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作者 | 好紅

編輯 | 七伴

主編 | 許涼涼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和伴侶在一起時,明明確定互相愛慕、彼此依戀,但總像隔著一層紗,似乎這段感情處處充滿著不安,始終無法真正親密。

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有種錯覺,對方好似始終戴著一副面具,沒有辦法進行深度溝通,他可以對你細心照顧,噓寒問暖,但對於你內心的真正需求卻拒絕瞭解。在衝突爭吵時,對方的第一反應是迅速逃避,沒有溝通意願。

或以“我工作養家,你還有什麼不滿足”或“你不要胡思亂想”作為迴應,慢慢的你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太貪心,要求過分,不夠懂事。

其實並不是,問題的原因很可能是你們正處於一段“假性親密關係”中。

不袒露脆弱與真實需求的感情,充滿危機且脆弱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你與另一個人之間有深刻的、自由的、互相迴應的聯結。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親密關係中的雙方沒有信任,也沒有坦誠接納,不願為這段感情付出。

兩人沒有感情上的親密感,只能用“夫妻”、“愛人”、“親人”等社會身份的聯結來確定這段關係的存在。“只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情”,只能用社會關係來維持的關係,在心理學上被定義為“假性親密關係”。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消失的愛人》

曾被稱為“年度最易導致分手”的電影而引發廣泛討論,卻鮮少有人看明白影片中的婚姻悲劇正是源於“假性親密關係”。

電影中的艾米和尼克在步入婚姻後,雙方都無法接受枕邊愛人的真實模樣,遇到問題只會站在利己的角度妄圖欺騙、控制對方,從最初認定彼此是金童玉女的絕佳良配,到最後互為對方的噩夢。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在小馬克·B·博格 編著的《假性親密》一書中提到在“假性親密關係”裡,伴侶通常有“表演者”和“觀眾”兩個角色。

表演者:表面看是照顧者,真正的動機則是希望透過糾正另一半的行為來滿足自身的期待,填補心中的不安感,樹立自身付出無錯的立場。

觀眾:透過被照顧來配合表演者,表現出被治癒的模樣,但潛意識裡根本不希望被矯正,只是為了維繫感情。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艾米是一個典型的“表演者”,她從小生活在光環中,哈佛高材生,優雅美貌,知名作家,野心勃勃;而尼克則是個鳳凰男,算是小鎮青年“紐約漂”,雖帥氣幽默,但骨子裡還是懶散不上進。

艾米曾嘗試改造老公,為他和家庭不斷付出,永遠以優雅得體的形象取悅老公,這種過度付出便是“表演者”的常態:她希望透過反覆強調自己的付出,迫使尼克變成自己滿意的樣子。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尼克曾嘗試做一個“觀眾”,演繹一個理想丈夫,可婚後的安逸生活很快讓他沒了鬥志,原來胸無大志的本性顯現出來:他抱著薯條看電視傻樂,把妻子送來的書拿去墊椅子,總而言之,他不想繼續扮演一個上進者的角色。

長期扮演一個不屬於自己的角色是很難的,我們本身就在社會賦予的角色裡,教師、警察、員工等等,回到愛人身旁本應是最放鬆做自己的時刻,如果還要扮演譬如“表演者”或“觀眾”這樣的角色,很容易便會疲累,關係自然難長久。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電影充滿戲劇性,卻並不失真。

有多少人生活在被控制的親密關係中?自己的真實需求被排斥,感受不到愛和包容,於是更不願意向伴侶袒露自我,慢慢心生怨恨甚至摻雜了一點點仇恨……如果是這樣,我們跟“手刃”另一半的電影劇情,又相距多遠呢?

真正深刻互動的情感交流一定是複雜、漫長而充滿風險的過程。因為你會因為對方的一個冷漠眼神而失望,對方也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輾轉難眠。投入感情的同時也意味著風險,在乎一個人,我們就會受傷。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於是,很多人選擇呆在自己的角色裡——這就是“假性親密關係”誘人的地方,每個人都在自己角色的“殼子”裡,心照不宣地扮演著“丈夫”、“妻子”的角色。

這種看似穩定的關係卻會讓人逐漸陷入一種情感上的麻木,本應親密的兩個人關閉了交流通道,拒絕了相互撫慰、共同取暖的可能,關係處於僵死狀態。

“假性親密關係”中的雙方無法袒露真實的自己,因而會更敏感多疑,這段關係也會隨之脆弱,時刻充滿危機。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好的感情

是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刺激和生長

經常在公號後臺收到讀者傾訴愛情和婚姻中的艱難,很多情況的本質是,兩人在一段社會承認的形式上的關係(比如夫妻)中逃避真正的關係(相互付出、接納、尊重)。這其實是最顯著的假性親密關係。

那些“他這麼做是不是不愛我”的詢問,其實都不足以解釋問題,更無助於解決問題。

為了更好的幫助讀者,我彙總一些關乎日常情感的普遍性問題,採訪了《假性親密關係》的作者同時也是著名心理諮詢師史秀雄老師。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一、伴侶陷入假性親密關係的原因是什麼?

史秀雄:

“我認為是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我們國家整體的大環境,家庭氛圍,學校氛圍,對於親密關係的理解、探討、教育、引導是非常缺失的。

長大進入親密關係之後,其實沒有一些能夠參考的榜樣和模範。在這種情況下進入親密關係,我們便只懂得去維繫形式上的一種親密,但對於親密關係中需要去做的很多事情,(比如)建立溝通,相互瞭解,達成一致,處理衝突跟爭吵,所有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辦。

所以說大家就只能糊里糊塗地這樣過下去,導致親密關係中很多問題處於一個逃避的狀態,時間久了的話,我們就習慣了不去談很多東西。”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第二個原因則是,親密關係的建立需要兩個人敞開心扉,把脆弱面流露出來,但對很多人來說展現脆弱面是很困難、很可怕、很有威脅的事情。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在關係裡就會用另外一副面孔來應對,比如說明明擔心對方不愛我,但是我裝出來的是我不在乎無所謂。

或者說裝出來是我對對方有很多的指責,很多的攻擊、挑剔,人們在關係當中很容易用一些具有攻擊性的情緒去掩飾自身脆弱,這也是很多假性親密形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在原因。”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二、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的情侶還存在愛情嗎?

史秀雄:

“在我幫助過的夫妻和伴侶中都是有愛存在的,也是我認為很可惜的一點,分開或離婚也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傷害。”

三、大部分戀人是否都存在假性親密關係的現象?

史秀雄:

“不敢說大部分,因為我沒有這樣的統計,但我覺得每一段親密關係都很難,每段關係當中都涉及到兩個人在感情上要敞開自己,要一起經歷很多的波折,一起處理很多的矛盾跟衝突。

但有很多關係,遇到問題之後既不去面對,也不去探討,更不會從中去得到一些啟示。

兩個人的關係不會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刺激和生長,而是停滯在一個非常固定的狀態上。對於這樣的關係,產生假性親密的機率就會更大一些。”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5個點

告別機械式互動,收穫高質量的感情

在採訪過程中,史老師就“假性親密關係”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假性親密關係’的形成就好像兩個孤獨的孩童在一夜之間長大,沒人教導的情況下要去適應兩個人的生活瑣碎與相處,無法包容和理解因為彼此的不同而產生的衝突,便選擇了逃避和遮掩。”

在愛情面前我們都是新手,在生活中跟親密關係中的難題短兵相接,在受挫過程中一步步成長,也在解決不當時傷害到自己和最親近的人。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如果你不滿足於冷冰冰、機械式的互動,覺察到自己內心的匱乏,想要收穫高質量感情,你可以透過訓練來轉變和修復那些看似毫無轉機的關係。

《假性親密》在書中提供了“Dream”系列解決方法:

1、發現(discovery):認識到自己正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之中,並樂於改變。

2、修復(repair):承認與所有人保持距離並不能避免不安與焦慮的情緒,與伴侶一同參與到修復過程,相信自己可以安全地接受別人,放棄必須有人要受到指責的想法。

3、賦能(empowerment):覺察你固有的思維套路,接受在親密關係中你應負的責任,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一吵架就逃?檢驗真感情的第一標準就在這裡

4、替代選擇(alternatives):認識到你對生活、對他人的想法與感受是可以改變的;有意識地去改變;擴大你對改變和成長的意願。

5、互惠關係(mutuality):接受生活的活力、不可預測性,甚至消極的一面。如生活本來的樣子;樂於分享生活;在親密關係中作為個體和合作者繼續成長。

剛開始嘗試時可能會很艱難,但收穫一份真摯長久的感情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

婚姻就像兩個人牽手站在海邊,生活中的問題就像一疊又一疊襲來的海浪,很容易將兩人衝散。但請相信,只要兩個人的手攥得夠緊,每一次海浪的侵襲都會給你們帶來一點禮物,可能是貝殼,可能是海螺,可能是大海最深切的祝福——一生相守,相知相愛。

如何維護親密關係,如何愛一個人是一生的課題。幸運的是,我們有一生的時間可以努力,慢慢向那個滿分答案靠近。

祝福你和愛人能一起拉著手往前走,擁有很多愛和溫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