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女人過了70歲,還是想找男人?這種心理正常嗎

人類終究是一個社會性生物,即使有那些喜歡獨處的人存在,長時間不和別人交流,還是會讓人感到孤獨寂寞。

無論到了什麼年紀或是什麼樣的人生階段,我們總歸希望能夠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庭,身邊有一個可以信賴並相伴一生的伴侶。

最近就有一檔專為老年人舉辦的相親節目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看完節目後有不少網友都感到疑惑。為什麼這些老太太已經超過70歲,還想繼續找男人呢?相信看完下面三位女性的肺腑之言,你就能夠對她們的心態有所理解。

為什麼很多女人過了70歲,還是想找男人?這種心理正常嗎

朱阿姨的丈夫離世比較早,她很早就過上了獨身一人的生活。因為子女早早成家立業,平時她只能一個人待在家裡,空曠的房間不時勾起內心孤獨的情緒,她覺得這樣的生活簡直度日如年。

她非常羨慕鄰居秦大媽的生活。雖然秦大媽的丈夫也早早離世,但沒過多久秦大媽就又找了一個情投意合的老伴,現在兩個人每天都有說有笑的,生活也十分幸福。

韓阿姨的丈夫幾年前患上了癌症猝然離世,她只好搬到兒子家和兒媳孫子住在一起。但是因為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存在較大差異,生活方式也難以磨合,韓阿姨經常和兒子一家出現矛盾。

為什麼很多女人過了70歲,還是想找男人?這種心理正常嗎

何況一直居住在兒子家裡,韓阿姨內心也有些不安,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她現在只想趕緊找一個老伴搬出去居住,不要再給兒子一家人添麻煩了。

張大媽住在農村,丈夫幾年前也因為生病去世。雖然現在生活沒有太大問題,兒女也非常孝順張大媽,每個月都會給她打一筆數額不菲的生活費。但是因為現在年紀大了,張大媽並沒有太多需要用錢的地方。

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陪伴,張大媽的兒女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裡能夠見面的時間屈指可數。

當然張大媽也不想對子女有太多要求,現在她只希望能夠找到一位說說知心話的老伴,兩個人也能在一起找點樂子,生活也不至於像現在這麼無聊。

為什麼很多女人過了70歲,還是想找男人?這種心理正常嗎

可以看出這三位70歲以上的女性對另一半的要求並不高,這個年齡段的她們更加註重情感需求。這其實也是心理學家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日本有一位名叫渡邊淳的作家,在自己的小說中以三位女性的需求為例,進而延伸到對社會問題的思考。

小說主要描述在養老院進行的老年愛情故事,作者希望能夠藉助這些老人的故事,讓人們意識到老年人也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老年人只是年齡比較大,身體機能逐漸老化,但他們同樣是人類,而不是可以被拋棄的老化機器。

在那些公寓式的養老院裡,老人們仍然對情感有所追求。這些老年群體也有著非常鮮明的性格特點,比如老年女性會喜歡唱歌跳舞等群體性較強的活動,老年男性則喜歡遛彎或者下棋等獨處活動。

為什麼很多女人過了70歲,還是想找男人?這種心理正常嗎

和老年男性相比,女性的思維也會更加活躍,她們的思想相對來說更加開放。從自理能力方面來看,女性也能夠更好的滿足自己對生活方面的需求,她們可以同時兼顧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子女。老年男性則很難做到這一點,他們更需要他人照顧生活。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對老年夫妻中的妻子先離世,丈夫往往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適應生活的變化。甚至有不少人都變得精神萎靡,久久不能平復自己的心情。

失去丈夫的妻子則更容易適應這種轉變,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下一任伴侶。

渡邊淳小說的情節,也從側面論證了心理學中關於幸福論的理念。該理論認為人們的幸福才是透過建立人生目標和親密關係形成的。老年階段的人們已經逐漸放棄了自己宏大的人生目標,這時男性就會更加依賴自己和妻子的親密關係。

為什麼很多女人過了70歲,還是想找男人?這種心理正常嗎

對於此時的他們來說,失去妻子就是失去了幸福感的主要來源。這麼看來,70歲以上的女性出現情感上的需求也是正常普遍的。如果女效能夠擁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那麼親密關係在她們人生中的佔比也會降低。

這時她們就不會再依賴親密關係獲取幸福感。但70歲以上的女性很難繼續工作,她們自然也會將自己的關注焦點轉移到親密關係上來。想要讓她們徹底擺脫這種困擾,就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首先老年人不能經常認為自己年齡大了,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了。這種思想會阻礙老年人的成長和發展。其實老年人同樣需要學習,培養一個可以長期進行的興趣愛好,一樣可以幫助他們擺脫空虛的現狀。

為什麼很多女人過了70歲,還是想找男人?這種心理正常嗎

同時年輕人也要減少對老年人的歧視,更加坦然的接受老年人需要情感需求這一現實。親密關係也是人們在社會發展中連線彼此的一種紐帶,老年人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他們自然也擁有活得更加自我的權利。

70歲以後的老人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已經微乎其微,如果連僅存的情感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他們自然會認為人生已經毫無意義。大齡單身女性想要繼續找男人,擁有一個互相攙扶的老伴,本就不需要感到羞恥。作為年輕人,我們也應該對此表現得更加平常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