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光棍們的“被窩”還會繼續冰冷下去

農村光棍們的“被窩”還會繼續冰冷下去

農村光棍們的“被窩”還會繼續冰冷下去

作者/慧超

(一)

一位研究“三農問題”的博士生導師,寫了篇文章叫《“暖農村大齡男被窩工程”很有必要》。

農村光棍們的“被窩”還會繼續冰冷下去

眾多大齡男打光棍可不是小問題,是社會大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農村娶媳婦難不是小問題,社會開展“暖農村大齡男被窩工程”很有必要,讓廣大農村大齡男感到更加幸福。

文章裡的這些措辭,可以說是憂光棍之所憂了。

類似的觀點,還出現在一位政協委員的提案上,這位委員更是直白,公然說出了:

農村單身男年紀大生病了沒人服侍,會給國家造成很大的負擔。

農村光棍們的“被窩”還會繼續冰冷下去

毫無意外,博導和這位政協委員都被罵慘了。

這二位恐怕會覺得自己被罵是件很委屈的事,畢竟從社會學的角度去看,農村男青年如果出現大規模的、長期性的婚配困難,成為光棍。這些被壓抑的荷爾蒙,很有可能異化為對社會的不滿,從而造成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農村光棍們的“被窩”還會繼續冰冷下去

不得不承認,這種邏輯就很男權主義。

怎麼說呢,社會的話語權由男性掌控,社會的潛在不穩定因素由男性造成,但怎麼解決這一問題呢?自信且勇敢的男性們給出的解決方式竟然是將女孩們推出來“獻祭”。

潛臺詞就是:

“你們這些女孩子應該顧全大局,選擇自我犧牲嘛!”

從人的價值本身來看,他們所持的思想就是一種極其危險和堪稱惡毒的對女性的“剝削”。

比如那位提案的委員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腦子其實是很明白的,他說單身男青年沒文化的居多,而女性只要不傻都能嫁得出去。

農村光棍們的“被窩”還會繼續冰冷下去

言下之意再明白不過了:

為了社會和諧,你們女性應該轉變思想,舍小我顧大局,要留在家鄉嫁給遠不如己的男性,燃燒自己溫暖底層光棍們的被窩。

類似的提案和文章從觀念到思想,無不發散著一股赤裸裸地視女性為“性資源”的惡臭。

且在價值排序上,公然將男性置於女性之上,即要求社會資源和道德輿論更關注呵護男光棍,女性變成了一種“無意識”的性資源,可以為了某一社會目的而隨意調配。

(二)

有資料推算,中國當下娶不上媳婦的光棍數量,高達3000萬之多。

專家和媒體對此歷來有很多分析,比如嬰兒性別男多女少的性別比例;比如女性教育程度和就業率的提高,使得留鄉務農的女性比例大幅度減少等等。

在婚戀觀念上,女性擇偶表現為“向上相容”,而男性擇偶常常選擇“向下相容”。

項飆教授說中國社會的評價尺度過於單一,且沒有一個退出機制。

這一點在婚戀市場上也很明顯,一個適齡女孩,在婚戀市場上所承擔的擇偶壓力,其實並不比單身的選擇低多少。

她幾乎要接受所有社會關係的價值審視,男朋友身高、長相、學歷、工作、收入、家庭成員、家世背景、父母職業、是否有房有車……

現實常常是,當人們談到婚姻時,幾乎沒有幾個人會在意一個女孩在這段戀愛關係中,是否感到幸福,大多數人都死死盯住男方的經濟基礎,在意的是女孩在經濟維度上“吃沒吃虧”。

所以網路上盛傳的一張圖,就完全能解釋為何“光棍”常常集中在農村了。

農村光棍們的“被窩”還會繼續冰冷下去

衛計委此前釋出的一份《中國家庭發展報告》,也論證這一現象:

我國未婚男性多集中在農村地區,且分佈在各個年齡組;而未婚女性更多集中在城鎮地區。

農村男青年結婚難、結婚貴的新聞,近年來愈演愈烈,時有刷屏級的報道。

在這些報道中,大抵是一個偏遠貧困落後的村落,如今越發變得凋敝。年輕人能走的都走了,尤其以適齡女青年為甚。幾乎沒有女孩願意再留在農村,即便願意嫁給農村男青年,女方也一般會要求男方在縣城買房。

在類似的新聞採訪和評論留言區中,讀著讀著,你就能讀出“內味”:

總結一下就是:

很多人將當下農村男青年娶不上媳婦的原因,歸罪於現在的女孩好逸惡勞,不願幹農活,思想“拜金”一心想嫁到城裡。就算不甘心地留在村裡,也要要求鉅額彩禮,以保障自己的生活質量。

所以很多專家學者,給出的解決方案,常常都會有這麼一條:“要引導人們移風易俗,逐步摒棄昂貴的彩禮聘金,教育和引導農村女青年進行熱愛家鄉、建設家鄉,鼓勵她們留在家鄉,改變家鄉的面貌。”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你們女孩的要求不要那麼多,為了社會穩定大局,男孩差一點也不妨嫁一嫁。

其實我覺得正確的問題不應該是:“女青年為何不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

正確的問題應該是:

“農村女孩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尋找更優質的伴侶而遠離家鄉,這何錯之有?”

一個基本的邏輯是,如果你問出了一個錯誤的問題,那麼就不可能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

此前,著名作家賈平凹談到西部農村男青年結婚難時,談到了一種非常極端的娶妻方式——舉全家之財,從人販子那裡買一個媳婦回家。

面對這樣明晃晃的違法行為,赤裸裸地對女性的壓榨,賈平凹的感嘆卻是:

“如果村子不買媳婦,這個村子就消亡了。”

我覺得賈老師的邏輯很糟糕,正確的問題不應該是:“如果不買媳婦,這個村子消亡了怎麼辦?”

正確的問題應該是:“這些村落消亡了,又能怎樣?”

村落因人的聚散而建立或消亡,這本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任何一個國家城鎮化的過程中,一定會造成村落大量的消亡。

農村光棍們的“被窩”還會繼續冰冷下去

消亡就任其消亡好了,村落又不是大熊貓,消失一些村落有什麼可惜呢?

無非就是讓一些喜歡憂傷哀嘆的文藝青年,喪失了所謂的“故鄉”罷了。

當一個鄉村女孩,已經透過教育或工作,見識過城市生活的五彩斑斕,有幾人還會將自己的目光,投射在田壟之上匍匐黃土擰苞米的“婚後生活”?

何況,只要你真正在農村生活過,就知道那根本不是文藝青年暢想的田園浪漫。

只要地區間經濟和收入水平仍處於極不平衡的狀態,只要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矛盾仍在,只要鄉村小鎮依然是被逃離的物件,而非嚮往的田園,那麼農村底層男青年娶妻難的問題,就會一直延宕下去。

這本身是一個經濟問題,但如今社會卻試圖以道德問題去解決,呼籲農村女孩不要嫁到城裡,留在鄉村——

這無疑是一種“逆人性”的努力,而歷史告訴我們,“逆人性”的努力,註定會以失敗告終。

(三)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很多人將對專家的怒氣,轉化成了對農村單身男性的奚落、不屑和蔑視。

在諸如“男人也可以找男人暖被窩啊”這樣的俏皮段子中,我是感到一絲絲不適的。

問題是,身處社會底層的男光棍,就一定是愚昧、懶惰、下流、惡毒,品質低劣和缺乏責任心的嗎?

我想未必,可憐人並不一定可恨,農村的光棍們,也不一定全都是偷奸耍滑和懶惰自私之人。

一杆子將所有底層男光棍全部打成面目可憎的一類人,既是一種思維上的懶惰,也是城市裡中產們的一種集體無意識的惡劣偏見。

農村的單身男性不該承受公共輿論這樣的奚落和嘲諷。

總而言之,我想說的很簡單,希望各位專家和委員們在考慮社會問題時:

不要動輒訴諸一個偉大光明正確的宏大敘事,而有意無意地忽略個體本身的承受和意志。

拿農村光棍隱患所造成的社會穩定問題,綁架農村女性的婚戀觀,以道德大棒試圖讓其留守農村,無疑是一種男權思維下張揚的惡。

作為意志獨立的個體,農村女性有追求個人幸福的權利,有對婚姻和伴侶說不的自由。

我們不能用一種錯誤去解決另一種錯誤,然後可恥地安慰自己,男光棍可能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必須加以解決,所以委屈幾個女孩則是無關緊要的——

這樣的觀念不僅僅是無恥。

在我看來,類似的思想和觀念給文明社會造成的創傷,遠遠比男光棍們可能造成的潛在不穩定,要重得多,痛得多。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為達成某個宏大敘事,而強行扭曲個體的自由意志,這不是文明的進步,恰是文明的倒退。

這裡是思維補丁,謝謝你的閱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