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真的喜歡找和他們“母親”相像的女友嗎?研究說:是真的。

策劃、撰文 / Crystal、二狗子

專業支援 / 長安夜

編輯 / KY主創們

*本文場景為異性戀語境*

作為一個古怪問題研究愛好者,前幾天我在豆瓣快樂衝浪時,看到這樣一條提問:

男人會不會因為女性和自己的母親相貌相似,就對對方產生好感?

這種“相似”,有的關乎相貌:

男生真的喜歡找和他們“母親”相像的女友嗎?研究說:是真的。

cr。豆瓣 人間情侶觀察組

有的之於性格和相處模式:

cr。豆瓣 古怪問題研究中心

這讓不少感受到自己被“代餐”的女性,忍不住在社交平臺上發出了疑問:

“他是不是有戀母情結,想在我身上找到缺失的母愛啊?”

cr。微博廣場

不僅關係中的女方存在這樣的困擾。一些男性在戀愛過程中,也察覺到了這種有些特別的擇偶偏好。

cr。微博廣場

cr。知乎

在社交平臺上,類似“你們會想找一個和媽媽性格三觀等很像的女朋友嗎”“如何評價『男生要找個像母親一樣的女人』的言論”“是不是男生都想找一個像媽媽的女朋友”的提問,也從不稀缺。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

找尋和自己母親相似的人作為伴侶的男性,是否存在著“戀母情結”?如果不是,我們又該如何解釋這種現象?它會對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來看今天的文章。

男生真的喜歡找和他們“母親”相像的女友嗎?研究說:是真的。

雖說“男朋友和我談戀愛,原因竟是我和他的親媽相像”這件事,乍一聽像個網路段子。然而事實上,這樣的情況並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特例。

“選擇和異性父母長相相似的人作為伴侶”這件事的發生,早已刻在了我們的基因裡。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為了使自己的基因最大程度得到遺傳,人們的確會更加偏好那些和自己基因相似的人(Rushton et al。, 1984)。也就是說,無論性別,

我們本就會偏愛那些和我們父母的相貌、性格有相似之處的潛在戀愛物件。

研究人員又進一步發現:男性對於和母親相似異性的偏好,比起女性又更勝一籌

(Jedlicka, 1980; Vos, 1995)。

芬蘭Turku大學的研究人員招募了70名男性和女性,並將每人配偶的臉與ta們異性父母的臉進行比較。研究人員發現,相比女性參與者,

男性參與者伴侶的相貌都與他們的母親有著明顯的相似之處

(Heid, 2015)。

並且,

男性母親的性格特質,同樣也會影響他們對伴侶的性格偏好

:eHormany網站的一項調查顯示:

有64%的男性會選擇和他們自己母親性格相似的伴侶。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

對於男性來說,“如何和異性相處”這件事,是在他們和母親的接觸中習得的。可以說,幼年時和母親的相處,奠定了他們日後與異性互動模式的底色。

長大後的他們,也會更偏好和與母親相似的人相處。

舉例來說:

如果男性小時候,母親給予他的愛是溫暖、穩定、富有安全感的,那麼長大後他很可能會愛上同樣包容、情緒穩定的異性;

反過來,如果他的母親性格冷漠、喜怒無常,那麼他日後也會更容易選擇焦慮水平高、情緒化的女性,來作為自己的伴侶

(Collins & Read, 1990)。

此外,相似的生育年齡(Perrett et al。, 2002)、出生地(Jedlicka, 1984)、教育程度等因素,也會影響男性成年後的擇偶偏好(University of Iowa Health Sciences, 2008)。

看到這裡,一些擁有相似體驗的女性讀者可能已經磨刀霍霍向男友:看,人家KY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老實交代,你和我談戀愛,是不是就是為了找個媽?!!

咳……請情緒激動的讀者大大們姑且按捺下自己的心情。接下來,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

選擇和母親相似的人作為伴侶,到底和“戀母情結”有沒有關係呢?

戀母情結,也被稱為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

根據弗洛伊德的說法,處在3-6歲發展階段的小男孩會在潛意識裡把自己的母親當作慾望物件。

長大後,為了解決俄狄浦斯情結,他們便會尋求一個和母親有著相似特質(包括外形、依戀型別等等)的女性作為自己的伴侶,以此轉移這種對母親的慾望。

可以說,

母親,就是男性自身理想伴侶的模版

(Daly & Wilson, 1990)。

對那些小時候與母親相處和睦、本身即是安全型依戀的男性來說,幼時與母親的相處經歷會讓他們更偏向選擇一個與母親類似的安全型人作為伴侶(Collins & Read, 1990; Frazier et al。, 1996)。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擁有這樣的幸運。

有一些母親自身就是不安全依戀型別者。在她們的子女看來,

母親是焦躁不安的,是敏感易怒的,甚至是冷漠的。自己與母親的關係,是不穩定、不安全的。

和母親的相處經歷,給他們留下了太多揮之不去的失望、怨恨和悲傷。想要在母親身上獲得足夠的愛與包容,似乎成為了一件無比艱難的事。

這就會導致兩種完全截然相反的結果:長大後,

一些人會對母親這樣的女性敬而遠之

(Bereczkei et al。, 2002);另一種情況則是,他們在潛意識中選擇了一位和母親相似的伴侶,

又一次踏入痛苦但熟悉的泥淖。

男生真的喜歡找和他們“母親”相像的女友嗎?研究說:是真的。

潛意識裡,他們依舊渴望著一段穩定、安全的親密關係。但是,沒有被堅定愛過的孩子,要如何瞭解愛的真實模樣呢?

於是他們又一次投入了一段錯誤、但卻熟悉的戀情,

自以為在這段關係中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安全感,卻忽略了關係本身帶給他們的痛苦感受。

而另一些人實際已經意識到了母親與自己之間的不良關係模式,卻依舊會選擇進入一段相似的關係。因為他們的內心隱秘地期盼著,自己能用這樣的方式來修復自己過往的創傷:

是不是隻要再重來一遍,結局就會變得不一樣?

童年的傷痛成了他們過不去的坎。懷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們一次次用與母親相似的關係模式同伴侶親近,卻只能又一次地爭吵、分離。

值得一提的是,

男性對於與母親相似伴侶的偏好,同時也是長久以來社會對於男性根深蒂固刻板印象的結果。

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

大多時候,我們的社會和文化推崇的所謂“男子漢”的形象,是“頂天立地的”“強大的”“被需要的”,卻忽略了男性在事實上存在的表露脆弱、正視自我的情感需要。

此時,

一位與母親相似的伴侶,便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成年後的“避風港”。

當男人被所謂“男子氣概”的要求壓得透不過氣時,母親的存在,給了男性表達需求的空間。在母親面前,他可以毫無負擔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脆弱的一面,正如幼時,母親用溫暖的手掌輕柔地安撫他那樣。

在和母親相似的伴侶身邊,男性得以直視內心的慾望和渴望,也重新找回了自由地塑造自己的能力。

男生真的喜歡找和他們“母親”相像的女友嗎?研究說:是真的。

無法忽略的是,有些時候,“母親”和“伴侶”之間的相似性,確實會成為雙方親密關係發生衝突,甚至破裂的導火索。

終於逃離了令人窒息的母親,卻再次和相似的人步入親密關係——對那些明知道母親的某些特質(如

神經質(neuroticism)

)是不好的,卻有意無意地選擇了相似伴侶的男性來說,這無疑是一個

糟糕的惡性迴圈

這樣的浪漫關係,顯然也會更容易走向分道揚鑣的結局。

但有時,選擇一位和母親相似的伴侶,也很可能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男性在和這樣伴侶的相處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感到一種“似曾相識”的

舒服和安心

。過去的經歷,讓他更容易預判對方的行為,因此,他也會

更懂得如何和對方相處

不過也要注意,不要因為對於和母親相似特質的偏好,就無底線地把伴侶當作媽,把對方看作保護者、照料者,而不是戀人。這種角色上的認知同樣會影響你們之間的關係,造成

性生活乏味無趣

(Beccia, 2021)等問題。

(本文主要討論的是男性群體中不極端、不過度的,對和母親相似伴侶的偏好現象。

如果你或你的伴侶對於母親的情感,遠遠超出了“男性把母親當作擇偶模版”的範疇,如,男方的母親毫無邊界地介入了你們的關係;把你們之間的相處事無鉅細地向母親彙報;他的母親全權左右了你們關係的進度;甚至更為極端的行為,請果斷離開這段關係,或尋求專業幫助。)

對於那些從小沐浴著母愛長大的男性來說,從伴侶身上找尋某種和母親相似的特質。這件事可以被看作是他內心那個小男孩,面對荊棘叢生的成人世界,依然想追尋那些“遺失的美好”,渴望尋求一個長大後心靈的避風港。

這種有意無意在伴侶身上尋求和母親或多或少的相似性的行為,其實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

畢竟,相似性可能和很多因素一樣,只是吸引彼此的一個契機;而維持一段關係,更多的是需要真誠包容的心。

幸福的能力大多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如果察覺到某些相似的特質令人痛苦,我們可以試著跨出第一步——主動走出那張名為“熟悉感”的溫床,學著放下那些難以改變的過去和執念(相關閱讀:“曾經追過一場風,你是我不可能完成的夢。” | 研究:放不下的執念,怎麼辦?),嘗試去接觸真正能讓你開心、舒適的伴侶,哪怕是走進一段你不太熟悉的、全新的關係模式。

不要怕,那些令人遺憾痛苦的經歷已經是“過去式”,它們或許會影響你目前的選擇,但未來的故事,是由你自己來執筆的。

今日互動:你身邊有喜歡找和母親相似伴侶的男性嗎?快來留言區講講吧~

男生真的喜歡找和他們“母親”相像的女友嗎?研究說:是真的。

References:

Beccia, C。 (2021)。Do Men Marry Their Mothers?Medium。

Bereczkei, T。, Gyuris, P。, Koves, P。, & Bernath, L。 (2002)。 Homogamy, genetic similarity, and imprinting; parental influence on mate choice preference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33, 677-690。

Bereczkei, T。, Gyuris, P。, & Weisfeld, G。 E。 (2004)。 Sexual imprinting in human mate choice。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271, 1129-1134。

Bowlby, J。 (1969)。Attachment and loss。 Vol。1: Attachment。New York: Basic Books。

Brumbaugh, Claudia Chloe and R。 Chris Fraley。 (2010)。 Adult Attachment and Dating Strategies: How Do Insecure People Attract Mates?。Personal Relationships。17, 599-614。

Collins, N。 L。 & Read, S。 J。 (1990)。 Adult attachment, working models,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dating coupl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8(4), 6~A 663。

Daly, M。 & Wilson, M。 (1990)。 Is parent-offspring conflict sex-linked? Freudian and Darwinian models。Journal of Personality,58(1), 163-189。

Epstein, E。, & Guttman, R。 (1984)。 Mate selection in man: evidence, theory, and outcome。Social biology,31(3-4), 243–278。

Frazier, P。 A。, Byer, A。 L。, Fischer, A。 R。, Wright, D。 M。, & DeBord, K。 A。 (1996)。 Adult attachment style and partner choice: Correl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findings。Personal Relationships,3, 117-136。

Freud, S。 (1905)。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

Geher, G。 (2000)。 Perceived and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ents and partners: A test of a freudian model of mate selection。Curr Psychol19, 194–214。

Greenberg, L。 S。, & Foerster, F。 S。 (1996)。 Task analysis exemplified: The process of resolving unfinished business。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64, 439。

Heid, M。 (2015)。Why You’re Attracted to Women Who Look Like Your Mom。Men’sHealth。

Jedlicka, D。 (1980)。 A test of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mate selection。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12, 295-299。

Jedlicka, D。 (1984)。 Indirect parental influence on mate choice: A test of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46: 65-70。

Ni, P。 (2019)。Do People Choose Romantic Partners Similar to Their Parent?Psychology Today。

Perrett, D。 I。, Penton-Voak, I。 S。, Little, A。 C。, Tiddeman, B。 P。, Burt, D。 M。, Schmidt, N。, Oxley, R。, & Barrett, L。 (2002)。 Facial attractiveness judgements reflect learning of parental age characteristic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B, 269, 873–880。

Rushton, J。P。, Russell, R。J。H。, & Wells, P。A。 (1984)。 Genetic similarity theory: Beyond kin selection。Be- havior Generics14: 179-193。

Sroufe, L。 A。, & Fleeson, J。 (1986)。 Attach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ionships。Relationships and Development,51, 72。

Streep, P。 (2014)Why Your Partner May Be Like Your Parent。Psychology Today。

University of Iowa Health Sciences。 (2008, May 7)。It Might Be True That ‘Men Marry Their Mothers’。ScienceDaily。

Vos, D。 R。 (1995)。 Sexual imprinting in zebra finch females: do females develop a preference for males that look like their father?Ethology99, 252–262。

Wilson, G。 D。 & Barrett, P。 T。 (1987)。 Par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rtner choice: Some evidence for Oedipal imprinting。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 19, 157–161。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