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句卻令人動容

暮春時節,花兒枯萎、隨風飄零,枝幹上只剩下綠葉孤寂的身影。人們感嘆美好的春景不僅無法留住,反而漸行漸遠,一時間也無法排解惆悵的心情。唐代的岑參就勸慰大家,不要只貪圖世間的浮名,而要珍惜簾前的春色;明代的唐寅也曾策仗賞春,只為多看一眼大好的春光。盛唐的一位大詩人更是面對暮春,嘆息不已。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句卻令人動容。

杜甫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句卻令人動容

祠南夕望唐代:杜甫百丈牽江色,孤舟泛日斜。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

杜甫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句卻令人動容

杜甫是盛唐時期偉大的詩人,他雖然仕途失意,卻親眼目睹了唐朝的社會危機。作者雖然無力改變現實,卻用自己的不朽詩篇抒寫對百姓的關心,以及對社稷的擔憂。唐代大曆四年,當時詩人已到人生的暮年,由於貧困交加,無法北歸,只得被迫更往南行。他由岳陽到潭州,又由潭州到衡州,最後又折回潭州。

杜甫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句卻令人動容

如此輾轉奔波,作者感到更加心力交瘁。雖然沿途風景秀麗,他卻無心賞玩。直至他來到洞庭湖畔的湘夫人祠,他才停下步伐,在黃昏中遠眺。詩人借景抒情,含蓄地抒發了希望國家強盛的思想感情。開篇便展現了一幅洞庭湖波瀾壯闊的畫面,一葉孤舟在岸上纖纜的拉動下,緩緩前行,長長的纜繩似乎也牽引著翠色的江水向前延伸。“百丈、孤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反襯出湖面的廣闊。而“牽江色”,則抒寫了湖水的碧綠和深邃。

杜甫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句卻令人動容

詩人一路奔波,疲憊之極,看見洞庭湖的迷人景象,心情終於有些放鬆。頷聯就傳達出作者的興致,有興趣的時候,就拿著手杖、穿上草鞋,悠悠地欣賞大好河山;放眼望去,湖面上雲霧茫茫、水天一色。“杖屨”二字,反映出人到暮年、身體衰弱,只能藉助竹仗蹣跚而行。這兩句採用倒敘手法,詩人在此興致高漲,便出門溜達,於是便看見了首聯的壯闊景象。

杜甫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句卻令人動容

但頸聯並沒有繼續描寫洞庭湖的景色,反而藉助古代傳說,併發揮自己的豐富想象力。詩人委婉地說,在那春天的竹林中,我彷彿看到了女神山鬼;思念親人的湘娥,也倚靠著暮春花叢、默默無言。山鬼,指巫山女神。巫山一帶原屬楚國,後來被秦國佔領。屈原在《九歌》中透過她的唱詞,表示巫山百姓盼望重歸楚國。湘娥,是傳說中的漢水女神。“迷春竹、倚暮花”字,這裡也暗喻詩人希望國家強盛、人民安居。

杜甫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句卻令人動容

最後作者抒發心中的感慨,洞庭湖的四周風景極其清麗,自古到今,既值得細細觀賞,又令人嗟嘆不已。尾聯表達了詩人與屈原有著共同的感慨,懷念故鄉,並渴望祖國統一強盛的強烈願望。“清絕”二字,傳達出作者的欣喜之情;而“長嗟”二字,又將感情昇華。萬古也只是一瞬,多少英雄豪傑都化為灰燼,而洞庭湖水卻依然川流不息。如此深沉的情感,讀者豈能毫不動容。

杜甫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句卻令人動容

杜甫的這首五言律詩,感情沉鬱,煉字精準,表達了暮年詩聖的真摯情感。作者四處奔波,本已精疲力盡,偶爾出來散心,卻依然懷著憂國憂民的心情。百丈長纜,卻不覺得誇張;一片孤舟,更顯背景壯闊。而“山鬼、湘娥”的傳說,讓人懷念先賢的同時,也使讀者更加欽佩詩聖的高潔情懷和憂患意識。本已思鄉心切的老杜,依然難忘大唐的盛衰和百姓的冷暖,而對自己的貧病交加,卻隻字不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