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筆下一首絕美的詩——《那一天》

現如今,有很多人把《那一天》這首詩說成是倉央嘉措寫的。事實上,《那一天》最早不是出自於倉央嘉措的詩集,而是一首歌的歌詞,名叫《信徒》。並且,它的作者是漢族人,抒發的也是漢族人內心的情感。然而,當它歸入倉央嘉措的詩集裡時,《那一天》表達的不僅僅是對愛情的嚮往,還有對信仰的執著。除此之外,這首詩表達的東西還與倉央嘉措本人的性情完全契合。

倉央嘉措筆下一首絕美的詩——《那一天》

《那一天》共分為八個小節,每節的內容都可謂“字字珠璣,所嘆非常。”譬如第二節中寫到: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控你的指尖。我們都知道“經筒”是佛家禪理的象徵,而對你的追尋卻是世俗之情的表徵。倉央嘉措一生都在尋求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雙全之法,所以在他的詩中頻頻出現佛與你的表述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倉央嘉措筆下一首絕美的詩——《那一天》

換句話說,倉央嘉措認為對佛理的探索和對愛情的追尋是不矛盾的,兩者可以互為成全。就像詩中所言的那樣“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這在表面上是說愛情勝過了佛理,其實不然。因為倉央嘉措的一生都在參悟禪理,他是註定的轉世靈童,所以對於世俗之愛他無疑是沒法企及的,而他這麼寫只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愛的渴望。即他由衷地希望學習佛法的人也能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們都知道倉央嘉措身居布達拉宮,每日都要學經修道。他深受種種繁文縟節和清規戒律的束縛,為此倉央嘉措感到異常的苦悶。而且,倉央嘉措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無實權。一切的大事皆由第巴掌管,而他只能亦步亦趨地追隨在第巴的身後。

倉央嘉措筆下一首絕美的詩——《那一天》

生活上和政治上的禁錮讓倉央嘉措感到身心疲憊,因此他才選擇放縱自己。他對愛情的追尋一來是為了表達自己對自由的嚮往,二來也是對第巴政權的反叛。據說,倉央嘉措在晚上便化名為達桑汪波,以貴公子的身份去往市井之地,亦如他曾寫過:“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提起倉央嘉措的詩歌代表作,主要有《問佛》、《不負如來不負卿》、《十誡詩》等。

倉央嘉措筆下一首絕美的詩——《那一天》

總而言之,他的詩歌展現了他短暫卻充滿傳奇性的一生。正如泰戈爾說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倉央嘉措一生的愛與憎、苦與樂、行與思,都是為了表達他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他的詩歌在主題思想積極而深刻;在內容上的特點是寫實和蘊含哲理的思辨,還充滿著真摯的感情;在詩歌的形式上,整齊又富有韻律;在語言上,簡潔清新和自然流暢是最大的特色。讀完倉央嘉措的詩,我們自然會發現他的詩有一種淨化人心的作用。那是普渡眾生的慈悲之心,往往讓世俗之人頓生敬畏之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