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評論: 財富自由並非高階財富自由,更應以法律嚴格管理

摘要

中青評論

以是否“財富自由”界定人的生活,恐怕只會讓人陷入更深的束縛之中。

最近,某機構釋出的“財富自由門檻”引發網友熱議。該機構稱,中國一線城市入門級財富自由門檻是1900萬元,二線城市是1200萬元,三線城市是600萬元。同時,“財富自由門檻”還加入了常住房、第二住房、汽車、家庭稅後年收入等指標。一線城市“高階財富自由門檻”為1。9億元,還包括400平方米的常住房,300平方米的第二住房,4輛汽車,以及650萬元的家庭年收入。

“財富自由”是對生活富足的嚮往,它概括了一種不受金錢困擾的生活,也是很多人掛在嘴邊的一種嚮往。作為一種理想的狀態,財富自由概念的存在具有自我激勵的意義,也表達了擺脫金錢束縛的心理需求。但是,當有人嘗試把財富自由轉化為具體的數字,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新的困惑與焦慮。人們難免要追問:財富自由能被量化嗎?或者說,量化了的財富,能給人帶來真正的自由嗎?

中青評論: 財富自由並非高階財富自由,更應以法律嚴格管理

在該機構詳細列出的財富自由標準中,考慮到了不同層級城市的差異。這說明,即便是劃定所謂“財富自由門檻”的人也知道,對於財富自由的感受因人而異。但是,僅僅以地區一項維度區分財富自由,恐怕還是失之粗淺。不同人生活觀念不同,對富足生活的感受自然存在差異。有人物質慾望不高,較低的收入就能使其產生財富自由的感受;有人追求更加精緻奢華的物質生活,財富自由的“門檻”難免更高。一個人的居住地是具體的,但一個人看待財富的方式是抽象的。

試圖將財富自由量化,忽視了社會看待財富的主觀性和差異性。歸根到底,財富或者說金錢僅僅是人生的一種追求而已,哪怕是對財富自由這一概念本身,不認可者也大有人在。對於根本不看重財富自由概念的人,哪怕收入不高,金錢也不構成對其人生的“束縛”。當然,大多數人還是對自己的理想收入、資產有著一番設想和預期,但這並不意味著財富自由能用一個具體且統一的數字來描述。

劃定財富自由的數字門檻,向社會傳遞了一種焦慮情緒。對於收入資產達到相應數字的群體來說,他們是否感受到“財富自由”,顯然不會取決於某家機構劃定的門檻。他們一樣奮鬥,一樣為生活、事業的理想而努力,這些數字不會讓他們放在心上,更不太可能因為外人界定的某個狀態而放鬆自我要求。而對於更多達不到這些門檻的人們,“財富自由門檻”只會讓人感到失落,他們的負面情緒很可能因這種人為誇大的差距而被放大。

有關機構將財富自由量化,固化地將人“圈”在某個財富階層內。這種做法並不能幫助人更清晰地形成自我認知,更理性地認識財富對自己的意義。相反,當人們受其影響,認為自己與所謂“財富自由門檻”存在固定距離,有可能陷入更大的心理落差,從而產生片面的金錢觀念,以這種量化標準定義自己的生活。

中青評論: 財富自由並非高階財富自由,更應以法律嚴格管理

“財富自由”概念的盛行,某種程度上說明了社會對財富價值的普遍認可,但這並不意味著沒達到某個數字,人的生活就是“不自由”的。同樣,就算一個人達到“財富自由門檻”,其包括精神世界在內的整個人生未必就此自由,更不等同於其可以依賴手頭的財富為所欲為。因此,人們可以嚮往財富自由,但大可不必把它當成人生的終極目標,更不該因為“財富不自由”而自怨自艾。

不可否認,一個人擁有更多的金錢、財富,可以滿足更多個人慾望,實現更遠大的理想抱負,對社會發揮更大的影響。但是,以是否“財富自由”界定人的生活,恐怕只會讓人陷入更深的束縛之中。畢竟,實現了1900萬的“小目標”,恐怕還有1。9億的下一個目標,這種完全量化的人生恐怕永遠得不到自由。

撰文/王鐘的

編輯/任冠青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