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年間,大臣們為什麼要讓明神宗的兒子福王趕快離開北京?

萬曆三十年明神宗曾經得過一場大病,當時皇太子的婚禮剛剛完成。首輔沈一貫等人被召進仁德門,進入皇帝的寢宮,在座的除了明神宗,還有皇太后、皇太子和各位皇子。

大概明神宗以為自己的的生命已經走到盡頭,良心發現,對過往一些不恰當的做法加以改進,他對沈一貫說:“請先生到近前來,我的病一天比一天重。算起來,我在皇位上的時間已經很久,沒有什麼遺憾之處。我的好兒子、好兒媳都託付給先生,希望先生好好輔助。”

人之將死,許多糾結的東西都放得下了。明神宗又下令停止礦稅、江南織造、江西陶器。沈一貫感動得大哭,皇太后、皇太子和皇子們也跟著大哭,場面十分感人。

當天夜裡,明神宗的正式諭旨交到了沈一貫的手裡。哪想到,第二天明神宗的病情明顯好轉,立刻反悔,派出一大群太監跑去找沈一貫,連打帶搶,強行從他手中把諭旨拿了回去。

萬曆年間,大臣們為什麼要讓明神宗的兒子福王趕快離開北京?

萬曆年間,大臣們為什麼要讓明神宗的兒子福王趕快離開北京?

諸王當中,福王朱常洵的年紀最大,按道理他應該第一個前往藩國,而且他的封地在洛陽,並不是一個遙遠、偏僻的地方。

明神宗下令在洛陽給朱常洵建造王府,規模宏大,遠遠超過一位親王應享的規格,一共花費銀子二十八萬兩。後來給福王辦婚事,也花了三十萬兩。

王府建好了,福王朱常洵卻留在北京,不肯前去上任。大學士葉向高替神宗皇帝擬好了聖旨遞上去,明神宗卻一拖再拖,就是不肯發下去。如此混過去幾年,到了萬曆四十一年,明神宗突然有旨意,福王的莊田必須達到四萬頃,而且必須全都是良田,福王才會去藩國。

這個數目巨大而且無理,引起群臣的不滿。葉向高嚮明神宗進言:“四萬頃田數目太大,難以籌足,而且沒有先例。類似的例子只有世宗皇帝時的景王。當時,景王遲遲不去自己的藩國,讓裕王惶恐不安。這樣的先例,不要仿效。”

葉向高所說的裕王,是明世宗的三兒子,即後來的明穆宗,也就是明神宗的父親。當時皇太子病死,明世宗想讓裕王做皇太子,但沒有明確宣佈,所以,景王留在北京一天,裕王就一天不會安心。

明神宗說:“如今皇太子已經確立,沒什麼猜疑的必要。”

葉向高說:“當年,裕王的皇太子身份雖然還沒有確定,講讀一直不曾中斷,裕王與世宗皇帝之間情意相通。如今,皇太子的講讀已經停了八年,皇太子也很久沒見過聖上。相反,福王卻有機會一天兩次見到聖上。不但皇太子心懷疑懼,朝野上下也很疑惑。只有讓福王趕快到自己的藩國,別再拿田地的問題做文章,天下的疑惑自然消除。”

一番話,讓明神宗很難堪,弱弱地反駁說,他根本沒有一天兩見福王。

萬曆年間,大臣們為什麼要讓明神宗的兒子福王趕快離開北京?

洛陽一帶也很難籌齊兩萬頃良田,官員們費了好大的勁,用山東、湖廣等地的良田補充進來。

本文參閱:《萬曆野獲編》、《明史》等

於左撰

許多大臣反對四萬頃良田的指令,福王自己也不好意思,請求減半。問題在於,就算減掉一半,在

明神宗在許多問題上與大臣們意見不同,他開始消極怠工,藉口自己身體不好,不再上朝,也不召見大臣。二十幾年的時間裡,明神宗深居內宮,群臣的奏章全不理會。

福王朱常洵的奏章卻是例外,能夠順利地傳到皇帝的手中,皇帝的回覆也快得出奇。所以,大家有事都願意走福王這一條捷徑。

基本上,除了福王朱常洵,別的兒子,包括皇太子的事情,明神宗能拖就拖,一律消極對待。比如五兒子、瑞王朱常浩已經二十五歲了,依然沒有結婚。大臣們上疏催促,明神宗不理會,反而讓朝廷準備婚禮所需要的銀錢。一共索要了十八萬兩銀子,全部藏在宮中。

六兒子、惠王朱常潤和朱常瀛都年過二十,還沒有舉行婚禮。他們結婚需要的錢財全部向戶部索要。明神宗的種種做法,都缺少一個帝王的格局。

朱常洛被立為皇太子之後,朝野的擔憂並沒有消除,因為福王朱常洵一直留在北京,遲遲不肯前往自己的藩國,這也是“妖書案”興起的重要原因。

頂部