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小王剛從大學畢業,正在四處奔波尋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有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不需要!”

“那麼記者呢?”“也不需要!”

他毫不氣餒,繼續說:“那麼工人、校對呢?”

“沒有,我們現在什麼空缺都沒有了!”

談話進行到這裡,幾乎所有面試的人都會失望地離去,可是他卻不這樣想。“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

首因效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說著,他從公文包裡取出一塊精緻的小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僱傭。”

總編愣了一下,看了看這塊小牌子,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願意,可以到我們的廣告部來工作。”

小王透過自己製作的牌子表現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極大的興趣,最終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由社會心理學家盧欽斯透過實驗首次得到證實的。

它是指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這種印象會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主要的地位。

心理學研究發現,與人初次見面,45秒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

首因效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這一最先的印象對他人的社會知覺會產生比較強烈的影響,並且會在對方的頭腦中佔據著主導性地位。

我們需要更為客觀地去評價一個人,而儘量減少第一印象對其以後行為判斷的影響;也需要注重自己在給他人第一印象時的表現。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現代社會,不管是愛情還是工作,基本沒有人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一個自己印象不好的人。

一般而言,人們都願意同那些衣著乾淨整齊、端莊大方的人接觸和交往。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做對的題目儘量出現在前15道題,而讓學生B做對的題目儘量出現在後15道題,然後讓一些人對這兩個學生進行評價:誰更聰明一些?

結果發現,多數人都認為學生A比學生B更聰明。

首因效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這是因為,首因效應在本質上是一種優先效應,當不同的資訊綜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總是傾向於重視前面的資訊。

即便是人們同樣重視了後面的資訊,也會覺得後面的資訊是非本質的、偶然的,人們習慣於按照前面的資訊去解釋後面的資訊,即使後面的資訊與前面的資訊不一致,也會屈從於前面的資訊,以形成整體一致的印象。

所以,大多數人都會認為A更聰明、出眾。

所以,能否讓自己脫穎而出,與我們在與人交際時給人所留下的第一印象密切相關。

首因效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學家認為,第一印象主要收到性別、年齡、衣著、姿勢、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徵”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優雅的姿態、得體的談吐、合宜的衣著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其他的個性特徵。

用首因效應為自己贏得先機

我們不能忽視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我們應該透過提高自身修養去修飾自己的外在形象,搶佔職場和愛情中的先機。

王小姐就是一位極為注意自己給人的第一印象的人。

她很看重自己的衣著,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她都有一定的講究。

出席朋友舉辦的宴會時,她愛穿莊重的長裙;與男友約會的時候,她喜歡穿青春活潑的短裙配外套;出外旅遊或上街購物,她一般會穿乾淨整潔、精神利落的牛仔服;晴天她選擇穿粉紅色的毛衣,陰天則選擇穿淺綠色的女式西服……

首因效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她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優雅漂亮,無論是上班還是走在大街上,她都是人們心目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她漂亮但不妖豔,引人注目但不張揚,無論男女同事都喜歡和她交往。

這樣的人在人群中怎麼能不出眾呢?有時候,第一印象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前途,甚至是命運。

當然,首因效應在很多方面可以給我們一個好的開始,但更深層次的交往還需要看個人的內在修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