對於有一些人,在你走到他們面前的時候,就會感覺非常不好,似乎有一種特別想跟他們爭吵,甚至想揍他們一下的衝動,總之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讓你感覺特別不舒服。

這種沒由來的親近或討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也許就是你遇到了和你的模式相匹配或者不匹配的人。

如果兩人的模式互相匹配,相處起來就自然舒服;如果不匹配,就會讓自己或者對方不舒服,或者兩個人都不舒服。

如果想和別人相處舒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了解自己和別人的模式。

因此,我在我的新書《高情商溝通法則》把人的內在關係模式分成了幾個類別,為了用更簡單的方式來表達,我直接把它們分為

蝸牛、鴕鳥、袋鼠和斑鳩。

四種內在關係模式: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受傷?

1、蝸牛型——黏人的“小可愛”

首先,蝸牛身上有個殼。在外界環境變化的時候,蝸牛會縮排自己的殼裡。

那麼相應的,蝸牛型人在人際關係中主要是以取悅為主,也就是用討好和迴避這兩種模式來進行人際溝通。

一旦遇到問題,他會傾向於討好他人或者縮排自己的殼裡;

一旦發生衝突,他會拒絕和迴避衝突,也不敢表達自己的訴求,但會把很多事情都悶在心裡,就是“我被欺負了,我很委屈,但我不說”這種人。

第二,蝸牛型人自我保護意識是很強的,而且非常被動。很多時候,他不會去反抗,並且看上去攻擊性不是很強。那是因為他更多的是以被動的方式去攻擊別人。

第三,蝸牛行動緩慢,慢吞吞的。同時他也有自己的節奏,不容易妥協,哪怕遇到荊棘或者亂石崗,他都能夠穿過去。

蝸牛型人在親密關係中,一般被稱為“小可愛”或者“小奶狗”,給人一種軟軟的、可愛的感覺。蝸牛很黏,所以蝸牛型人在親密關係中的主要特性就是黏人,依賴性比較強。

他一開始可能是用黏來吸引對方,但這種黏人很容易遭人嫌棄,而這種嫌棄也會讓蝸牛型人感到很受傷。當然,傷害他的機會只有一次,下一次他就會把你記在小本子上了。

四種內在關係模式: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受傷?

2、 鴕鳥型——自信的“霸道總裁”

首先,鴕鳥身材高大,走起路來昂首挺胸。相應的,在人際關係中,鴕鳥型人的自我感覺很好,很驕傲,很自戀,由內向外散發著優越感。

這種自信的姿態讓鴕鳥型人充滿了個人魅力,他們往往擁有強大的競爭力,在事業上比較成功,又或者在各種型別的體育競賽中是比較優秀的那一類。

鴕鳥的第二個特點,是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它會把頭埋到沙堆裡。這一點對應到關係模式中,就是鴕鳥型人一旦失去心理優勢,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自欺欺人地跟自己說:“我看不到別人,別人也看不到我。”也就是無法直面自己的羞恥感。

第三點,自然界中的鴕鳥雙腿有力,跑起來非常快。因此,鴕鳥型人的行動力很強,也非常有力量。在一段關係中,鴕鳥型人要是認定了一個人,或是認定了一件事,就會很快地行動起來,快速做出決斷。

另外一方面,鴕鳥型人表達自己感受的方法,往往也是強烈的,其形式就是“攻擊”。這恰恰是我們在處理跟鴕鳥型人的關係時,要特別注意的。

在現實生活中,“霸道總裁”和“穿普拉達的女魔頭”就是鴕鳥型人的典型代表。

在職場上,他們常常喜歡發表煽動性很強的講演,對自己的下屬說一不二;在感情世界裡,他們往往對自己的伴侶指手畫腳,責備和嘲笑對方的笨拙。

歸根結底,鴕鳥型人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人,都需要很大的心理優勢,不然他們的心理負擔就會很重,會有很強烈的挫敗感和自卑感,而這些情緒最終會導致他們的羞恥感。

而羞恥感,是鴕鳥型人無法面對的。

四種內在關係模式: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受傷?

3、袋鼠型——喜歡照顧人的“老媽子”

第一點,雌性袋鼠有個口袋,裡面裝著小袋鼠,袋鼠媽媽會把小袋鼠保護得很好,照顧得很好。

那麼相應的,袋鼠型人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的是服務型或者說是照顧型的特徵。他會把照顧別人所獲得的“價值感”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把被他人需要作為自己的主要價值來源

袋鼠型人的付出感很強,在付出的過程中,他們會覺得自己是照顧別人的“老媽子”。比如在合作關係中,袋鼠型人常常無論事情大小,全部親力親為。

所以我們跟袋鼠型人合作時會有很矛盾的感覺,一方面會覺得很輕鬆,另一方面又會感覺很鬱悶。

很輕鬆是因為袋鼠型人會包辦很多事情,但是時間一長,我們又會感覺很鬱悶,因為袋鼠型人在操辦事情的時候會有所抱怨,這其實是在合作中不信任他人的表現。

因此,袋鼠型人與他人合作難以達到一種共贏的體驗,經常會指責他人。

第二點,袋鼠型人的控制慾比較強。假如一隻小袋鼠要出去看看世界,袋鼠媽媽就會把它抓回來放進自己口袋裡。

這種情況導致袋鼠型人在與人溝通中經常很難聽到和看到他人,他們常常會說:“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其實是他們控制別人的一種方式。

他們希望別人能夠圍著自己轉,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被別人看見。

第三點,在人際關係中,袋鼠型人特別容易侵入他人的邊界,剝奪他人很多的機會。這也是袋鼠型人的另一個特徵:責任不清晰。

在一件需要彼此都承擔責任的事情上,袋鼠型人容易過度承擔責任,而且不光是承擔對方的責任,他們還渴望去承擔對方的情緒。

所以在關係中,他們經常會有一種挫敗感,而這種挫敗感的產生就是因為他們沒辦法承擔別人的情緒。

四種內在關係模式: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受傷?

4、斑鳩型——自私的“理性派”

斑鳩的攻擊力和防禦力都是很強的。也正是這個原因,斑鳩通常都是單獨一隻,很少成群結隊地出現。

自私和追求利益,是斑鳩型人的第一個特點。

《明朝那些事兒》開篇提到朱元璋有一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這句話說明朱元璋就是一個典型的斑鳩型人,他的座右銘也是所有斑鳩型人共同的心聲。

斑鳩型人最愛乾的事就是透過侵佔別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

譬如,大家都在排隊,但是斑鳩型人就會想要去插隊;大家都去拿東西,斑鳩型人就想比其他人多拿一點,這樣他才會感覺比較舒服。

無論是在職場上、朋友間,還是兩性親密關係裡,斑鳩型人會一直在佔便宜,或者說關係中尋找價值。

因為他們心裡只有自己,而在關係中吸收營養來滿足自己的同時,基本上不會顧及對方的感受。這樣的行為,在對方的眼裡看來,是特別自私的。

第二個特點,就是比較理性,偏冷漠。他們的自我防禦感很強。他們靠近別人,就是要去侵佔別人的東西。所以當別人靠近的時候,他們會激發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個特點是不合群。我們聽說過一群鴕鳥、一群袋鼠,但是很少聽到一群斑鳩吧?從社會和職場角度來看,斑鳩這種特立獨行的特點被稱為“孤膽英雄”。

一方面,斑鳩型人不喜歡沒有意義的社交,他們喜歡更有意義的、更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社交活動。

另一方面,他們這種只講究利益的社交方式,導致很難交到知心朋友。

四種內在關係模式: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受傷?

以上四種類型的人,是我們在交往中經常會遇到的,也是我花費大量時間和經驗進行總結而得出來的。

只有瞭解了每個人的性格特質,我們才能找到他人與自己相匹配的相處模式,才能建立一段舒服有趣的關係。

如果你是其中一種型別,並且想要調整自己的關係模式,或者你想更瞭解這四種不同的人的內在關係模式,歡迎閱讀我的新書《高情商溝通法則》。

四種內在關係模式: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受傷?

四種內在關係模式: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受傷?

作者簡介:

胡慎之,關係心理學家。

中國心理學最有影響力50人之一。

CCTV心理訪談特邀嘉賓。

20年的諮詢實踐,15000小時的個案經驗,向日葵心理創始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