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各君主勵精圖治,為什麼只換來了五胡亂華?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在兩漢的長期打擊下北方遊牧民族分崩離析,即使到東漢末年諸侯割據,也未能入侵到中原地區。中國內部鬥爭難解難分,但是外族很難插手,公孫瓚、孫權、馬超、諸葛亮等都將外族趕走。三國時期各國都曾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為什麼在不久後的西晉時期被五胡趁虛而入呢?

三國時期各君主勵精圖治,為什麼只換來了五胡亂華?

此消彼長

儘管三國時期外族沒有實力成功入侵,但卻獲得了短暫的和平發展階段。又有一些原始部落走出了苦寒之地,向原匈奴駐地漠北漠南遷徙,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他們向中原王朝稱臣,完成了部落制向奴隸制乃至封建制的轉變。而東漢到三國時期,中原雖然看起來依然強大,但是人口從5000萬降到了1100萬,國力明顯削弱。雖然西晉時人口有所恢復,但遊牧民族大量內遷,關中和涼州的外族人口達到了一半,為西晉亡國埋下伏筆。

三國時期各君主勵精圖治,為什麼只換來了五胡亂華?

奢侈放縱

三國歸晉名為開國,實為繼承,曹魏中原腹地和平發展了近百年,到西晉時升級為太康盛世。但是好景不長,很快整個西晉從上而下都呈現出奢靡之風。晉武帝司馬炎帶頭奢侈,後宮嬪妃數量過萬,誕生了羊車望幸的故事。大臣中出現了石崇與王愷鬥富的故事,魯褒譏諷當時的金錢崇拜,寫出了著名的《錢神論》,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等問題未能解決。

三國時期各君主勵精圖治,為什麼只換來了五胡亂華?

司馬炎的重大失誤

司馬氏繼承曹魏,得國有點太容易,顯得很不珍惜。司馬炎吸取曹魏的教訓實行分封制,大封司馬氏諸王,為八王之亂埋下禍患。司馬炎本人是透過嫡長子繼承製獲得權力,因此也將長子司馬衷立為儲君,即使司馬衷智商不足。為了保證司馬衷的君位,司馬炎安排了皇后楊氏和太子妃賈南風,但這位彪悍的醜女賈南風卻成為了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

三國時期各君主勵精圖治,為什麼只換來了五胡亂華?

內遷的部族有將子孫送到中原王朝作為人質的規矩,匈奴人劉淵在西晉為質時,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文韜武略,甚至滅東吳時眾臣首推劉淵為帥被司馬炎拒絕。曾有人建議司馬炎殺死劉淵,晉武帝最終沒有殺劉淵。等到了八王之亂西晉內部相互殘殺,劉淵回到匈奴被推舉為大單于,揭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