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零花錢“獎勵孩子”,就能讓孩子喜歡上做家務嗎?這可不一定

我們身邊絕大多數家長都做過類似這樣的事:用“零花錢”誘導孩子“做家務”。掃一次地,擦一次桌子,倒一次垃圾,刷一次碗,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很多家長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並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愛上勞動。

不過這樣做的實際效果如何呢?這裡給大家提個醒,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慎重,並且要為整個過程提前做好準備,否則很有可能“弄巧成拙”。

用零花錢“獎勵孩子”,就能讓孩子喜歡上做家務嗎?這可不一定

用零花錢引導孩子做家務,本質是“代幣獎勵法”的應用

代幣獎勵法是行為療法中的一種,主要用於引導孩子做出指定行為,消除不良行為。使用代幣獎勵法需要專業的老師提前對目標孩子進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課程規劃,並且要嚴格按照一定的步驟去執行。

但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朋友們並沒有經過相關的訓練,對代幣獎勵法的應用,只停留在“獎勵”這個階段,對獎勵後如何形成習慣(或者叫條件反射)、形成習慣後如何去除獎勵等環節不甚瞭解,所以很有可能出現各種問題。

用零花錢“獎勵孩子”,就能讓孩子喜歡上做家務嗎?這可不一定

做家務就給零花錢,培養的並不一定是孩子“熱愛勞動”的意識

透過做家務來換取零花錢,這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另外一件事:透過付出勞動,換取相應的報酬。對了,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在做的事:上班,拿工資。請問各位家長,如果上班不能拿工資,你還會去上班嗎?肯定不會,傻子才去。

絕大多數人之所以去上班,去工作,是因為這樣做能換取勞動報酬,進而獲取生存的資本,並不是因為人們喜歡上班。這裡是契約關係下的交換,是非常簡單直接的經濟關係,跟人們本身是否願意、是否主動關係不大——如果可能,誰願意每天上班呢?

用零花錢“獎勵孩子”,就能讓孩子喜歡上做家務嗎?這可不一定

用零花錢來鼓勵孩子做家務,存在的問題在於,孩子並不是出於對勞動的熱愛而去做家務,而是出於對零花錢的渴望。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到最後就會“不見兔子不撒鷹”,給錢我就幹,不給錢我就不幹。至於主動做家務,主動勞動,還是那句話,誰願意主動幹活呢?

於是最終的結果就會變成:孩子並沒有從小就瞭解勞動的意義,反而對契約關係有了直接的認識。這可能會讓孩子提早進入社會、形成市場認識,但與家長本來的教育目的卻南轅北轍:本來想讓你平時勤快點,但你卻張嘴就跟我談錢,倒像是個精明的商人。

用零花錢“獎勵孩子”,就能讓孩子喜歡上做家務嗎?這可不一定

真出現這種情況怎麼辦?

大膽猜想,真出現這種情況,絕大多數家長都會用自身的權威性直接壓制孩子:沒錢,不給,活還得給我幹了,弄不好還得出手打一頓。這樣,本來是精心設計的育兒環節,結果以失敗告終,並且如果處理不好,還會損害孩子與家長間的信任關係。

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在平時使用“代幣”這種方法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也要注意對孩子在精神層面上進行引導——勞動是光榮的,勞動是必須的,並不是所有的勞動都要和“錢”掛鉤,要讓孩子明白勞動的意義,從心裡願意去做,而不是為了錢才去做。

用零花錢“獎勵孩子”,就能讓孩子喜歡上做家務嗎?這可不一定

另外,我們要在實際操作中,逐步減少“零花錢”在整個育兒活動中的佔比,最終把零花錢去掉,但保留孩子主動勞動的意識。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和育兒技巧。但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我們才不會最終功虧一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