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婚早育的春秋戰國人:15歲就能嫁人了,你還擔憂你會孤獨一生嗎

早婚早育的春秋戰國人:15歲就能嫁人了,你還擔憂你會孤獨一生嗎

如果有人問,世界上最悲劇的事情是什麼?

那很多人一定會說,是愛情。

當年讀中學的時候,父母和老師都會像防間諜一樣防止你的戀愛。就算是你青春的荷爾蒙裡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讓你深度沉陷於戀愛的甜蜜當中時,你也總會在內心的深處留有防備,因為你非常擔心自己的愛情被父母和老師所發現,這種擔憂貫穿於你的青春。而這種有過戀愛經歷的還算是幸福的,那種安安分分的聽從父母和老師的循循教誨,在整個中學階段都沒有談過戀愛的人,等到數年而後,悲劇才將真正的到來。

當一大把80後90還單著,95後已經喪心病狂的吶喊著“再不結婚就老了”,當年對你的愛情嚴防死守的父母,已經開始頻繁催促相親結婚生孩子了。這個時候的他們肯定是在後悔當年對你的教誨,讓你的人生充滿了各種孤獨和無奈。其實他們本沒有錯,所謂時代不同,不同的時代總會有不同的觀念,要是放在春秋戰國來看,如果男孩等到22歲,女孩等到20歲才能擁有合法結婚資格,那還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早婚早育的春秋戰國人:15歲就能嫁人了,你還擔憂你會孤獨一生嗎

中國人的聖賢書《國語》裡有記載“令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說的是越王勾踐在國內頒佈法令,這種規定拿到今天來看,中國人那可都是犯了重罪。在中國古人看來,男女之間其實無所謂愛情,婚姻嫁娶無非是繁衍家族的方式而已,如果人們可以早婚早育,這個家族就能多子多福,繼而這個國家就能興旺,尤其是春秋戰國時代戰亂頻繁,列國人口凋零嚴重,早婚早育就是列國共同推行的制度。

聖人孔子說“男子年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年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孔子認為的15歲,正好就是今天讀中學的孩子的年齡。這樣的觀點可謂是聳人聽聞,但在兩千多年前就被當作聖經一般,在諸侯列國的國君們看來,要不能推行早婚早育,國家不能有足夠的人口開展生產,更別說參與稱霸戰爭,改變國家命運的機會就會完全喪失。別說15歲結婚是一個輪迴年,要是遇到秦趙之間那種百萬人口級別的殲滅戰,要沒有足夠的人口,國家直接就滅亡了。

春秋戰國時代的愛情當然也是存在的,我們的《詩經》裡第一篇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但是這種愛情往往被諸侯列國的戰爭所遮掩,愛情故事成為稀缺的存在,所以愛情才因之於美好,從古至今皆為如此。而作為列國君主來說,他們對民間之愛情也自是看重的,他們本身也是有感情的,只不過這些愛情往往跟政治相關聯起來,諸侯貴族們的高層人士的愛情充滿了陰謀,這要比現代的所謂權謀戲後宮戲要複雜的多,比如齊襄公跟文姜的愛情,引發了齊魯之間的戰爭;而齊桓公與姬妾蔡姬的家庭矛盾則直接誘發齊國聯合諸國攻打蔡國。

早婚早育的春秋戰國人:15歲就能嫁人了,你還擔憂你會孤獨一生嗎

毋庸置疑的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國君們,是很重視民間婚喪嫁娶的,在《韓非子》裡就有“女子未常御,出嫁之……令男子年二十而室,女子年十五而嫁”,齊桓公跟管仲視察民間的時候,看到有70歲還沒有結婚的老男人,心中有所感悟,便是讓宮中沒有經常受到寵幸的宮女們出宮去,嫁給了這些年老而未娶的男人。這當然是齊桓公為推行齊國霸業的手段而已,無非也是想要足夠的人口來推動國家車輪。

要是現在的那些單身男人們,對齊桓公這樣的政策當然是期待之極的,即便貧窮的蝸居在城市五環外的地下室內,即便每天擁擠在賓士的地鐵上疲倦不堪,即便被沉重的房價壓得喘不過氣,即便總是在風雨之中夾著公文包奔忙在城市中,這些老男人們也總會充滿希望,牛奶會有的,女人會有的,家也會有的。齊國的老男人70歲可以娶漂亮的宮女,叔梁紇60歲了還能生下孔子,他們又有什麼理由放棄呢?這便是讀一點兒歷史的好處,這也是讀一點兒春秋的好處,春秋裡的雞湯太多了,總會有一段歷史給你希望,不只是早婚早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