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已經說清楚了,別人還是不明白?

回顧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馬歇爾·盧森堡的作品《非暴力溝通》。

昨天我們一起了解了非暴力溝通的三個要素:觀察、感受和感受到根源-需要。

那麼,如何滿足內心的需要?

今天,我們繼續領讀《非暴力溝通》的第三篇,怎樣讓集體討論更高效?怎樣的方式表達請求更容易得到積極的迴應?

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怎樣表達請求讓人一下就明白?

首先,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作什麼,而不是不讓他做什麼。

因為否認讓人產生困惑和反感。同時,我們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

許多女生在跟男友交流時喜歡這樣表達:“不要再通宵打遊戲了好嗎?”幾番勸說,最後男友迫於淫威,不再打通宵,但還是玩手機到很晚。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直接說出願望。比如,“我希望你每天晚上在家能陪我說說話。”

為什麼我已經說清楚了,別人還是不明白?

只告訴對方要避免什麼,而不告訴他需要怎麼做,也許對方並不清楚我們需要的是什麼。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的“白熊效應”也證實,越是讓人不去做某件事,越容易出現思維反彈,導致相反的結果。

抽象的語言妨礙我們深入瞭解自己。

“作女”一詞源於2002年出版的張抗抗的同名小說,一度成為流行詞彙一直沿用至今。

不得不說,當代都市女性多少都有點“作”的成分。為了能獲得更多注意和關愛,大部分女性不習慣坦率表達,而傾向於玩“猜心”遊戲。

為什麼我已經說清楚了,別人還是不明白?

戀愛中的女人尤其如此。例如,很多女生認為,“當我說需要關心時,我實際想要的是,即使我還沒有察覺到自己的需要或不要我說出口,對方就能考慮到我的需要。而且,我希望我總是能得到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

如果連自己都不清楚對他人有什麼樣的期待,是無法讓別人明白我們的請求的。

同時,抽象的語言妨礙與人交流。我們需要請求他人採取具體的行動讓人清楚自己的動機。

或許,“我希望生日的時候你能送我一束玫瑰花”比“我希望你能多關心我”更讓對方明白該怎麼做。

如何讓溝通更高效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談話的目的。

有時候,我們不用直接表明我們需要什麼,因為這一目瞭然。

有時候,我們只是想表達感受,但對方會猜測我們是否需要某種幫助?

更多時候,我們像在自說自話,連自己都不知道我們想表達的是什麼。

為什麼我已經說清楚了,別人還是不明白?

無論出於獲得理解的需要,還是希望對方付出行動來幫助自己,這都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表達越清楚,我們就越可能得到稱心的迴應。

其次,及時請求回饋。

我們的意思和別人的理解有時可能是兩回事。如果我們無法確認對方是否已經明白,我們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饋。請求反饋是確保對方能準確理解我們的意思。

“我的意思清楚嗎?”如果對方表示“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們仍可以讓他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如果有不足,我們就有機會適當補充。

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反饋,直接否認會讓對方感覺受到批評。我們可以儘可能表達感激,同時重複一遍自己的意思,直到雙方達成理解。

當對方不願反饋時,我們可以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

最後,瞭解他人的反應。

確定對方明白我們的意思後,我們想知道對方會作出什麼反應。

為什麼我已經說清楚了,別人還是不明白?

那麼,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入手。

1、對方此時此刻的感受

密切關注對方在得知我們的意思後的心情,並詢問內在原因。

2、對方正在想什麼

詢問對方的看法,儘可能提供具體的選項而不是開放式的問題。因為對方的回答很可能偏離我們的方向。

3、對方是否接受我們的請求

明確我們想了解的內容,並詢問對方是否接受。

在一些企業和團體中,我們常常為目的不明的會議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收效甚微。在集體討論時,尤其需要說清楚我們希望得到怎樣的反饋,這是至關重要的。

不要讓請求變成命令

如果我們的請求常常得不到正向的迴應,有可能是因為人們認為自己收到的是命令。

那麼,如何區分命令和請求呢?

首先,當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

如果女生因為男友沒有抽出時間陪自己而責怪對方“你不夠愛我”,那麼長此以往,男友會認為陪女友是服從命令而不是發自內心的需要。

其次,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父母利用孩子對成績不好讓他們傷心的內疚心理,逼迫孩子努力學習,反而導致厭學情緒,因為孩子感到自己是被迫學習,沒有真正對學習產生興趣。

為什麼我已經說清楚了,別人還是不明白?

我們越是將他人的不順從看作是對我們的排斥,我們所表達的願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

從上面女性責怪男方不夠愛自己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如果一旦男生不能陪伴就是對女生的冷落,此時表達的願望就被當作成一種命令。

不論怎樣,當別人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時,我們能否表現出尊重和理解的態度,是最能體現我們提出的是請求還是命令的。

總體來說,能否準確表達請求歸結於我們能否理解非暴力溝通的目的。

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絡。

使用非暴力溝通時,我們希望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於生命和愛。一旦人們相信我們看中彼此的感情,並能兼顧雙方的需要,那麼,他們就會相信我們所表達的願望是請求而非命令。

【結語】

今天我們分析了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請求。

我們知道要藉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而應該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

在發言時,我們要清楚的說出自己需要得到的反饋。同時,我們需要請求他人的反饋來確認對方準確瞭解了自己表達的意思。

最後,我們學會了區分命令和請求。

那麼,如何更好地瞭解他人的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

明天我們將繼續領讀《非暴力溝通》的第四篇,為了與他人建立正向的溝通我們該如何傾聽他人?

【今日話題】

生活中,你是很少直言自己請求的人還是習慣下命令的人?讀完今天的文章,你學會請求別人的幫助了嗎?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想法!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歡迎轉發給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