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麗吉特讓比她大3歲的婆婆,心甘情願接受了她當兒媳婦

馬克龍再次當選法國總統,比他大24歲的妻子和比他大27的媽媽同時出現在活動現場,關係融洽,沒有任何嫌隙和隔閡。這位婆婆最終接受了比自己小3歲的兒媳婦,真的很不容易,經歷了非常痛苦艱難的抉擇,最終從自身找原因,明白了布麗吉特的犧牲和成全,也就順理成章接受了。

布麗吉特讓比她大3歲的婆婆,心甘情願接受了她當兒媳婦

布麗吉特比馬克龍大24歲。最難接受他們愛情的,是馬克龍的母親,還不是那個被背叛了的丈夫。布麗吉特的丈夫知道了他們的戀情之後,默默地等了10年,等布麗吉特回心轉意,等馬克龍長大之後另覓年輕佳偶。但他等來的是布麗吉特的離婚協議。他大度放手了,從此跟三個孩子一起生活,再未結婚。

但是,馬克龍的母親,卻沒法放手,她無法接受兒子身邊的女人,是個比自己小三歲的老女人。馬克龍的母親開始也以為馬克龍小,把他們拆散,等馬克龍成年了,自然就離開布麗吉特了。但她等來的,不是兒子的回頭,而是她自己的接受。

布麗吉特讓比她大3歲的婆婆,心甘情願接受了她當兒媳婦

馬克龍15歲的時候,來到亞眠市拉普羅維登斯耶穌會學校,布麗吉特教法語和拉丁語的學校,與布麗吉特的大女兒勞倫斯同班。馬克龍喜歡戲劇,他參與了布麗吉特打理的戲劇工作坊,非常喜歡這個熱情而富有才華的老師。馬克龍經常找布麗吉特研討戲劇,二人打得過於火熱,漸漸傳成了緋聞。

馬克龍的媽媽知道後,開始根本不信,一個15歲的男孩就算早戀了,也根本不可能愛上自己同學的媽媽,一個39歲的女人。這不可能是愛情,也許只是青春期的孩子崇拜老師,喜歡一個女老師,夾雜了點朦朦朧朧的性意識。過一段時間,他長大點,明白了男女感情,自然就知道那不是愛情了。她也並沒有怎麼在意,覺得這件事兒如果過於粗暴干涉,可能反而不利於兒子的成長,而且,女方是一個成年女老師,三個孩子的母親,她怎麼也不會接受一個15歲孩子的愛,這太荒唐了。

布麗吉特讓比她大3歲的婆婆,心甘情願接受了她當兒媳婦

馬克龍媽媽想得沒有錯,一般人都不會這麼做。但是馬克龍和布麗吉特都不是一般人。

兩年後,馬克龍沒有離開布麗吉特,而是更加瘋狂地愛上了她。馬克龍的媽媽這才發現兒子是真的愛情。她很憤怒,找學校交涉。學校也覺得名聲不好聽,規勸過布麗吉特,但是,感情熾熱的馬克龍根本不管這些,而布麗吉特完全被馬克龍的熱情和堅定所折服,她是絕不會傷害馬克龍的感情的,除非馬克龍不愛她了。

他們的事情很快在當地傳開,引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大家都紛紛指責布麗吉特道德敗壞,勾引自己的學生,馬克龍畢竟是個16歲的孩子,懂什麼?但布麗吉特是老師,怎麼能接受一個和自己女兒是同學的男孩子的愛情?她應該拒絕,應該朝著正確的方向引導馬克龍,而不是由著他亂來,跟他談戀愛。

布麗吉特的家庭也受不了這種輿論,布麗吉特的父親痛斥這個小女兒讓他們家族蒙羞,嚴厲地要求她跟馬克龍斷絕關係。

布麗吉特讓比她大3歲的婆婆,心甘情願接受了她當兒媳婦

但布麗吉特根本聽不進去。也許是出於老師對自己欣賞的學生的愛護,也許是有一種母性的無私和犧牲精神,布麗吉特根本無法做出傷害馬克龍的事情,她根本做不出讓馬克龍失望和傷心的事情。

無奈,馬克龍的母親親自找到了布麗吉特,怒斥她喪失了老師的師德和人倫底線,讓她離開自己的兒子。布麗吉特卻絲毫不退讓,斬釘截鐵說:“我要這段愛情”。

馬克龍的父母也不是一般人物,父親是醫生,母親是皮卡迪大學(University of Picardy)的神經學教授,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他們不能把布麗吉特從兒子身邊趕走,就決定動用自己的一切社會關係,把馬克龍轉學到巴黎,遠離布麗吉特的家鄉亞眠市。

他們把馬克龍轉到了巴黎的一所著名中學——亨利四世中學,法國大名鼎鼎的精英搖籃。

那個時候,馬克龍還沒有能力反抗父母的命令,他只能聽從。臨走前,他對布麗吉特說:“我一定會回來娶你的。”

馬克龍的媽媽以為把兒子和布麗吉特分開了,兒子到了新的環境,會交到新的女朋友。但她沒有想到,一兩年之後,布麗吉特也來到了巴黎,在16區的一所天主教私立中學教書。

這個時候,馬克龍已經考入巴黎第十大學學習哲學,他不但沒有和布麗吉特斷交,而是跟穩定地約會熱戀。

面對此,馬克龍的媽媽知道地域上分開他們是沒有用的,他們的心連線在了一起。而且,她發現,其實是兒子更離不開布麗吉特,他渴望布麗吉特在他身邊,而不是布麗吉特追著兒子不放。二人關係的開始,布麗吉特是在兒子的熱烈追求下,被感動的。起初,布麗吉特只是把馬克龍當成一般的學生,只不過是因為馬克龍的才華而更欣賞這個學生,她是絕對沒有心勾引一個小自己24歲的學生的,她是一個優秀的老師。是馬克龍先愛上了布麗吉特,布麗吉特開始也沒當回事,把他看成正常的學生喜歡老師,或者把她當做母親一樣想要親近她,愛她,跟老師交往比較多,喜歡跟她在一起,僅此而已。作為老師,她絕對不會先把學生的這種對老師的愛慕理解成男女愛情,她想到母子親情,也不會想到愛情。

但是,馬克龍大膽而熱烈的愛讓她無法拒絕,她不能看到他失望而傷心的眼神,想到他會因為她的拒絕而悲慟,她心如刀割。與其說她愛他,不如說,她無比地心疼他,想要成全他。為了讓他開心快樂,充滿向上的動力,她願意犧牲一切,自己的名聲、家庭,她願意放棄這一切陪在他身邊,照顧他,滿足他對她的一切需要。其實,在這段感情中,布麗吉特放棄了很多,犧牲很大,她真的就像一個母親圍著孩子轉一樣,只要馬克龍需要,她一定滿足他,不惜犧牲一切。

布麗吉特讓比她大3歲的婆婆,心甘情願接受了她當兒媳婦

馬克龍媽媽慢慢理解了布麗吉特,她的犧牲要比馬克龍多得多,是馬克龍在拉著她不放。如果馬克龍不想要她了,其實無論她怎麼做,都沒有可能挽回,她可能也不會挽回,會為了他而悄悄離去。

布麗吉特的愛是勇敢而無私的。那是一個母親的愛,如此荒唐,她也依然滿足他,明知道這也許不可能長久,她也依然願意付出,只要他不放棄,她就寵愛他,絕對不會先放棄,讓他痛苦。

可是,是什麼導致了馬克龍會如此迷戀一個媽媽輩的老師呢?

馬克龍的媽媽慢慢梳理自己的思緒,從馬克龍的成長經歷中尋找答案。

馬克龍的父親是醫生,媽媽是大學老師,他們都非常忙,為了全心發展自己的事業,他們把馬克龍交給祖母帶。

馬克龍從小跟著祖母長大,童年經歷裡,影響最深的是祖母。在他回憶童年時光的文章中,充滿了對祖母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他寫道:我的祖母……是她教導我要認真學習。從我5歲起,每天放學後,她還要花好幾個小時教我語法、歷史、地理、閱讀等。我曾經整日整日地大聲朗讀莫里哀、拉辛、喬治·杜哈曼、莫里亞克和季奧諾的作品。我記得小時候,每逢學校有考試,祖母都會在焦慮不安中等待我回家,哪怕是一場無足輕重的小測驗。

馬克龍孩提時代是和祖母在一起生活的。馬克龍還在書中長篇累牘敘述了祖母的愛好和出身:“在我祖母眼裡,再沒有比文學、哲學和大作家更要緊的了。因為,正是教育改變了她自身的命運……”

因為祖母喜歡文學、哲學,所以,馬克龍也喜歡文學,哲學。他對戲劇的熱愛,也來源於此。

“我的祖母是一名教員。……那時候,普通家庭對女孩受教育存在很多偏見,在與這些偏見抗爭的過程中祖母從未氣餒……”

“如今她已離世,我沒有一天不在想念她,也沒有一天不在找尋她的目光,因為我希望自己未來的工作無愧於她對我的教誨……”

“她的音容笑貌,她給我講述的那些往事,以及她的自由和嚴苛,至今都影響著我。”

他深愛他的祖母,但可惜,在他未成年的時候,她就去世了,這對他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她。他“沒有一天不在想念她,也沒有一天不在找尋她的目光,”包括他後來從事的工作,都是為了“無愧於她對我的教誨。”

布麗吉特和他的祖母太像了,都是老師,都一樣地喜歡文學,哲學,戲劇,性格上也還有很大的相同之處,都有堅定的意志,都不會向周圍環境妥協,都會為理想而奮鬥,都懂得付出和自我犧牲。

布麗吉特讓比她大3歲的婆婆,心甘情願接受了她當兒媳婦

馬克龍從布麗吉特身上,看到了太多祖母的影子。他不由自主想靠近她,想要和她在一起。離開她,他心裡就很難受,彷彿有個情感的空洞在往下沉。

布麗吉特看到了自己對他的影響,才要捨棄一切去照顧他。

馬克龍被轉學到巴黎之後,一直在給布麗吉特寫信,寫了無數封情感熾熱的信,難道布麗吉特不回信,冷淡他就好嗎?不一定,如果馬克龍無心學習,頹廢了呢?這不是沒有可能。而布麗吉特迎合他的熱情,最起碼安慰了他的心靈,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動力,和學習的熱情。

他們的戀愛長跑14年,不是一般的戀人能堅持的,他們的感情已經超越了異性的愛情,上升到了靈魂知己的境界。

馬克龍的媽媽最後得出結論,是自己的兒子離不開布麗吉特,他需要布麗吉特這樣的人。而布麗吉特其實是被選擇,但她為了馬克龍,放棄了自己原有的一切,不計代價去迎合馬克龍,成全馬克龍,開始是保護他的心靈不受傷害,讓他出色完成學業,後來是為了他的政治事業,再次放棄自己的工作,圍著他轉,為他的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她一直在為馬克龍服務,沒有自己。布麗吉特的感情滋養了馬克龍,她幾乎是馬克龍感情的土壤。

馬克龍的媽媽沒有理由要從馬克龍身邊趕走布麗吉特,她對馬克龍的作用和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她這個母親。馬克龍一直沒有母親,他無所謂,但他不能沒有布麗吉特,他的感情世界會空。

想明白這些,馬克龍的媽媽感到很慚愧,自己對不起兒子,她應該感謝布麗吉特才對。

她沒有阻止他們結婚,而是選擇了祝福,並適時地退出了他們的生活,把兒子交給了兒媳婦布麗吉特,一個比自己小3歲的女人,不再幹涉他們的生活。

馬克龍的母親完全退出了他們的生活,只在當出現的重大時刻,支援一下兒子的事業,分享一下他們的喜悅。但是,她從來不搶兒媳婦的風頭,把所有高光時刻都給了兒媳婦。她徹底放手了。

作者:蔚菲虹:撰稿人,編劇。在繽紛的世態人情中,理出決定人生高低成敗快樂與否的背後準繩,給你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