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怎能保證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確實高明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臨終前,曹叡將大位傳給年幼的曹芳,並讓曹爽和司馬懿擔任託孤大臣。

曹芳繼位不久,因擔心大權落入司馬懿家族,加之想要獨攬朝政,所以曹爽逐漸架空司馬懿,牢牢地掌握著都城的禁軍。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怎能保證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確實高明

然而,司馬懿早有奪取曹魏政權的野心,蓄意待發10年後,於正始十年(公元249年)發動了著名的高平陵事變,成功地奪取了政權。

整個政變過程中,司馬懿家族無兵可用,只有3000多名死士。那麼,司馬懿憑什麼會讓他們聽自己的話,參與這一場九死一生的奪權?說起來,司馬懿的手段確實很高明。

培養死士

培養死士,並非是司馬懿獨創,歷史上便早有。據《左傳·定公十四年》記載:“勾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動。”

從這裡可看出,早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就開始培養死士,讓他們為自己賣命。張藝謀拍攝《影》時,其中很多參與政變的武士就是傳說中的死士。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怎能保證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確實高明

《左傳》說得已經很清楚,死士們“禽焉,不動”。就是說,他們像禽獸一樣,沒有思想,只是被培養出來的活動機器,並且僅聽主人的命令。

在風雲動盪的時代,培養這一群人,一來是為了保衛自身安全;二來是讓他們去完成獨特的目的,比如謀殺、奪權等。

自從被曹爽開始排擠之後,司馬懿便意識到奪權的艱難性,於是開始培養死士。

之所以有如此之結論,是因為曹丕、曹叡在位的時候,司馬懿還不改將自己的野心暴露出來。綜合而言,曹魏政權是沒有昏君的,就算是有,那也是司馬家族故意培養出來的傀儡皇帝。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怎能保證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確實高明

到曹芳時,因為他比較年幼,並不懂得朝政鬥爭的殘酷性。所以趁此機會,司馬懿便開始了奪取天下的謀劃。

發動政變

為了麻痺曹芳和曹爽,司馬懿提前做準備,在公元247年裝病,成功地躲避了曹爽的監視。

此後直到公元249年,曹爽一直都以為司馬懿是一個將死之人。司馬懿沒有動,但他的兒子們並沒有安分。

公元249年,趁著曹芳和曹爽到洛陽去為曹叡掃墓的機會,司馬懿讓自己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召集人馬,準備發動政變。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怎能保證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確實高明

這一過程中,曹爽曾想要在都城之外聚集人馬,然後給司馬家族以致命一擊。

然而,司馬懿相當陰險,將曹魏政權將領們的家屬都控制住,並利用他們來威脅這些將領,從而實現控制全國兵馬的目的。

正因如此,曹爽壓根就成不了氣候。為了說服曹爽,司馬懿還對著洛河發誓,這場政變不殺任何一個人,只要曹爽認命,頂多就是罷官而已。

不過,司馬家族豈能放過任何奪得天下的機會。很快,曹家及其附庸的家族共三族全被誅殺,魏朝之上不再有人能撼動司馬家族的地位。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怎能保證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確實高明

《晉書·景帝紀》中,對司馬懿發動的政變並沒有避諱,非常詳實地寫著“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從種種跡象來看,司馬懿早就蓄謀已久,發動政變並非一天兩天的事。而所謂的死士三千,只是一個大概的資料,畢竟“三”在古代非常特殊,並沒有確確定認為就是那個資料。

那麼,司馬家族是怎麼培養起這麼多的死士,又是如何讓他們乖乖聽命?

控制死士的手段

對於死士的來源,司馬家族挑選的手段非常特殊,就是將棄嬰進行撫養,並把他們培養起來。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怎能保證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確實高明

之所以依靠這些人,是因為他們唯一信任和感恩的就只有司馬家族,加上思想洗腦、無親無故等因素,他們為第二家賣命的可能性很小。

在培養手段上,司馬家族也用盡了辦法。第一是分散培養。為了不引起朝廷的注意,司馬家族並不敢將這些孩子集中到同一個地方訓練,而是利用雄厚的資金,將他們寄養在別的地方,然後逐漸地培養起來。

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死士之間聯絡不上,無法形成一個關係網和派別,從而讓司馬家族更容易控制。

第二就是利益誘惑。一般而言,大部分的死士都能受到如此對待,不過因個人情況的不同,利益誘惑的等級也有所不同。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怎能保證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確實高明

對於那些思想不堅定,又或者是比較容易動搖的人,利益誘惑要更加重一些;而對於那些忠心耿耿的,一般都只是給予小恩小惠。

第三就是被供奉起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培養技能和學習相關思想。到最後,被成功培養起來的人基本上沒有多少的思考能力,只服從於司馬家族。

第四就是抓住每個死士的弱點,利用絕對的優勢去控制。比如,飢餓、體罰、消費等。

從司馬懿的佈局來看,司馬家族對這些人培養的時間應該不長。如果司馬懿在曹丕時期就培養這些人,定然不會熬過幾代人。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怎能保證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確實高明

這裡主要有兩個原因,第1個就是朝廷看得特別嚴,第2就是死士的年齡最好不超過30歲。

對於第2個原因,主要還是控制的問題。一旦死士們的年齡超過20歲,又或者是到30歲,他們將有非常豐富的思維,加上成家立業等因素,從而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多,不可能奮不顧身地為司馬家族賣命。

所以,這裡又牽涉出一層問題,就是司馬家族是否培養“三千死士”的事。如果超過30歲就不容易控制,那麼司馬家族要麼將其處死,要麼就是放任不管。

而如果殺死,那將會節外生枝,所以只能選擇放任不管。綜合這些來看,司馬家族養的死士應該不僅只有3000人。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怎能保證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確實高明

結語

司馬懿可謂是老謀深算,從曹操時期就開始煎熬,一直到曹操的玄孫時候才動手。因為曹氏家族沒有多少的昏君,加上朝廷之上很多人還有實力,所以司馬懿遲遲未動手。

而真的動手起來時,其速度之迅雷,手段之殘忍,令人無法想象。正所謂因果有報,司馬家族也將在後來的政權鬥爭中被殺得差不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