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和電視劇中,張氏和沈從興的感情,到底有多大的差別?

看《知否》原著和電視劇,讓我覺得差別最大的人是英國公之女張氏。

電視劇裡,張氏經產子一事後變得強大起來,和沈國舅的感情也慢慢緩和起來。很符合電視劇的結局。

但在《原著》裡,張氏和沈國舅之間,卻還隔著千萬裡遠,雖說他們一共生了6個孩子,但張氏還是決定,等沈從興一死,她就帶著孩子搬出去住。

在原著裡,張氏對沈從興實在沒什麼情分,只不過因為這次婚姻是國婚,她沒辦法和離,否則以張家的權利,要女兒下半輩子幸福生活又有何難?

但張氏想得通透,既來之則安之。他們對我無義,我自關起門來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旁人如何又關我何事?

她的這份通透,還延續到沈從興原配大鄒氏嫡子的婚事上。

《知否》原著和電視劇中,張氏和沈從興的感情,到底有多大的差別?

一、沈從興嫡長子婚配困難,張氏通透不沾手

沈家嫡長子是沈從興與原配大鄒氏的長子。雖說沈府也算是高門顯貴(出了個皇后),但明眼人都知道,沈家看著熱鬧,其實內裡更加熱鬧。

小鄒氏一事鬧得京城沸沸揚揚,更讓那些要嫁女的人家都離沈府遠遠的。

誰都知道,要是嫁進沈家,新婦將會有兩個婆婆,一個是世家大族的高貴嫡母,佔了名分;一個是小鄒氏,佔了實際情分。

女兒嫁進去,只會兩面為難。因為新婦若是孝敬張氏,那鄒姨娘便會不滿,丈夫也會不喜,可若要一個金尊玉貴的嫡出小姐去討好一個妾室,當正經婆母伺候,又難免讓人笑話。

可除了高門嫡女,那些次些門第或者高門庶女,沈從興又看不上,畢竟那是他的嫡長子,將來是要襲爵的。

所以沈家大少爺的婚事便這樣一天天拖了下來。

《知否》原著和電視劇中,張氏和沈從興的感情,到底有多大的差別?

想來想去,沈從興只好去求張氏,請她幫忙在相識的人家裡代為物色。可張氏自從有了兒子後,再也不是那個忍氣吞聲的女子了。

面對沈從興的請求,張氏直接拒絕了他。

一來,沈家又不是什麼好地方,自己入坑就算了,憑什麼要平白無故拉她親友家的好姑娘一起入坑?

二來,那大少爺一直都看張氏不順眼,心心念念只有小鄒氏那個姨娘,張氏為什麼要熱臉貼冷屁股?

三來,大少爺對張氏有成見,要是被他知道媳婦是張氏物色來的,他心裡能高興?到時候夫妻不和,怪誰?只怕叫人家姑娘無端受了牽連。

三個原因一出,沈從興也不好意思再叫張氏奔波了。

《知否》原著和電視劇中,張氏和沈從興的感情,到底有多大的差別?

二、娶公主後,小鄒氏再插手

沈從興求親無果,又拖了幾個月,無奈之下,只好求到皇后那去。結果是,嫡長子尚主。

公主下嫁之後,沈家更熱鬧了。

因為那沈家長子不知道聽了誰的攛掇,要求公主把小姨“當正經婆婆待著”。公主差點把鼻子氣歪,把屋頂掀翻。

小鄒氏又不肯放手,時不時插手外甥房裡的事,今天送個丫頭,明天請鄒表姐(大少爺之前想娶之人)來小住敘舊情。

雖然小鄒氏被皇后教訓了一通,但明的不行她又來暗的。

她暗著給公主下絆子,然後大少爺就搭錯筋,時不時冷落公主,或跟公主吵嘴,一個月裡夫妻倆有半個月打打鬧鬧,還有半個月公主獨自生悶氣,整個沈府雞飛狗跳。

《知否》原著和電視劇中,張氏和沈從興的感情,到底有多大的差別?

三、接二連三做錯事,小鄒氏被送家廟

插手沈家大少爺之事後,小鄒氏又給沈家大小姐出了餿主意。

當時,大小姐也到了出嫁的年齡,皇后手上有兩個上好的人選。

一個是衛王世子,文雅尊貴;一個是剛在邊關立功的薄小將軍,少年英雄。

張氏主張薄小將軍好,因為薄家人口簡單,門風好,而衛王世子雖然也好,但因為他是宗室親王,能入玉蝶的側妃、庶妃就有四個,各路花草還能少?加上又是皇家,受了委屈又不能怎樣。

但小鄒氏卻對大小姐說,這是張氏不願意她嫁高門,在小鄒氏的插手下,大小姐選了衛王世子。

後來,沈家大小姐在衛王府果然有了一大堆“好姐妹”。又沒多久,老衛王過世,大小姐就要跟隨世子就藩,此生,再也沒有回過京城。

接二連三的事壓得沈從興喘不過氣來,在一次醉酒之後,他哭求著讓大兒子把小鄒氏送走。

大少爺雖然有心護著小鄒氏,但熬不住沈從興哭求,才終於答應把小鄒氏送入家廟。

很多年很多年之後,小鄒氏從家廟被接回時,滿頭的白髮,滿臉的皺紋,已經蒼老得不成樣子了。

《知否》原著和電視劇中,張氏和沈從興的感情,到底有多大的差別?

最後

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沈從興對大鄒氏情深義重,但架不住歲月的侵蝕。

每和張氏與幼子多待一天,他對幼子的喜歡便多一分。可午夜夢迴,沈從興的心口上始終壓著大鄒氏,兩面為難,他只能趁著自己心志尚為堅定時,替大兒子把能做的都做了。

沈從興也只是個普通的男人,既有自己的私心又有自己的考量,他既沒有那麼堅貞,又沒有那麼涼薄。

於大兒子或者是幼子,他都想要給他們最好的,這是做父親的心。但為了成全那份多年前許諾下的良心,他只能為大兒子多打算點。

世上安得兩全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