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酸味

人生中的酸味

黎荔

人生中的酸味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一些話,比如“激情的紅色,憂鬱的藍色”,比如“你笑得很甜”,或是“這句話說的真酸”——為什麼用“真酸”來形容某句話給我們的感受呢?有人說話酸溜溜的,我們是不是聽著聽著就感覺出來了。人類的大腦與生俱來有一種特殊的機制,能夠把不同的感官——視覺的、聽覺的、味覺的、嗅覺的、觸覺的天然地整合在一起,找到它們當中相似的關係,並且能夠讓它們之間完成一個翻譯和轉化的工作,在電光火石的剎那間。在醫學上這叫Synesthesia,中文叫通感。這是人的身體的獨特機制,大腦喜歡多重感覺的世界。

今晚想探討下“酸”這種感覺,它不僅僅是一種味覺,它還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感受。心酸,辛酸,尖酸,酸楚,酸澀,心理感知上的酸到底是什麼?

人生最初的味覺是甜味,人類天生偏愛甜食,這也許是寫在基因裡的密碼。新生兒從不會對甜味產生厭倦,他們會接受母親給予的一切味道,且照單全收。甜味停留在孩童時代的記憶中,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樂,同時呼喚起滿足、幸福、愛等等心理上的感覺。但是,人不會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會一直滿足生命裡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覺得膩。

甜的東西放久了,常會發酸。感覺酸,多在舌頭兩側。大概是在身體發育之後,十二、三歲左右,這時被稱為青少年,古人稱為慘綠少年,好像沒有熟透的果實,透著一種青澀的酸味。分佈舌頭兩側的酸的味蕾,到青少年時期開始發展成熟。與酸的味覺體驗同時而來的,就是關於酸的心理知覺。甜味如果是純粹幸福的陶醉,那麼酸味似乎多了一點憂愁。就如沒有放糖的檸檬汁,鹽醃漬的青芒果,少年時代的那種酸,是初嚐到生命裡的失落、悵惘,油然而生的一種不算嚴重的感傷。當一個人知道世界不是隻圍著他轉,總有許許多多的求不得、不滿足,身邊人比他更有競爭優勢、更能獲得他人肯定,他的心中就有些酸了。當我們說一個人“好酸”,當然不是指他身上的氣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種在得不到時的一點點忌妒、譏刺、不滿足的失意委屈。

人生中的酸味

酸味是比甜味更復雜的味覺,當然,還有苦辣鹹臭、百味雜陳的龐大而複雜的人生,在前面等待著這一個開始覺醒的少年。“酸”是一種失落感,人經過數百萬年進化而來,我們都有好勝的基因,人不能忍受失敗與卑微,人會情緒化,會難過,有強烈的索求之心。這就是所謂的七情六慾,愛、恨、焦慮、恐懼、嫉妒、悲傷、憤怒、喜樂、慾望等等情感,都是來自我們的潛意識,我們的心靈深處。我們有很多心理、身體機制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們能幫助傳播基因,而不是因為它們能讓我們更幸福、更健康。比如嫉妒、焦慮、憤怒、抑鬱等負面情緒,會讓我們的心靈飽受煎熬,但由於它們能提高我們生存和繁衍的機會,從而更廣泛地傳播基因,因此,仍然牢牢地安營紮寨在我們心裡。

從積極的角度看,酸是一種學習,酸是一種功課,人生當然要學習失落,你怎麼可能要什麼就有什麼?酸甜苦辣,百味橫陳,這才是人生。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從“天真”邁入“現實”的過程。每一種幸福的背後,也都有著百樣的心酸做鋪墊。以現實中的情感為例,戀愛不都是甜蜜的,一定得各種味道混搭。所謂戀愛像蜜糖一樣甜的理論都是紙上談兵,現實中的戀愛囊括了酸甜苦辣各種滋味,如果希望愛情只能甜蜜不能有其他滋味,那其實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戀愛中的高高低低就如同坐過山車一樣,一同享福也能一同吃苦的戀情方能走得長遠,不能正視和磨合在戀愛關係中所面臨的困難和障礙,就不能彼此以真實的狀態長久相處下去。

人生中的酸味

酸有百樣,有的清淡,有的濃烈,有的透亮,有的混濁,勾兌不同的人生際遇,慢慢在歲月中發醇。還記得電影《芳華》的結尾部分,當電影螢幕上,失去一臂滿臉滄桑的劉峰和同樣一臉風霜的文工團女孩在金色的陽光裡輕輕相倚時,看到此處很難不唏噓感慨,一種非常劇烈的心酸會湧上每一個人心頭。成人的世界很殘酷,想換個階層都得脫成皮。無論是利用別人上位,還是自己奮鬥,其實一樣辛苦。凡事都是有代價的,哪種人生比較辛酸,這是無法比較的。當然,比起能吃到葡萄的人來說,那些吃不到葡萄的才是真的酸澀。人們一起被裹挾在時代的洪流中,互相爭鬥、互相傷害,但仍然無法避免度過“艱難”的一生,所有的人到最後,臉上的滄桑,其實不分伯仲。

這種人生暮年的酸,不若少年時的酸那般單薄,它是從人生的各種況味——慾望、罪惡、感傷、孤獨和幸福等等諸多感受中穿越而來的,它捉摸不透又迂迴曲折,它是淺淺的笑,是無言的唏噓,是欲說而又不容說破的酸楚。一直要等到時間過去,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才能領會這種蕩氣迴腸的酸。那些註定要錯付的深情化成漫天飛雪,幽幽落滿了時間的深谷。

酸味,囊盡人生百態。但酸也只是人生五味之一,在酸之外,還有別的滋味。是的,總還有別的。人的一生中,要經歷許多味覺,才會對生命有更深層的體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