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前幾天,微博上有個熱搜#海清說任重求婚像拜年#。

原來,這是央視開年大戲《甜蜜》大結局的一幕。

茫茫的細雨中,兩人打著一把傘,不期而遇。

他拿出一個小巧的盒子,她又喜悅又羞澀地開啟,卻是一張手寫的表白紙條。

她含笑問另一樣東西,眼裡和唇邊滿是少女羞澀期待的神采。

看見對方雙跪在地上求婚,她急得直跺腳,“這又不是過年,要單膝。”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這一幕,很難讓人相信海清已經44歲,兒子都快青春期了。

從失去丈夫的小女人,替夫還債上千萬,逆襲成大女主,海清這一次過足了戲隱,也終於不再是天天圍著鍋臺跟孩子轉的“國民媳婦”。

為甩開這個標籤,海清這些年一直煞費苦心。

從《黎明之前》裡簡單直率的女特派員,到《北京遇上西雅圖》裡獨立果敢的女同,再到《紅海行動》中膽大心細的戰地女記者。

海清一直在拼命轉型,在努力改變。

可她留給觀眾最深刻的記憶,依然是關於母親的角色。

是《趙氏孤兒》中的大義堅韌的母親,是《小歡喜》中焦慮霸道的媽媽。

不知道這究竟算是幸運還是不幸。

就像一個人用盡全力想呈現另一種樣子,可別人始終只認可她固有的一種形象,雖然那並不是她自己想要的。

但真相往往是,你不想要的,才是你最真實的樣子。

雖然不想要“國民媳婦”這個標籤,但海清就是最典型的國民媳婦。

戲如人生,海清就是一個活在戲裡的女人。

以本性演繹虛構,用真情詮釋生活。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生活裡用功,戲裡更用功

上世紀80年代初,海清還是一個幾歲的小姑娘。

有一天跟媽媽走在路上,迎面一個騎著腳踏車的老師在面前停下來,盯著她看半天。

老師拉過來仔細看看她的身板,直言道:“瞧,這小姑娘這脖子,這鎖骨多漂亮,不學舞蹈可惜了。”

從此,海清進了舞蹈班,剛剛5歲。

練舞的第一個基本功是壓腿。

別的孩子壓20分鐘,她要壓30分鐘,還要把腿伸到最遠最遠,疼到咬牙裂齒,頭還要努力往上靠,腳尖要碰著鼻子,10秒,20秒。

忍到眼淚快要出來才停止,放下腳,筋都快要斷了。

再疼,也抵不過她想要壓出來優美好看的腿形:“我覺得好美啊,好漂亮啊。”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後來在少年宮練,有時,發現教室門上掛了一個牌子,老師有事不上課,自行跟大人回家。

別的孩子立即高興地大叫起來,撒丫子就跑掉了。

可海清不會,她撇撇嘴,開啟教室門,放下書包就開始練功,哪怕裡面空無一人。

她覺得,父親這麼遠送她過來,不想讓他白跑,不練太可惜了。

父母工作普通,但外婆曾經是名門望族的事,她很小就知道。

從2歲起,每個週末父親都會騎車帶她走爺爺奶奶家,去外婆家,這是她最開心最盼望的事。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她記得,城裡有很大一片房子都是外婆家的,但後來不是了。

甘氏家族最遠可追溯到秦代,世代都是讀書人,曾專門修建了一棟藏書樓,取名“津逮樓”。

後來因為各種歷史的原因等等,這些藏書都流失了。

多年後,海清想起兒時的記憶,當時不覺得這有什麼影響,但現在看來,實際上無形中影響了她的安全感。

得到又失去,不知道什麼才真正屬於自己。

想要的,唯有用功爭取,沒有其他路。

這種用功,一直跟隨著海清,成為她骨子裡揮之不去的東西。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拍攝《雙面膠》,她提前4個月拿到劇本。先用手在電腦輸入一遍,打印出來後,在本子上密密麻麻寫著各種備註。

“上一場戲胡麗娟小產了,下一次跟亞平吵架,語氣就得微弱點。”

而且,標記的顏色還不一樣,看一遍用一種顏色,七遍下來,劇本就像一本圖畫冊,拍戲一開啟,劇組的人全都嚇一跳。

收工後,別人都出去聚餐吃飯,海清不去。甚至是導演過生日,她也不去。

收工就留在酒店磨劇本,守候著對手演員,只待別人一回來,她立馬竄出來,“明天有我跟你的戲,先練練。”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記得《蝸居》裡面,海萍接到一個教老外中文的兼職,她迫不及待提早幾個月地拿出蒙灰的英語書,開始學。

當第一次跟老外見面差點搞砸,海萍回來沒日沒夜地學英語。

為了省錢,她連一個雞蛋都捨不得吃。

海萍的用力過猛,與海清的逼自己成長,如出一轍。

都是對自己捨得下狠手的人。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敢向生活“要”,更能在戲裡爭

12歲,海清被江蘇省歌舞劇院附屬的舞蹈學校挑中。

但父母不想讓她去。

但海清特別想去,那張被藏在百科全書裡,日常幾乎不看,放在書櫃頂端的錄取通知書硬是被她找到了。

她跟父母講道理,最後一致同意給外婆打電報,讓外婆決定。

外婆在電報裡說,讓“讓怡兒自己決定。”(海清原名黃怡)。

在舞蹈學校,一群十幾歲學文藝的女孩,青春活潑,心思都在玩上。

海清又是個“異類”,她不僅上課認真,練功努力,還跟以前的小學同學一直有聯絡,別人買什麼樣的輔導書,她全都買回來。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週末回家,她自覺地拿書出來看,把所有學習資料一本不拉地做完。

因為,她根本不滿足於舞蹈學校這個中專文憑。

她喜歡看電影,喜歡卓別林,專門看各種文藝片,看《教父》。

總是一個人去看,坐在電影院的椅子裡,冷得縮成一團,餓著肚子,但心裡特別火熱,覺得電影演員太美了。

她開始有了想當電影演員的夢想。

沒有給任何人說,她在報紙的中縫裡找到一個補習班的廣告,開始9個月的補習生涯。

要練功,上課,排練,還要出去跳舞掙錢,很忙。

從一個場地趕去另一個場地,18歲的海清騎著腳踏車,胸前掛一個布兜,裡面放幾個包子,一邊騎一邊往嘴裡塞幾口,腳下的踏板踩得飛快。

到地方了,喝兩口前面籃子裡的水,一頓飯就解決了。

晚上回家,她看書到天亮。

爸媽擔心她身體,就悄悄把電閘拉下來。

必須考上,沒有想過第二條路。

知道自己要什麼,也敢去要,這是海清一貫的作風。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剛到北影,看見25歲的黃磊導師,她產生了極大的懷疑,會不會教不好?

大學一年級,她去人藝的演播廳看話劇,又一次發現了新的目標。

舞臺、燈光、座椅、走廊、宋丹丹、馮遠征,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她。

從人藝出來,她激動地車都坐不了,走路回學校。

大四開始,很多人都出去拍戲了,但海清沒去。

人藝來學校挑演員排練一部戲,選中了她最要好的女同學,海清連備選都不是。

可她還是厚臉皮跟著過去排練,演小侍女,每天都待在那裡,非常用功。

外面下雪了,她爬在人藝的窗戶往外看,想象自己此刻身在何處,覺得很幸福。

可最終,她還是被人藝拒了。

她說:

我資質有問題,我其實不會演戲。我四年白學了,學錯了,沒學會。”

悲傷過後,她還是不打算放棄,又去考國家話劇院。

再一次曲線救國。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當時演《蝸居》裡面的海萍,她一度並不接受這個角色,更希望演海藻,或宋太太這個角色。

可在其他人眼裡,她就是適合這樣。

其實,她的執拗、清醒與冷靜,很難演好海藻的迷糊單純。

在《玉觀音》裡,海清飾演的鐘寧,是富家女,為了爭奪喜歡的男孩,她想方設法把情敵開除。

用各種手段籠絡對方,被多次拒絕後,她還是不放棄,跟哥哥一起設計一個圈套,說人家收回扣。

又較真,又努力,這種可著勁的折騰,是海清年輕時候的樣子。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總是擰巴,常常糾結,生活比戲更矛盾

2005年,香港天氣悶熱,潮溼。

海清坐著公交車去排練話劇,一上車就睡著了。

等醒過來,已經到了終點站黃大仙,手機裡催促的電話n個:“你天天去黃大仙,求個毛啊?”

她只能急忙打車去排練場。

到地方後,她的戲份不多,只能常常跟另外幾個人在幕布後面打牌,一片熱火朝天。

前面是劉若英跟廖凡在對戲,有時哭戲聲音大了點,海清一把撩開幕布:“你們對詞幹嗎那麼大聲,我們都聽不見了,打牌我老聽錯,小點聲兒。”

輪到她上場,幾乎場場出錯。

最關鍵的一場,她忘了自己的臺詞,只動最型,一出口,說出了對手廖凡的詞,廖凡傻眼了。

正式開始前,大家讓她拼命背臺詞,結果她又吃多了,在排練場睡著了。

多年後,大家都說,“《半生緣》是一杯綠茶,而海清,就是這杯綠茶上的一滴豬油。”

很難想象,如此用功拼命的海清,居然會有這樣的時候。

其實,她那會正忙著談戀愛,男朋友在香港。

多年後,海清回憶起那時候的不敬業,“我都覺得我是有病嗎?我腦子是不清楚嗎?”

後來,她反省並給導演林奕華道歉。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在林奕華眼裡,海清就像晴雯。

“她是有點反叛的。不會把有些事情太當回事。可你又知道,她是很認真的。對很多事情,她完全知道是什麼。”

第一次見面,海清睡眼矇矓,眼睛斜睨著別處,臺詞也不好好好念,非要用自己的方式,讓她拿下了翠芝這個角色。

潑辣,麻利,擰巴,又作又真,這正是海清在熒幕前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也恰恰是她最本質的模樣。

她說:

“我是中年人的身體裡住了一個小靈魂。”

“最初吸引我走這條路,其實就是好奇無知。”

她喜歡挑戰,喜歡嘗試多種角色。

但拿到手上的,常常就是國民媳婦的劇本。

可挑選的東西不多,但心中卻又燃著一顆旺盛的小火苗,這樣的擰巴,本不是海清想要的。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王貴與安娜》這個劇本,她更是不喜歡安娜這個角色,無法理解安娜沒有愛而跟王貴在一起,不喜歡安娜的世俗。

但因為導演是滕華濤,上次合作過,不想辜負。

演完從年輕到年老的“安娜”,海清不僅接受了安娜的轉變,還產生了深深地認同。

她開始相信六六說的:“婚姻就像混凝土,它很很多東西混在了一起。”

其實,這更像是,時間的功效。

時間流轉,從戲裡潛移默化改變了海清。

她喜歡看書,對歷史特別感興趣。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小時候背《朱子家訓》,長大了看《德川家康》,《史記》、《易經》、《孫子》等。

只要有空,就會看各種片子,甚至不出去跟人聚會。

片子看多了,她對自己演戲更挑了,但在別人眼裡,她還是那個“美好的媳婦”。

生活與理想,歷來就是矛盾的。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又拼又狠,哪個“媳婦”不是如此

2018年,海清接到一個電話,是知名導演林超賢打來的,邀請她擔當電影女主角。

幾乎沒怎麼考慮,她就答應了下來。

雖然對於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是很清楚,甚至連劇本都沒拿到,只有幾頁紙。

但她麻利地收拾好行李,奔赴到遙遠的北非摩洛哥。

優秀的團隊,戰地女記者,這些標籤把海清牢牢地鎖死了。

一部不是國民媳婦的戲,是她期盼已久的。

拍攝從長達5個多月,常年在野外,風一吹,頭髮睫毛一片灰白色。

最初被安排住在當地一個莊園主的房間裡,但海清覺得,自己是戰地記者,應該深入體驗生活。

就獨自一個人搬去了一個特別普通的旅館,幾張破舊的鐵床,床墊又破又髒。

環境更差,床墊衣櫃裡,各處都有很多蟲子,睡一覺起來,臉上咬很多個包,等幾天就破皮,潰爛。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爆炸戲特別多,受點小傷是常事,只能自己跑快點。

最投入的時候,她激動地錘牆把手指捶到骨裂。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有一場戲,是從上坡上滾下來,沙土和沙礫夾雜,她滾一遍,那些沙石就深深扎進肉裡。

她還要再次爬上去,導演才滿意。

晚上回去,把石頭拔下來,裡面還帶著一點肉。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要拍一場情感非常濃烈的戲,有大段的獨白,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三天,就吃點鹹菜,喝點咖啡。

最後,她準備了三段臺詞。

拍攝當天很趕,天空要下雨了,環境又溼,她坐在土堆裡,一遍又一遍,大風呼呼地吹著。

女記者原本沒有戴東西,但海清問導演能不能加一點,代表是她孩子送的。

最後,她在旅遊店買了一根手鍊,戲裡也因為撿這根手鍊而受傷。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拍完這場戲,海清覺得值了。

跟以往完全不同的角色,高難度,高挑戰。

也在向所有人證明:原來海清是可以演“媳婦”之外的角色,而且演得還不錯。

“我拼的時候,不覺得是拼,狠的時候,也不知道是狠。”

一個大部分女演員都不願意接的角色,一部跟塵土炮火打交道的戲。

她不去衡量時間,和收益,只管拼了命,往前衝。

專門學習了英語,還遠離兒子長達半年。

“總有一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

“我覺得勇敢是一個品質,我希望擁有這樣的一個品質。”

喜歡談戲,不喜歡談生活,海清一直是這樣的。

這大概是因為,戲是給別人看的,而生活是自己的。

可不論戲裡戲外,她都是一個又拼又狠的人。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不被中年危機困住,就被圈子套牢

2019年,FIRST電影節上,氣氛十分熱烈。

胡歌丟掉了自己準備好的演講稿,激情澎湃講了14分鐘。

朱亞文也主動搭訕身邊的導演,尋求機會,得知人家是動畫片導演,居然學起了大象叫。

海清在一旁感染了,很多東西澎湃在胸口,她想吶喊,想抒發。

“我們是一群非常熱衷表演的女演員,我們一直在堅持,靠自己努力從小走到大。

我們和你們一樣,非常熱愛電影。

但說一句實話,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動的,市場、題材常常讓我們遠離優秀的作品,甚至從一開始就被隔離在外。”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句句濃烈,充滿真情。

就像一個孤寂的老母親在向外訴說。

事實上,海清不是沒戲拍,只是,想演的角色不找我,找到的都不想演。

曾幾何時,海清絕對不會想到,她在戲裡早已多次體驗的中年女人的困境,有一天會成真,

反應在現實中的自己身上。

《小歡喜》裡面,童文潔原本是中層管理,能力強,性格硬,可依然面臨被騷擾。

當助手憑藉潛規則而上位,她被降職時,除了咬牙切齒,恨恨不平以外,沒有其他辦法。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中年女人的困境,原來海清已經經歷過很多次了。

所以,她才控制不住地上臺請求大家給予機會。

可最後的結果是,非議比感同身受更多,人們認為這是“矯情”,是“不知足”,甚至是“做作”。

很難有人真正理解一箇中年女人的呼喊和渴求。

在大眾眼裡,女效能夠有一份工作(至於喜不喜歡不重要),多照顧照顧家庭和孩子就是最好的。

夢想、追求,自我實現,這些字眼離得太遠。

在海清看來,

“女人在這個社會上除了媽媽,她應該有很多身份,她不僅要面對子女、家庭,也要面對自己的人生、情感。”

生於世俗,意短情長,每一個女人,都在虛幻與現實中踽踽獨行。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人生如戲,全靠硬拼

每一年過年,海清都會給恩師黃磊拜年。

不是隨便發個簡訊,而是打電話,認認真真地祝賀,表達感謝。

海清演過的每一個經典角色,幾乎都是黃磊牽引的。

《雙面膠》如是,《小別離》也是。

時至今日,海清終於認識到,在北影四年是值得的,認識了許多同學,有亦師亦友的黃磊幫助。

曾經被人藝拒絕的傷痛應該早就癒合了。

那顆從7歲就深深埋進心理,想要做演員的夢想,不僅紮根,還結出果子來。

那個在大學校園每天6點起床,練功最認真的女孩終於不再擔心,老師不負責怎麼辦。

而是,把目光轉向內在,自己不夠拼,怎麼能換來更多更好的機會。

海清“替夫還債”,國民媳婦成最慘闊太?

多年前,海清在拉片室看片子,被一句話震撼了:“人生本來就是苦的。”

她問:師父,為什麼說人生是苦的。

“人生就是苦的。”

後來,她開始一點點感悟到“苦”,要忍耐接受不喜歡的角色,要用盡全力演繹一場不太認可的戲。

可這些苦,終究還是帶來了甜,自由、讚美、認可與喜歡。

就像阿甘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滋味。”

總之,苦不是一種味道,是一種狀態,轉個身就是甜。

參考資料:

1、南方人物週刊《海清知苦》

2、《你從未了解海清:人生贏家背後,都是極致的努力》

3、《海清江湖兒女》

4、《封面人物 | 海清 此刻,我想展現柔軟的另一面》

5、《金星秀·海清》

6、《魯豫有約·海清專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