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

明朝末年,陝北連年旱荒,農民暴動紛起,李自成為闖王高迎祥的部下,崇禎二年(1629年),加入了張孟存的隊伍。在起義的過程中,在牛金星等人的輔佐下,提出“均田免賦”“平買平賣“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

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明思宗朱由檢自縊於煤山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戰役後,李自成退入北京稱帝。滿清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他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城縣遭到當地鄉勇誤殺。

起義開始

明朝末期,政治腐敗,農村破產,壓迫剝削日益加重,陝西又逢旱災,人民無法生活。連續多年鬧災荒,土地都被皇親貴族、地主豪紳霸佔了。1627年,陝北白水縣農民王二率領數百農民殺死知縣張鬥耀,揭開了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1628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紛紛起兵響應。李自成、張獻忠在1630年前後也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1630年,張獻忠在陝西米脂十八寨起義,自稱“八大王”。李自成也殺死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領導的起義軍中當“闖將”。1635年,明朝派洪承疇出陝西,朱大典出山東,兩面夾攻起義軍。1635年,各路起義軍會師於河南滎陽,共13家,72營,在一起共商對敵之策。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

南征北戰

李自成投闖王高迎祥,為八隊闖將,轉戰陝﹑晉﹑畿南﹑豫楚等地。十一年,起義軍敗於梓潼,被迫出川北上。自劍州(今四川劍閣)入甘肅,又走避寧羌(今陝西寧強)。六月至漢中。十二年,避走巴東。十三年,自成軍又在奉節魚腹山失利,為避實就虛,乃走大寧(今四川巫溪)﹑竹山,返陝南,再次潛伏商雒山(今陝西商縣東南)中。 十四年初攻克洛陽,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迅速擴大。此後,三次圍攻開封,連獲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次戰役的勝利。明軍主力被消滅,起義軍控制河南全省,李自成起義軍成為明末農民起義軍的主力。

起義軍雄據荊襄,遂圖謀取京師。李自成採納謀士顧君恩之策,先取陝西,作為根據地。十六年九月,起義軍與明孫傳庭兵戰於河南郟縣,大敗孫傳庭,殺傷明軍四萬多人,獲器仗輜重數十萬計。此後起義軍分兩路進兵陝西,一路經淅川下商州(今陝西商縣)入陝南;自成則親率大軍趨潼關。十月,陷潼關,明軍潰敗,傳庭戰死。十七年正月,起義軍攻克西安,乘勝取寧夏﹑蘭州﹑西寧﹑永昌﹑莊浪等地。

起義軍佔領西安後,定國號為大順,改元永昌,以崇禎十七年為永昌元年,並改西安為長安,李自成稱王。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

攻陷北京

1644年二月,起義軍分兩路進攻北京,一路由大將劉芳亮等率領,從平陽(今山西臨汾)經陽城,越太行山出豫北,先下衛輝(今河南汲縣)﹑彰德(今河南安陽)等地,然後經真定(今河北正定)北上,以牽制明朝南路援軍;一路由自成親自率領,渡黃河,下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朱明種種罪狀。山西農民群起響應,各府州縣望風而下,自成遂率軍北上,經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南下,三月十八日圍困京師。次日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自縊於煤山(今景山)。

起義失敗

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投向清軍,李自成在北京得到訊息後,派唐通率二萬騎兵出一片石(今河北山海關北),繞道關外以切斷吳三桂退路,並親率二十萬大軍於四月十三日北上討伐吳三桂。清軍、吳軍與大順軍在山海關前對壘,農民軍奶,向北京撤退。

李自成回到北京後,反擊清兵又失利。此時,農民軍內外交困,形勢嚴峻,李自成無心戀戰,於四月十九日在武英殿匆匆登基後便放棄北京,向西安撤退。在大順軍撤退途中,清軍先於保定、定州(今河北定縣)兩挫農民軍,接著向山西進攻。大同守將姜瓖投降,平陽(今山西臨汾)陳永福被俘。全晉落入清軍之手。同時,河北、山東大部分地區也被清軍佔領。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

1645年正月,多鐸在潼關擊敗大順軍,李自成率主力連夜撤回西安。潼關為清軍所佔,入陝門戶洞開。阿濟格部清軍進入陝北後,以一部分兵力圍攻據守榆林、延安的李過、高一功部大順軍,自己領兵南下西安。自此,李過、高一功部被切斷了往西安的退路,被迫放棄陝北,取道漢中,由四川入鄂。在清軍兩路重兵合擊下,李自成不得不放棄西安,取道商洛、豫西,轉入湖廣襄陽。

佔領西安後,多鐸部東進南京,摧毀弘光政權,命阿濟格部繼續追擊大順軍。此時,50萬大順軍已是軍心渙散、紀律鬆懈,在清軍追擊下,在襄陽、九江等地連敗十三仗,喪失了全部轄地。五月,李自成率兵一部退至湖北通山縣九宮山時,遭當地地主武裝襲擊,不幸犧牲,大順政權遂而瓦解。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