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真的重要嗎?

週末無聊在家追《安家》這部電視劇。

劇情真是虐的我捶胸頓足,所以來寫寫文章平緩一下心情。

今天想聊的這個話題也是來自劇中的事件。

女主角房似錦的“假文憑”被當場拆穿。

深受打擊的她蜷縮著身子一直說我沒有騙人,我真的沒有騙人。

她在極力證明,她想證明的真的是文憑嗎?

還是想證明我曾努力過,並且一直努力著,請你們看看我。

這讓我開始思考,在中國,為什麼文憑這麼重要。

重要到堅強如房似錦,卻也不堪一擊。

我開始尋找答案。

“文憑”真的重要嗎?

誰看重文憑

先讓我們來想一下,誰會問“文憑真的重要嗎”這個問題。

1、懷才不遇的人

自認為付出了很多努力,自己很優秀,但最終沒能如願以償。

恰巧卡住他的是一紙文憑,所以他會問文憑真的重要嗎?

2、怨天尤人的人

他們認為今天一切的不幸都來自於沒有那張“文憑”。

他們痛恨自己的過去,痛恨自己的出身。

3、小有成就的人

這些人也許沒有文憑,但得到了眾人所不能及的成就。

他們想告訴年輕人文憑不重要,能力才重要。

恰巧這個社會懶惰的人是大多數,懶到不去深究對方一路走來付出了什麼。

只會欣然接受對方的結果,結果就是你沒有文憑,一樣很成功。

但我更想問的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

是什麼導致文憑重不重要成為一個有爭議點的事情?

我們總把西方的素質教育捧得高高在上。

我們想知道中國為何不用綜合素質來評估一個人的優秀與否。

這背後的原因讓我們從古代人才選拔制度中找一找答案。

“文憑”真的重要嗎?

文憑的來歷

在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漢代開始實行的察舉制。

察舉制很像今天西方對待人才的態度。

它考核的不是一個人的成績如何,而是從德才修養等各方面對一個人做綜合評估。

修養好的人由當地德高望重之輩來推薦,俗稱“鄉舉裡選”。

這就導致社會精英不是由上面說的算,而是由民間輿論說的算。

那輿論把持在誰手裡呢?

平民百姓當然沒有這個權利,而是由當地的貴族來決定。

因此催生出像袁紹這樣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的崛起。

有句話叫“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豪族”。

貴族對社會階級的壟斷讓中國陷入了僵化的格局。

這種格局一直髮展到魏晉南北朝,世家大族們掌握了整個社會的上升路徑。

因此出現了

人才選拔制度的第二個階段,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和當時天下分裂、貴族橫行、王權衰落有著密切關係。

世家大族們的權勢越來越大,不僅掌握著鄉間輿論,還權傾朝野。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隋唐時期,隋文帝統一天下後權力重心才慢慢回到了皇帝手中。

這時候皇帝就非常需要樹立自己的權威。

可是想樹立權威沒有自己的人肯定是不行的。

這幫貴族是指望不上了,那就只能從平民百姓中選了。

但皇帝又怕再用察舉制會重蹈舊輒,所以創辦了一套新的人才選拔制度。

也就來到了

第三個階段,科舉制。

科舉制再也不看出身了,看的是才華,誰詩文寫得好誰就當官。

你想啊,原來通往官場的路徑只有貴族出身才可以。

現在呢,你只要寫好詩文就能一展宏圖,這對於底層百姓來說就有了烏鴉變鳳凰的機會。

但科舉制雖然看上去合理,其實有很大的弊端。

為了不讓考生徇私舞弊,考試就要非常嚴格,形式也要標準。

甚至到明清時期,考試內容就直接框定為朱熹的《四書》,寫作時只能用八股文。

這種極其嚴苛的標準一實行就是1300多年,也就為今天的素質教育奠定了歷史基礎。

那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才選拔機制對今天有什麼用呢?

其實總體來說,我們很多人的觀念還是停留在科舉制時期,認為高考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發展。

但你不要忘了,古代的上升通道只有科舉這一條,你是沒有別的路可選的。

但是今天的社會開放程度遠遠超出古代中國,上升的道路也不再只有一條。

雖然不敢說有千萬條道路,至少也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吧。

如果今天你還覺得“文憑”是決定你未來發展的證明,那我想說你會很痛苦。

因為你的世界從此變成了非黑即白的世界,要麼生要麼死。

那你說今天是不是不需要文憑了?

恭喜你,你又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今天我想讓你看到的不是“文憑”本身。

而是在今天,“文憑”應該怎麼被定義。

“文憑”真的重要嗎?

文憑的本質

今天的文憑所代表的不再是一堆成績單,它背後其實是一套信任體系。

說白了就是我憑什麼相信你可以。

比爾蓋茨憑微軟讓我相信。

劉強東憑京東讓我相信。

你憑什麼讓我相信呢?

順著這個思路,今天我們要追逐的不應該只是那份“文憑”。

而是如何建立自己的信任體系。

在古代社會我相信的不是你這個人,我相信的是那套選拔標準。

但在當今社會下,標準不再是唯一的,所以被信任的方式也不僅僅只有文憑。

我們要找的,是被當下所認可的新標準。

舉個例子:過去你想成為一名雜誌社編輯,首先你要是新聞傳媒類大學畢業的。

但今天你寫一篇文章一樣可以受到廣大閱讀者的喜愛,一樣可以像雜誌社證明我可以。

再比如過去你想成為歌手,你要去音樂學府深造。

但今天你在網際網路上就可以受到廣大聽眾的追捧。

所以你看到了嗎,在今天,文憑不再是剛性約束。

問題是今天的你拿什麼讓別人相信。

這個信任不能是主觀意願,而是客觀標準。

那什麼是主觀?什麼是客觀呢?

比如今天很熱,這不是客觀標準。

今天氣溫38度,這才是客觀標準。至於熱不熱,因人而異。

你說你業務能力很強,這不是客觀標準。

你一個月銷售100萬,這是客觀標準。至於強不強,因行業而定。

你說你未來工作會非常優秀,這不是客觀標準。

你拿到了重點大學研究生文憑,這是客觀標準,至於優不優秀,因人而定。

所以你看到了嗎,文憑很重要,但同時,它也只是眾多客觀標準中的一個而已。

客觀是一條條陳述事實的資料,而主觀是充滿激情的自我意淫。

今天的你如果想放下文憑,那我請你也同時放下意淫,撿起那冰冷的資料。

說到這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有沒有文憑無所謂了,只要做過一些了不起的事情就行。

可大學的重要性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不僅僅是提升學識,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今天我想說的是那些沒有考上好大學,甚至沒有大學文憑的人。

你們要認識到的第一個現實就是你的起步的確很低,這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

很多人努力一輩子也許比不過一個剛出生的孩子所擁有的一切。

認清了這一點你也許會有不甘心,你覺得上天不公平。

可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我想提醒你的是懂得告別過去,才能迎接未來。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文憑真的重要嗎?

我用一個比喻來告訴你。

如果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要通向一個自己所向往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恰巧需要用到文憑來幫我們鋪平這條路。

那我想說,有文憑的人走得是一條相對挺直的大道。

但通往羅馬的路從來不是隻有一條啊。

與其在這思考我為什麼沒有大道可走,不如轉身擠進那條蜿蜒曲折的小路。

沿途也許沒有櫻花盛開,但秋葉飄落未嘗不是另一種美。

-End-

喜歡點個“

在看

”轉給朋友們,歡迎大家的留言

“文憑”真的重要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