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在於有自己獨特的心靈文化,或叫“人文精神”。

歷來真正能“傳世”的文藝佳作,都是閃著人文精神光輝、關懷人類尊嚴價值和幸福之作品。

很高興2021年的國產劇市場竟出現了這樣的作品——《女心理師》。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它直擊國民心理和熱點社會問題卻不販賣焦慮:

一個個令觀眾有著“切膚之痛”案例(產後憂鬱、空巢老人、單親依賴、職場欺凌)背後,或為溫暖的真相,或為“人應當如何生活”,“人之為人的價值標準”的話題探討。

當你覺得尊嚴和價值已失去,卻發現愛你之人堅信著它

看《女心理師》最近一次淚崩,是產後憂鬱的詹女士接女兒放學的場景。

大概是因為“產後漏尿”,詹女士在學校門口溼了褲子。

當時家長正聚在一堆兒諮詢老師問題,詹女士的窘迫被一個調皮的男孩子發現了,他大喊:

“你們看,她尿褲子了!她都這麼大了還尿褲子。”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產後漏尿”本來就是女性產子後的難言之隱,詹女士無地自容,甚至羞愧到動彈不得!

正在這時,本已走進校園的女兒椰子發現了母親正被眾人嘲笑,她從遠處大聲喊著奔向媽媽。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詹女士不想讓人知道她是椰子的母親,於是命令她回去!

椰子大概是懾於母親的威嚴,停住幾秒,但當她看見母親的淚水,還有眾人的指指點點,仍然大喊著“媽媽”跑向母親,緊緊將母親抱住。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那一刻,看著椰子的眉眼、我淚崩了。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我沒有女兒,但此刻竟能感同身受——“兒不嫌母醜、子不嫌家貧”。

當你被整個世界嘲笑之時,勇敢擁抱你之人竟是你的親生骨肉,這該是何種冰消水融般的安慰!

女兒對母親這一抱衝破了世俗,她用小小的身體保護著母親的神聖,也堅信著母親的偉大!

詹女士因被家庭成員忽視、否定價值而懷疑了自身價值,是女兒一直呵護著她內心的火種,一直到等到賀頓,等到那個引導她找回尊嚴和價值的心理師。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找到內心真實需求、尊重另一半的人格,才是婚姻幸福之核心

引發共鳴是《女心理師》的“拿手好戲”。

在引發情感共鳴同時,引導觀眾對“價值標準”“理想人格”的問題探討,從感性走向理性,使這些心理案例逐個地昇華了。

比如,開頭第一個案例“尤娜的故事”。

這個故事一共播了4集,基本集集要哭,有時為“尤娜的生命如此美麗她卻要放棄”而哭,有時為她殘忍傷害自己而哭……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集集都能動情,是因為這個故事是連環型的:

第一環是尤娜想象中的“校園霸凌”問題;

第二環,是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

第三環也是最隱性的一環,是夫妻如何看待婚姻中“對方理想人格”的問題。

當賀頓像剝洋蔥那樣,把最後一環的真相剝開,真正流淚的(有問題的)卻不是尤娜,而是她的父母。

父親沒有錯,他首先沒有出軌,他只是因為小哲的姥爺幫助過自己一家,在小哲一家遭遇困境時,自己伸出了人道之手。

其次,父親不值得鄙視。

雖然在母親那兒,從事藝術工作的父親“不務正業”,指鼻子罵父親“沒出息”“我看不起你”是常事。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那麼,有錯的是母親嗎?她也盡職盡責、努力維護家庭啊!

錯就錯在,這對夫妻的婚內相處模式,受到了社會不良价值觀的影響。

母親恨的是尤娜父親忽略了對她的愛(她傾訴時向賀頓撒謊說,丈夫給自己送花);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恨他整日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努力去賺錢;更恨他主動提出離婚(放棄了自己和女兒)。

尤娜父親憤怒在於無法自由地呼吸,一天24小時被尤娜母親這種“世俗眼光”而評價。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尤娜母親難過,是因為她無法掙脫世俗價值觀的衡量,她想活得比別人好,但這種“不切實際的虛榮”又讓她失去一切(連女兒的心理疾病,她開始也不想承認,原因在於“維護尊嚴和虛榮”)。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那麼,這個案例中,可貴的人文精神在哪兒呢?

就在於賀頓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找回自我,自回內心真正的需求,繼而尊重每一個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尤娜應該尊重父母離婚的意願;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母親應該正視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她需要的不是堅強,而是丈夫對自己的關注、家庭的和睦。更應該正視丈夫品質上的優點、社會上和生命的自由。

父親呢,應該更尊重家庭成員,關注到作為父親對女兒的責任,對妻子的責任。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這樣溫暖而深刻的劇情,難道不該為之叫好嗎?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真正強大的人,都善於自己療愈自己

如果你也出現了某種焦慮,甚至到了出現生理反應的程度(比如發抖、放聲大哭、幻聽、暴食),你會放棄自己嗎?

賀頓沒有,兒時因弟弟去世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她,雖然一提到“俊俊”的名字就會發抖、想哭、想逃,但她一次次地在夢中療愈自己(在夢中尋找弟弟,尋求和他溫暖對話)。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很可能,賀頓決心當心理師,也有療愈自己和母親之因:一個積極、強大的人,不管生活如何擠壓她,或被逼入何種絕境,她都會想到辦法去改善現狀、解決問題。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和賀頓一樣內心強大的女孩還有靜靜。

李夢飾演的“靜靜”,有三副臉孔:

一是出現症狀時的暴飲暴食的病人,看起來不像一個“人”,而像一個機器般的進食饕餮,不怪鄰桌的孩子害怕。

一是面對賀頓和釋放自我的她,看起來有點酷(黑衣打架子鼓的靜靜有帥到我)、有點知性和理性(與賀頓的對話,閃著文藝青年的光輝)。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一是面對母親的她。那時的她最為優柔寡斷、喜怒無常。有時候裝成淑女、有時候暴怒反抗、有時溫順如羊。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如果一個人能在24小時內以三種面孔示人,且其二為失控狀態,那麼她可能不算健康。

但是李夢沒有放棄自己,由賀頓引領著,她一次次走入自己的潛意識:童年第一次自尊心受傷、被母親毀掉夢想、初戀的絕望、錯誤被公開人失去尊嚴的恐懼……越能認清這些、面對這些,靜靜的內心就越平靜,就越能找回自己。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所以,在拿著利器切向自己手腕的瞬間,她決然選擇了不要“殺自己”,要“救自己”。

要救自己的第一步,是救母親。

她像賀頓一樣,剖析了母親控制自己、扼殺自己未來的心理。

“明明是爸爸犯下的錯,為何要我來承擔後果,我除了是女兒,還承擔了你丈夫的角色。”

“媽媽,我知道你不想讓我離開你,但我希望你知道,無論我走得有多遠,你都是她唯一深愛的女人。”

可以說,靜靜自己治癒了自己,也治癒了自己的家庭。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靜靜告訴了媽媽什麼?

1、對生命的逝去要理性。不要永遠活在過去,不要讓死去的丈夫的愛,像水草一樣把自己纏入湖底。

2、人永遠要自我實現。母女倆都應該為未來而活,樹立新的理想,向陽前行,實現自己的價值。

3、人權是“生而有之”的權力,是不可代替的,即使是母親也不能代替。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女心理師》既是心理題材劇的典範,也是國產劇人文精神之標杆

快節奏、高強度的現代生活,導致近些年“物質至上”的思想毀掉了不少都市人的寧靜心靈。

對物質財富的過度重視、對精神財富的忽視,讓一些人迷失了自我和幸福的方向。

有如“清涼劑”的《女心理師》於此時應運而生。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正如杜甫詩句稱“清涼破炎毒”,《女心理師》一方面對都市人群心理問題進行了精準、深刻的剖析(很多人和事都是身邊人與事的縮影),一方面又對“社會心態”保持著很好的分寸,不販賣焦慮。

比如說,賀頓母親去醫院掛專家號,號沒了,老人不會網上掛號又不想麻煩女兒,於是掛號臺工作人員寫了一個“操作步驟”,隨後把一個電腦退號的名額給了老人家。

這既點題了當下“智慧化社會”對老人關懷仍有不足,也給予了老人“人文關懷”。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比如,莉莉原就職公司的老闆夫人董夫人為股權利益,用“職場性別歧視”之手段逼走莉莉,但隨即,賀頓的暗中調查就“解開了這個死結”——

董夫人年輕是“職場性別歧視”受害者,她把一個公司從創業扶植到上市,卻因女性身份被團隊遺棄。當董夫人成為強者也成了施虐者,讓自己的悲劇在莉莉身上重演。

賀頓說出董夫人傳記中的一句話,幫她找回了初心:

“如果時光再重來時次,我依舊會選擇做女人,正是因為那些冷眼、不公、偏見,讓我有了用不完的鬥志跟力量。”

最後,董夫人向莉莉道了歉。

編劇選擇讓賀頓揭開真相,而非一筆帶過,代表了《女心理師》對“社會道德”這一命題也有思考。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個人觀念”從來都是同“某種專制”作鬥爭的武器,若個體能讓自身觀念保持正向,那麼這種“保護自己,不損害他人”的觀念,也會成為社會的力量、道德之基礎。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全劇中的故事有很多“裂痕”,但也設計了很多“光照進來的地方”,這讓觀眾倍感溫暖和釋放……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雖然有著偶像級團隊,但不只拍戀愛、霸總等狹隘題材,而是對親情愛情友情進行全方位情感表述;雖然有足夠好看的故事,但不忘昇華故事背後的價值觀,讓觀眾在笑與淚中,能更理性面對生活、更感恩社會和家庭,也更深思人生。

《女心理師》不僅樹立了“國內心理題材劇的新典範”,也為當下其它題材電視劇的“人文精神”樹立了新標杆。

直擊國民心理問題卻不販賣焦慮,《女心理師》的人文精神亮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