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找強女 VS 女找弱男,哪個更不容易?

渴望“勢均力敵”的壹讀君 | 喵寧

“女性擇偶要試著接受不如自己強的男性。”

前幾天,新浪財經對話攜程聯合創始人、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雙方就年輕人的婚戀生育等相關熱點進行對話。對談中,梁建章提出了上述觀點。

男找強女 VS 女找弱男,哪個更不容易?

梁先生此論調一出,一時間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網友們辣評頻出:

男找強女 VS 女找弱男,哪個更不容易?

其實梁建章在採訪時,也呼籲了男性要接受比較強的女性。

戀愛和婚姻中,男女方的強弱關係一直是擇偶適齡人群爭論的焦點。在很多人的認知中,男強女弱的戀愛婚姻模式是現在的主流模式,大家不需要專門為此磨合;但一旦婚戀關係的雙方處於“女強男弱”的狀態,大家就會下意識認為這段關係是反常理的,需要好好經營才能維繫好。

但近些年,隨著經濟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女孩子們在學歷、能力、收入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很多女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女強人。所以在涉及婚育時,“女強男弱”這樣的搭配在資料上的可能性增大(只討論機率問題不涉及主觀意願 求生欲。jpg)。

那麼問題來了,當女孩子們越來越優秀,讓男人接受比自己強的女性,和讓女性接受比自己弱的男性,哪個更容易?

“男不高攀,女不低就”嗎?

曾有人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婚姻就像田忌賽馬,一等男性和二等女性結婚,二等男性和三等女性結婚,剩下一等女性和三等男性難以成婚。

男找強女 VS 女找弱男,哪個更不容易?

上海社科院社會研究所的徐安琪教授用

“擇偶梯度”

來解釋上述現象。

在擇偶梯度理論的視域下,男性在擇偶中更願意進行向下相容,選擇條件略低於自身的女性作為伴侶;而女性更願意進行上行選擇,選擇受教育程度、職業階層和薪金收入高於自己的男性作為伴侶,達成

“男高女低”的傳統婚戀匹配模式

樸素的梯度擇偶效應,體現在婚姻市場中的“ABCD”理論—— 最優的A 男配B女 ,B男配C女,C男配D女,D男與最優的A女往往會被剩下。

在擇偶梯度觀念的指引下,條件非常底層的男性和條件非常優秀的女性更容易單身。

為什麼更多男性擇偶時更願意向下相容,更多女性選擇上行選擇,而不是反過來呢?

這多多少少是刻在人類DNA裡的事兒。

以進化心理學的視角來看,人類也遵循生物的生存法則——所有物種的努力方向都是“活下來”並“傳下去”,現在人類的行為機制也是在物種適應環境的進化中遺傳而來的,思維和行為也多少都帶著點自然選擇的影子,其中也包括人類如何對待擇偶和繁衍。

人類的“進化DNA”是如何影響兩性擇偶的呢?Trivers在1972年提出的

“親代投資理論”

因襲進化論,為這個問題做出了更詳盡的解釋。

親代投資理論認為,雌雄性別的差異導致在繁殖後代過程中會出現親代投資上的差異,投資多的一方往往成為“選擇者”,被選擇的一方為了獲得繁殖機會,常常表現為透過進化出更具優勢的外顯特徵以迴應“選擇”。

這一理論中所提到的“投資”,既包括生理上的投資(雌性孕育和哺乳),也包含了後代在發育成熟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物質資源和保護。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兩性發展出了這樣兩種不同的擇偶機制:

男性更在意伴侶的生育價值,是否年輕貌美身體好,因為這有利於生育繁殖,而女性社會資源等其他條件則沒有那麼必需;

女性則看中男性是否可以照料好後代,所以擁有更好體力和社會資源的男性伴侶更受歡迎,因為這有利於後代存活。

所以女性在擇偶觀上更“慕強”(身高、體力等身體條件和經濟條件優於自己),就是打這來的。

男找強女 VS 女找弱男,哪個更不容易?

從這個角度來說,體能和社會條件“男強女弱”的匹配,確實有一定生物進化的基礎。

但現在時代有些不同了,男性依然需要靠女性才能繁衍後代,但照料後代的資源和保護(多指的是經濟條件上的),很多女性可以實現自行供給。那這是否意味著,梁老師倡導的“女強男弱”的婚育格局未來可期呢?

也不一定可期。

因為有些(有些而非全部 求生欲.jpg)男性在“女強男弱”的關係裡,太容易破防了。

男性更不容易接受比自己強的女性?

無論在網路社群或者線下談話,男人對接受比自己強很多的女性,態度都有所保留。

當面對“接不接受入贅”這種更尖銳的問題時, 很多男性的反應則更直接:這太丟臉了。

男找強女 VS 女找弱男,哪個更不容易?

為啥“女強男弱”的匹配,更不容易被男性們接受?

因為“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這觀念可太根深蒂固了。

數千年的社會性別文化影響下,“男強女弱”被催化為婚育的“主流正規化”。

無數社會學學者在各種研究中,都得出過類似的結論:

社會性別與社會制度密切相關,兩性的不同行為機制是由經濟秩序、社會文化、歷史傳統等等因素決定的。

從原始社會末期開始,“父權”上臺,男性作為支配者和傳承人的地位被合法而長期地確立了下來,社會性別不平等也隨之確立。進入文明社會後,私有制的存在更加強化了男性對社會資源的把控力,封建制度下的女性不具有資源所有權,女性更多依附於男性生活。

在這種性別文化數千年的薰陶下,男性擁有資源的所有權並承擔保護財產和後代責任,女性提供生育繁衍價值並在經濟資源上依附於男性,就成了主流的婚戀秩序。

男性就這樣被架在婚育關係的高地上幾千年,哪兒那麼容易下來?不過,有上進心的那一批正常男性,會默默努力、彌補差距。而那些條件底層又性格極端的男性,“女強男弱”簡直是點燃其瘋狂報復心的引信。

(本處所舉例子僅為佐證極端男性的報復心,無意攻擊正常男性群體 求生欲。jpg)

2020年被執行死刑的“上海冰櫃藏屍案”案犯朱曉東,就處在女強男弱的婚姻關係裡。其妻子學歷好能力強,而且家境良好,自己的工作收入也很可觀;但朱曉東職校畢業,沒有穩定工作,家境也遠遠不如妻子。朱曉東和遠強於自己的妻子結婚後,他不僅沒有感激,更沒有激發起鬥志,反而“心態崩了”意圖殺妻……

男找強女 VS 女找弱男,哪個更不容易?

還有前幾天大家十分心疼的被投毒百草枯的姑娘,其大不幸的始作俑者——她的“姐夫”,就是在“女強男弱”婚姻裡破了防的“弱男”。根據警方偵查,陳某的犯罪動機是自感家庭經濟條件差,覺得其岳父一家人“瞧不起自己”……

當然這些極端的“犯罪分子”,其血液裡本就已經流淌了足量的惡意基因。女強男弱的婚姻關係,恰好成了擦亮他們惡意的火柴。

男找強女 VS 女找弱男,哪個更不容易?

綜上所述,兩性行為機制有著複雜的生物進化淵源和歷史文化形塑,讓女性接受比自己弱太多的男性,和讓男性接受比自己強的女性,這兩者好像都沒那麼容易。

婚育不易,

或許維繫長期又穩定親密關係的核心要義,還是“勢均力敵”吧。

參考文獻

[1]丁金宏。梯度模式:“婚姻剩餘”的焦慮[J]。探索與爭鳴,2013(05):24-25。

[2]張溢。 教育是否妨礙了女性的婚姻[D]。清華大學,2012。

[3]葉文振。當代中國婚姻問題的經濟學思考[J]。人口研究,1997(06):11-17。

[4]金劍文。“婚姻梯度”的思考[J]。社會,1988(12):26-27。

[5]張屹昕。女強男弱,如何將愛情進行到底?[J]。心理與健康,2020(11):72-73。

[6]遠方。女強男弱夫妻不和,苦悶妻子微博宣洩引來殺身禍[J]。婦女生活,2013(08):39-41。

[7]朱偉,徐家慶。近年來社會學視角下婚姻匹配研究中幾個基本概念的闡釋[J]。北京青年研究,2015,24(01):15-22。

[8]徐安琪。擇偶標準:五十年變遷及其原因分析[J]。社會學研究,2000(06):18-30。

[9]唐利平,黃希庭。擇偶觀的進化論取向述評[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03):43-48。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