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這個冬天的路,和誰一起走過?

01

“立,建始也。”

“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一陣陰雨一場寒,立冬就悄然而至。

是誰,在這個冬天的路上,與你做伴?

立冬:這個冬天的路,和誰一起走過?

02

冬雪飛舞,“美景”伴你。

農人說:“瑞雪兆豐年。”

詩人說:“獨釣寒江雪。”

哲學家說:“存在即合理。”

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在我們緊裹著大衣,匆匆忙忙趕路的時候,一抬頭就看到了冰冷,一低頭,就踩在了雪地上,“咯吱咯吱”的聲音,很特別。似乎,從立冬那一天開始,我們就在盼望雪,又在懼怕雪,心情有些複雜,難以達到高人的境界。

認真想一想,這個世界,哪有什麼不美的東西?只是我們的眼睛,天天盯著金錢和財產,看著別人的幸福;心中想著煩惱的事情,擔心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一個先來;過去的不願意放手,未來的不願遷就,今天又覺得索然無味。

如果你真正做到了釋然,就會發現,一整個冬天,因為白雪的到來,多了很多詩情畫意的日子。

無雪的冬天,是寂寞的。最寂寞的是那煮茶的人,不能感悟“烹雪煮茶”的悠閒;最寂寞的是那賦詩的人,看不到“雪中梅花”的盛景;最寂寞的是那繪畫的人,找不到“殘陽白雪”的村莊……

如果你的心中有一片雪花,可以隨時採摘,你就不會寂寞了。該來的,總是要來,慢慢等,我們不急。

03

老當益壯,“健康”伴你。

看過這樣一段話:“春天說,夏天老了;夏天說,秋天老了;秋天說,冬天才老了。

冬天說,我啊,有春天的夢想,有夏天的蓬勃,有秋天的收穫,老是成熟,是智慧,是情調,是百般滋味在其中,誰說,老了?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天來了,也就意味著一年的收成,都歸攏了,可以過“冬閒”的日子,享受奮鬥帶來的快樂。

《菜根譚》裡有言:“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當夕陽西下的時候,景色最美;當冬天來臨的時候,金色的柑橘芬芳撲鼻。因此,高尚的人,老當益壯,奮發有為。

閒著也是閒著,走幾步,學點什麼,回味人生,喝一杯茶,心態好了,腳步輕鬆了,身體就更加健康了。

日子好不好,是你的心態好不好,不是你的收入多少,也不是你的年紀多大。

健康陪伴,比什麼都好,即便是一座金山,也不換。

立冬:這個冬天的路,和誰一起走過?

04

暖爐升起,“家人”伴你。

李白在《立冬》裡寫道:“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你總能夠想象到這樣的畫面: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或者找幾個村裡人,一起打打牌,吹吹牛,抽一支菸,一起喝酒,就著幾個花生米。

生活就是這樣,越和氣,越貴氣。

冬天來了,萬物都褪去了繁茂的樣子,就留下了本真。如果做人也能這樣,那麼就恢復了真實的面目,誰都可以坦坦蕩蕩,輕輕鬆鬆做自己了。

說話,不需要藏著掖著,喝酒,盡心就好。不管多大的恩怨,說開了,就沒事了。

任何一份感情,始於相遇,成於溝通,終於責備。因此,暖爐升起的那一天,就是讓感情昇華的那一天。

長輩,善於丟擲話題,問一問年輕人的收穫,關注孩子的成長;兄弟姐妹聊一聊各自的家庭,或者只是靜靜地依靠在一起;夫妻,四目相望,把積怨說出來,報之一笑,一切都釋然了。

溫暖的氣流,可以讓冬天裡最冰冷的石頭,都融化掉。

05

萬物蟄伏,“希望”伴你。

古人說:“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祿也長。”

一年有四季,秋天和冬天,讓萬物沒有了生機。只有那些滿懷熱情的人,願意幫助別人的人,才可以獲得冬天的福分,他的福祿,會源遠流長。

如果你是熱氣騰騰的,你就一定可以明白,冬天來了,其實是“盼春”的開始,一轉眼,一切都是新的。

電視裡,常常播報“冬小麥”三個字。是啊,能夠越過冬天的麥子,真的很神奇,它們特別堅強,總能在冷風裡成長。

人生不就是一場逆旅?如果你可以逆風而行,那麼你就鶴立雞群;如果你可以逆流而上,那麼就可以激起更大的浪花;如果你堅持成長,那麼冬天就是生命的蟄伏期。

你若心中有光,那麼陰雨的日子裡,也會有光;你若感恩,就算是滴水成冰的時候,也不會覺得失望。

和希望一起過冬天,春天就不會遙遠。

立冬:這個冬天的路,和誰一起走過?

06

結束也是開始;開始也是結束。

所有帶“立”的節氣,都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你站起來,走幾步,總有人願意和你同行。人多了,生活自然就溫暖了。

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一個人變好,除非你自己絕望了,原地趴著,不管誰拉你,都不站起來。

立冬了,晝短夜長,天空慢慢變冷,到了極致的時候,就開始逆襲了。

立冬了,有些困難註定不能繞過去,但只要熬過去,就會特別精彩。

立冬了,所有伴你走路的人和事,都是在送你一程——讓生命走向春天。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