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方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3個方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015

“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老話很直觀地概括了幼兒生理及心理發展的規律。

專家認為,3-6歲是幼兒的黃金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黃金三年。這個時間段,父母若能針對孩子的心智水平和能力表現,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培養其思維能力,大腦會更聰明,會對孩子未來的智力發展、情商提升及學習、生活能力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育學家加里寧說: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對於思維的發展非常重要。擁有數學思維對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蒙臺梭利認為,3-6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父母需要認真對待,循序漸進地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那麼,家長如何去引導孩子發現數學之美?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呢?

兒童數學認知研究專家張梅玲教授的《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幫家長找到了啟蒙孩子數學思維的正確方法,從而激發孩子的數學思維,讓孩子將數學和生活結合起來。

01

父母,是孩子無可替代的第一任老師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擔負著重要的責任。

聰明的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思維啟蒙和訓練呢?

首先要知道3-6歲年齡段孩子的思維發展的四個特點:

從主要藉助於感知和動作,到主要藉助於表象,再過渡到藉助於概念。從直覺行動性思維,到具體形象性思維,再過渡為抽象邏輯思維。從反映事物的外部聯絡、現象到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絡、本質。從反映當前事物到反映未來事物。

也就是說:孩子的思維發展順序是

從身體到心裡,從具體到抽象,從當下到以後

那麼,我們就要遵循這四個特點給孩子進行思維訓練。

幼兒的早期教育,並不意味著提前給孩子教授知識,對於3—6歲敏感期,做好簡單的教育啟蒙就夠了,主要是讓孩子感受生活中存在著數學,讓孩子對數學有個簡單的理解,重點在於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

比如一個幼兒園的老師問孩子們:“我們生活中不要數字,可不可以?”

有的孩子說:“不行呀,沒有數字,我怎麼按電梯?”

有的孩子說:“那我發燒了,媽媽就不知道體溫計的是幾度了”

有的孩子說:“沒有了車牌號,我怎麼坐公交車呢?”

……

這就是孩子對生活中的數字有了很多的體會,而這就是數學思維啟蒙的開始,這裡的數字不是抽象的、概念性的,而是生活中的,實實在在的,有用而不可或缺的。

要想做好家庭中的數學思維啟蒙,還必須遵從以下四個原則:

①來源於生活

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啟蒙,要遵循“大道至簡”的道理,在生活中體驗,並運用於生活中,不要讓孩子覺得數學是多麼深不可測的東西。要讓孩子自己觀察、自己接觸,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透過引導可以很輕鬆地啟蒙孩子的數學思維。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和孩子體驗數學的機會。比如汽車的輪子為什麼是圓的不能是三角的,為什麼搭積木式地基要大、要穩。

讓孩子感受到,在他的周圍隨處都有數學的存在。

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能在生活中處處看到數學,才能隨時隨地去啟蒙孩子的數學思維。

②在經驗中獲得

孩子的成長是在實踐中、活動中獲得的,因此最好的啟蒙就是讓孩子從自己的經驗中獲得。

這主要是由這個時期孩子的思維特點決定的,讓孩子在情景中去體驗,他獲得的經驗比僅僅從書本上靠死記硬背得來的知識要印象深刻得多,並且對於孩子自己思維的啟發很有幫助。

比如,帶孩子逛超市,去之前讓孩子自己先統計要買什麼,比如給家裡每人買一個蘋果,1、2、3……6,一共買6個;再給媽媽買3個番茄、2根黃瓜;給姐姐和自己各買一個冰激凌;等等。堅持一段時間,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數感。

③父母啟蒙佔第一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教導孩子如何去認知這個世界了。就像著名的教育家卡爾·威特說的一樣,“父母對孩子的輔導是任何老師都替代不了的”。特別是媽媽的價值觀、思維方式、教育方式等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

媽媽不一定非得是數學專家,但是善於用身邊的東西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媽媽,遠比對著課本一板一眼教學的老師影響要更大。

④跟隨規律不超前

一定要遵循孩子自身發展的規律!這點非常重要。

孩子每項思維能力的發展都是分層次遞進的。

比如分類能力的發展,孩子會先根據物品的外觀屬性,如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再學會用類屬關係,如動物、水果等分類。

而且分類的標準是從一個維度逐步增加到多個維度。如果不遵從孩子的發展規律,跳躍著讓孩子學,往往會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

過早地讓孩子數字運算或圖形類題,孩子只會照搬答案做,並不能真正建立起數學的邏輯概念,還會磨滅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所以,孩子3—6的時候,都是從生活中獲得有關數學的感性經驗,並且是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爸爸媽媽只需要給孩子提供符合他這個年齡階段需求的材料和場景,

比如玩具、繪本、場景遊戲或者生活中有關數學的對話等,這樣就行了。

02

開發數學思維的有效方式——家庭遊戲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身邊的事物都可以成為孩子學習數學的工具,讓孩子從中發現數學之美,並能活學活用,舉一反三。

只要父母有心,利用家中物品就能啟蒙孩子數學思維,輕輕鬆鬆玩數學!貼近生活的親子游戲,能更激發孩子學習數學興趣。

比如乘電梯、玩積木、剪紙、買賣等親子游戲。

陪伴是最大的愛,這意味著家長要善於發現。

現在許多家長在給孩子買高階玩具方面投入不菲,其實可以用隨處可見的生活物品替代,與孩子一起進行各種有益於思維發展的遊戲。

張梅玲教授說:“有效的數學思維啟蒙在於家長“怎麼教”和“教什麼”。從心理學角度出發,

培養孩子思維興趣是最重要的

有的孩子不愛學習數學,認為數學難是對數學失去了興趣,從心裡牴觸數學,孩子的數學成績是不會好的。但是如果孩子不把數學當作一門學科,而是自己的興趣,孩子就會自願的去了解,並帶著強烈的熱情!

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很重要。這就需要寓教於樂,透過一些簡單的遊戲,讓孩子接觸。例如畫圖、對比、找不同、數學小實驗等方式,給孩子提供數學啟發,讓孩子愛上學習數學。

教育是明天,孩子是希望。父母要明白教育的“一二三”:

一是,教育過程中應該以努力作為標準

。老百姓常說盡力而為,這也是衡量孩子的標準。

二是,“愛”跟“會”的二元互動

。對孩子來說愛學習是很重要的,但還要會學習,教育需要兩者互動,愛了更會,會了更愛。

三是,教育的有效性應該強調三元合力

。一個維度是學校、家庭、社群,一個維度是教師、家長、孩子,兩個“三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幫助孩子成為未來所需要的人才。

03

智慧父母必修的五堂自我成長課

在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作為孩子的養育者,我們首先要明白:孩子是誰?

孩子是自己,孩子是童年。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你要學會尊重他。

童年就是童年,童年就是玩兒,就是快樂。一個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我們是對不起他的。孩子過了三歲、過了六歲,再也不會有這樣的年紀了。

孩子是成長中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甚至決定著孩子的一生。作為孩子的養育者,父母應該重視自己的榜樣作用。

因此,為人父母要對自己嚴格要求,懂得學習與反思,改正壞習慣,以身作則。從生活點滴中,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未來,我們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老師。因為家是孩子永遠不會畢業的學校。我們的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所以,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做一個智慧家長,一定上好這五堂自我成長課:

第一堂課——目標

天下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更成功、更幸福。

那麼,什麼叫成功?——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而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父母首先要成為最好的自己。

第二堂課——營造

成功的人生是什麼?

成功人生要有兩個翅膀。一個是陽光心理,一個是學習智慧。

陽光心理,就是我們的心理健康,要搞清楚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認識他人、如何認識今天、如何認識幸福這四個問題。

學習智慧,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學習不是100分就是學習好,而是孩子一生的學習智慧。

第三堂課——建構

我們的家長要讓孩子贏在終點線,那麼就要給孩子建構三個世界。

完整的精神世界、智慧的知識世界、完美的生活世界

第四堂課——良好的親子關係

這是父母進行教育的一個主要的基礎。建立一個溫馨的家,是我們培養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點。

第五堂課——給予

父母應該給孩子五把金鑰匙,為孩子一生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打下基礎。這五把鑰匙是健康的體魄、靈活的思維、快樂的心態、多彩的舞臺、良好的習慣。

期待每個家長能從閱讀本書開始,和孩子一起成長,不再擔心孩子的學習能力。

作者:蘇雲,精讀讀友會會員。用時間換天分,越努力越幸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