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多動症,還是活潑好動?

你的孩子是多動症,還是活潑好動?

01

常常有家長詢問我:

孩子不服管教,做事一點耐心都沒有,上課總是調皮搗蛋,寫作業小動作不斷,好像永遠靜不下來,這種情況是不是說明孩子有多動症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多動症:

多動症的全稱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它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在我國,5—10%的孩子都患有多動症。

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裡做了詳細說明,ADHD的症狀主要是:

1 注意力缺陷,包括注意力很難集中和注意力過分集中,無法合理轉移

2 過於活躍,動個不停

乍看起來,好像孩子過分好動就是多動症,但這其實是誤解,而這樣隨意貼標籤也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你的孩子是多動症,還是活潑好動?

就拿前陣子來我諮詢室的健健(化名)來說吧:

健健今年剛上一年級,是個精力充沛的孩子,他的媽媽一進諮詢室就跟我抱怨:

“老師,你看健健是不是有多動症啊,每天在家動個不停,一點都坐不住,上課也動個不停!之前還被罰站了,因為老師說他上課下位亂跑。而且他脾氣大的不得了,發火時會用頭撞牆……”

而健健呢,他已經掙開了媽媽的手直接坐到沙發上,坐下來後還上下搖晃身體,腳也不老實,前前後後不停地踢。

表面上看,健健好像確實有多動症,但是經過更細緻的觀察和更深入的交流之後,我發現健健並沒有多動症。

首先,健健之所以上課離開位置亂跑,並不是因為他坐不住,而是“追自己的小汽車了”,他以為小學跟幼兒園一樣,有遊戲時間,沒有規規矩矩坐40分鐘聽課的概念;

其次,健健的注意力並非難以集中,也並非過於過於集中,他寫作業的時候靜不下心,但是玩小汽車、看動畫片的時候卻很專注,而且你叫他也是有反應的,並非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最後,健健的“壞脾氣”並非病理性的,而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他從小是隨外公外婆長大的,外公外婆更看重他是不是“健康”,讓他吃好玩好就行了,至於性格習慣的培養,就有些忽略了……

02

看到這裡,不知道對你是否有些觸動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看到自己以為的資訊,卻沒有去深究背後的原因,這可能會讓我們誤解孩子的言行。

那是什麼導致了健健出現了這些行為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外公外婆不怎麼帶健健出門,總是讓他看電視:

而看電視並不需要特別集中注意力,吃點東西,玩一會兒,都不影響劇情,長此以往就會讓孩子形成不專心的習慣。

除此之外,我們傳統的上課,主要是用“聽”的:

而電視主要是用“看”的,習慣“看”的孩子,上課“聽”就會比較難。

孩子會無意識的模仿動畫片裡的鏡頭:

健健可能從裡面學到了一些比較激烈的行為,比如不高興就摔東西等等。

健健的父母給他買了臺智慧手機,健健從此迷上了手機遊戲:

手機遊戲是一種即時獎勵機制,讓孩子可以立刻得到滿足,孩子游戲打多了,就會缺乏耐心,另外,遊戲打得不好可以重新來,這會讓孩子的耐挫性變得很差,稍不滿意就受不了。

你的孩子是多動症,還是活潑好動?

那家長該怎麼辦呢?

首先確定孩子不是多動症之後,就不要再隨意給孩子貼這樣的負面標籤,自證預言的影響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提過了,你越是說孩子不好,孩子可能就越會變得不好。

其次,看到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不老實、亂髮脾氣,可能家長下意識的反應是制止,讓他不要動,但這樣你只告訴了孩子不許怎麼樣,卻沒告訴他可以怎麼樣,孩子做什麼都不對,就會加重原來的問題行為;

最後我希望家長們可以多花點時間陪孩子,每天帶著孩子說說笑笑,有愉快的親子時光,孩子心情放鬆,專注度自然會提高,可以跟孩子一邊玩,一邊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給孩子貼上多動的標籤,很容易,但為了孩子的健康發展,我們需要更謹慎,避免給孩子錯誤貼標籤。

如果你想要閱讀本篇原文,那就請關注我們的專屬教育公眾號

【學之道講堂】

後臺直接回復

【孩子好動】

就可以了。

你的孩子是多動症,還是活潑好動?

檸檬心理讀書會-0元領書

▽▽▽

你的孩子是多動症,還是活潑好動?

《5分鐘心理學》系列全套x500本

你瞭解自我嗎?你想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嗎?

不妨看看這套收聽量超1。64億的《5分鐘心理學》實體書吧!

這套書包含了280+篇《5分鐘心理學》的內容,凝結了檸檬心理團隊三年多的心血。

在書中,檸檬用貼心的語言,從愛情、社交、情緒、成長四個方面入手,以專業的心理學打底,從點滴的身邊故事講起,幫你理清生命中的優先順序,從而找到成為更好自己的有效路徑。

我們準備了500本

0元包郵

送給大家

長按掃碼,參與活動免費領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