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劉八女為什麼敢逼雍正等人下馬過江夏鎮?

導讀:個人感覺這個劉八女就是被被家長慣壞的熊孩子,雖然歲數也不小了但是情商明顯不夠。也許是他老子前面生了七個姑娘,老來得子才如此嬌慣吧。作為老九在江南的門人代表任伯安的一派人物,劉八女可能從小在小小的江夏鎮為所欲為慣了。所以竟然因為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強制捐銀200萬兩賑濟災民,心中居然有替姐夫任伯安乃至九阿哥出氣的念頭。對於身份一方不願意說,一方不打算死氣白咧的明知故問藉著康熙的“禮儀德化”的牌匾強行壓制兩位皇子下馬透過江夏鎮。誰給他的膽子敢以如此的方式羞辱兩位皇子,他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再不重用的皇子要報復他一個小小的莊主也是好不吃力的事,果然最後被年羹堯藉機血洗江夏鎮,700餘口無一生還。這就應了那句話:NO 作 NO die

《雍正王朝》中,劉八女為什麼敢逼雍正等人下馬過江夏鎮?

歷史背景:

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氾濫災民無數。由八阿哥胤禩管理的戶部存銀不足五十萬兩,遠遠不夠賑濟災民和修河堤。其他庫銀都被官僚們借了去花天酒地。最後四阿哥胤禛請旨去富庶的江南籌款賑災。

富庶的江南是八爺黨的財富來源,每年大量的財富從江南鹽道、漕運等方面抽取傳遞到京城。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江南鹽道任伯安,也是九阿哥的門人。而江南這些貪官或者派系上的人包括任伯安的小舅子劉八女等人透過八爺黨的保護而愈發的為所欲為。很多犯罪的案件屢有發生,但是都被官官相護給掩蓋了下來。

所以劉八女等二線人員形成只知道八爺黨,只知道九爺不知道朝廷的自大、目空一切的毛病。這就為劉八女為了給姐夫任伯安出氣就敢故作不知的發作兩位皇子埋下了伏筆。而後來惹出的殺身之禍也就不足為奇了。

《雍正王朝》中,劉八女為什麼敢逼雍正等人下馬過江夏鎮?

四阿哥、十三阿哥為了籌集這兩百萬兩賑災不得不施展一些手段

江南的這些貪官一見要捐款,個個扣扣索索地捐個三瓜倆棗的就是不肯出血。但是災民的賑濟刻不容緩,心急如焚的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不得不出下策。他們利用截獲九阿哥的信來威脅任伯安等官員才湊出了兩百萬兩賑災銀兩。

《雍正王朝》中,劉八女為什麼敢逼雍正等人下馬過江夏鎮?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任伯安等江南官員包括九阿哥都忿忿不平總想找個機會把這口氣出出來。

劉八女在為給姐夫任伯安出氣,用康熙題寫的匾額強制兩位皇子下馬透過江夏鎮

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在辦完差之後由年羹堯押送糧食去往再去,一行人要返回京城。到傍晚來到了江夏鎮,但是守城的莊丁不讓入城讓投客棧。這樣才被張五哥給安排住了下來。

《雍正王朝》中,劉八女為什麼敢逼雍正等人下馬過江夏鎮?

與此同時莊主劉八女正和姐夫的弟弟任季安在一起吃酒聊天兒,還不知情的劉八女還給任季安白活說把美女獻上去九爺一定“龍心大悅”。你看劉八女用的這詞,龍心大悅明顯應該是皇上用到九阿哥身上就是僭越。因此可以看出他們這種只知道九爺的坐井觀天的心理。在看任季安的話:

《雍正王朝》中,劉八女為什麼敢逼雍正等人下馬過江夏鎮?

從京城來了個什麼四貝勒,還有一個十三貝子。變著法兒地從我大哥手裡還有哪些鹽大爺手裡弄走了二百萬兩銀子。那其中一百萬是孝敬九爺的”

從任季安對四阿哥和九阿哥的稱呼中就能看出他的只對九阿哥重視,其他的都無所謂這是和劉八女犯的一樣的毛病。因為對兩位皇子的不敬,因此劉八女才膽敢回到江夏鎮強迫兩位皇子低頭給他姐夫出氣。

兩位皇子和胡教頭的衝突引來了早就準備好套路的劉八女

兩位皇子一行也是夠倒黴的,現實被胡教頭盯上打算殺人越貨弄點錢花。被發現後居然倒打一耙並引來了莊主劉八女。也許一開始劉八女還真不知道兩位皇子的身份,還打算盤盤道瞭解一下對方的底細。但是四王爺胤禛時個驕傲的人,在痛斥了對方魚肉鄉民的行為後來了一句“我的名字你不配問”。這一下就讓劉八女把任季安口中的“四貝勒和十三貝子”和眼前的二人畫上了等號。

《雍正王朝》中,劉八女為什麼敢逼雍正等人下馬過江夏鎮?

前有強取200萬銀兩之仇,後有大眾侮辱自己之恨這讓劉八女忍無可忍。熟知附近道路的劉八女含恨回到江夏鎮坐等兩位皇子的到來。強迫兩位皇子下馬從江夏鎮穿過去。看看他們之間的對話是針尖對麥芒,火藥味很濃啊:

《雍正王朝》中,劉八女為什麼敢逼雍正等人下馬過江夏鎮?

“我不管你是誰,要從我這個江夏鎮過去都得乖乖的下馬”“你放肆”“我看你還是不要放肆,抬起頭來看清楚一點,你要敢騎馬敢從這過去我劉八女就敢對你不客氣”

劉八女的底氣在哪兒?那就是康熙第三次南巡時題寫的匾額“禮儀德化”。以皇上壓皇子,老四和老十三這哥倆這個虧吃的爆。

小結:

都說無知者無畏確實是有道理的,劉八女等人這種天大地大我最大的性格最終還是受到了懲罰。因為追查《百官行述》,為了保密和財富年羹堯血洗江夏鎮。劉八女在這場災難中被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