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 | 唯有候鳥才會眷戀故鄉

品讀 | 唯有候鳥才會眷戀故鄉

文〡華明玥

62歲那年,謝慧的父母送別了86歲久病的爺爺。東北那個大家族的掌門人走了,已經邁入老年行列的成年子女們終於分家。於是,謝慧父母方得以擺脫東北漫長的嚴冬,開始了一生中單純、自由的遷徙歲月。

按照老同事的指點,謝慧的父母在海南萬寧買了套一室一廳的高層養老公寓。臨近海岸線,可以看到瑰麗的日出與日落;漲潮時分,還能目睹那麼多腳踏衝浪板的年輕男女在海浪中自由翱翔。

遠遠看去,他們的身形就像貼浪捕魚的海鷹一樣,被鍍上了一層深湛的光輝。養老公寓裡還有集體食堂和公共活動中心,以及可以治療風溼與腰腿痛的溫泉泡池。

裝修好房子,謝慧的父母把植物與狗託付給朋友,帶了些治療高血壓和偏頭痛的藥,便去了萬寧。他們打算住到次年5月,東北春暖花開時再回東北鐵嶺的老家。

在海南,老兩口與好朋友一起去沙灘上燒烤、跳舞、放焰火與孔明燈;在退潮的沙灘上逮住貝類與螯子鮮豔的招潮蟹,帶回去讓海鮮排檔的廚師加工;從赤腳爬樹摘椰子的人手裡買了大椰子,喝完椰子水,讓人砍開椰子頂蓋,母親還做了椰肉燉雞吃。

他們卸下一身臃腫的冬裝,戴著闊簷帽和太陽鏡,穿著色彩斑斕的衣裳,吹著負氧離子濃度很高的鹽味空氣,生活變得自由歡快。母親的偏頭痛得以緩解,父親的血壓也越來越穩定,他們樂而忘返,把萬寧當作了第二故鄉。

品讀 | 唯有候鳥才會眷戀故鄉

愜意的生活,讓他們忘記了總是追蹤謝慧,並時常焦慮地對她指指點點:為什麼34歲了還不結婚,一把年紀還不回到鐵嶺考公務員,一線城市的房租那麼貴還要留在北京擠四號線……

那麼多年,他們兩代人因為生活目標的南轅北轍,被搞得兩敗俱傷。而自從像候鳥一樣前往海南之後,謝慧的父母似乎想明白了一件事,就是強行干預兒女的生活,還不如過好自己踏浪而行的每一天。

他們拍攝小影片,跟謝慧分享與燈塔守護者一同升旗的莊嚴,分享怎樣在篝火上燒烤新鮮魚片,分享一塊大花布怎樣經過簡單的縫紉與圍裹,做成一條不會被海浪舔溼的連衣裙……也許,人和鳥一樣,只有在遷徙的途中,才能恍然明白自己這一生究竟需要什麼。

第二年,父母再度前往萬寧貓冬。謝慧把自己在北京的公寓暫時轉租他人後,主動提出回鐵嶺幫忙照看家,接管他們不在老家時的各種事務:照料植物、狗,以及那隻48小時不上弦就要罷工的座鐘,解除暖氣會不會漏水等問題帶來的憂慮。

作為編劇與小說作家,謝慧這兩年遇見了創作的瓶頸。她意識到,就像一條鮭魚,必須回到它出生的地方去汲取營養才能繁衍生息一樣,她也只有回到生於斯長於斯的老家,才可能再得到靈感。

這些年,她為電視系列片寫解說詞,為文旅專案寫標書,為企業家作傳記,為綜藝節目寫指令碼、臺詞……為了謀生,五花八門,但再也寫不出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東西了。

在大城市住久了,已寫不出犀利、幽默,智慧、奇崛的文章,在世俗和純潔之間,出現了一條清晰的、觸目驚心的天塹。只有回到鐵嶺的火炕上,盤腿啃著大棒骨,才能寫出世俗生活和理想世界之間那種迴腸蕩氣的衝突與波瀾。

人與故鄉的牽連,也許就是一個創作者根本性的源泉。回到那個磁場裡,謝慧很快就享受到了被創造之神眷顧的喜悅。窗外的雪徐徐地下,她慢慢地寫。有時,她甚至感覺那些句子,是世間傳奇在藉著自己的雙手,噼裡啪啦地降臨人間。

到了一定的年歲,奔赴故鄉就像候鳥定時開啟的神秘磁場一樣。回到鐵嶺,謝慧聞見了空氣裡微微的煤煙氣,吃上了緩好後吐出一層冰殼的烏黑凍梨,望見了大雪紛飛時整個城市變為黑白兩色令人動容的憂鬱。

品讀 | 唯有候鳥才會眷戀故鄉

她意識到,父母給她留下的這個窩是多麼可親。她已經離開十六七年,而閨房裡的書、地球儀、明星海報及衣櫥裡的校服,母親都打理得乾淨整齊,彷彿她昨日才帶著大學錄取通知書離開。回到這裡生活,謝慧才會明白了父母的那一腔牽掛與深情。

從第一撥寒流席捲東北到次年杜鵑花盛開,她在鐵嶺,父母在萬寧,相距遙遠,卻是謝慧成年後與父母的心貼得最近的時候。他們談天說地,分享一切,也有時不著一言,只在影片裡微笑碰杯。

她不免追憶起爺爺,為爺爺感到可惜。爺爺將爸爸和叔叔一輩子束縛在身邊,嚴拒兒子們分家並南下闖蕩的動議;兒子們對他馴從又疏遠,他們從沒有過掏心掏肺的時刻。爺爺一直沒有意識到,唯有候鳥才會眷戀故鄉。

成年後的子女,只有離家闖蕩之後才能感受到故鄉的可親和慰藉;才能嗅見故鄉小酒館、小飯店那每一張棉門簾掀動時撲面而來的熱絡鄉情。

一個人能夠送給成年子女最好的禮物,就是放他們出去撲騰,給他們海闊天空的自由。

文〡華明玥

責編:張初 | 校對:秦黛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